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环境。我们以为,人类城市化过程的这种尴尬局面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之一。三.建筑设计特点分析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四.后现代建筑分类1.戏谑的古典主义“戏谑的古典主义”(IronicClassicism)或译为“嘲讽的古典主义”。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或“语义性古典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主要的后现代主义大师都在这个范围内。使用部分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是其基本特征,而表现手法却具有折衷的、戏谑的、嘲讽的特点。从设计的装饰动机来看,应该说这种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有密切联系。与传统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在于嘲讽古典主义,或者狭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明确地通过设计表现现代主义和装饰主义之间的无可奈何的分离,而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地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调侃、游戏、玩笑色彩。2.比喻的古典主义“比喻性的古典主义”(LatentClassicism),这种风格其实也是狭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类型。它基本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它与“戏谑的古典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绝对不开玩笑。他们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作为发展构思,因而具有比较严肃的面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3.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4.新现代主义建筑“新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回应,以简单和平民化的设计,表达实用和廉价也可以达成艺术和精神上需求,而不一定要花俏昂贵的过度设计和建材浪费、功能折损。讽刺的是有时新现代主义建筑也被归类为后现代,因为凡是不同于现代的都算是后现代。5.奇异建筑“奇异建筑”奇异建筑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一个流派。其特点是各不相同。有人说它的创作目的就是成名,把建筑当作游戏。五.代表人物1.戏虐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查尔斯·莫尔(CharlesMoore)麦克·格雷夫斯(MichaelGraves)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矶崎新(ArataIsozaki)特利·法列尔(TerryFarrell)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弗兰克·以色列(FrankIsrael)詹姆斯·斯特林(JamesStirling)2.比喻的古典主义人物:杰奎琳·罗伯逊(JaquelinRobertson)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TaftArchitects)佛列德·科特与苏斯·金(FredKoetterandSusieKim)劳伦斯·布斯(LaurenceBooth)马里奥·博塔与马里奥·坎比(MarioBottaandMarioCampi)凯文·罗奇(KevinRoche)六.理解和感悟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isbore)。四、解构主义1.基本概念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解构主义建筑师将周围日益纷杂、疯狂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世界反映到建筑形式当中。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从来没有像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年的荷兰的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2.建筑特征(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3)多元的,非同一化的(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几个意义。3、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Eisenman、扎哈•哈迪特ZahaHadid、丹尼•雷柏斯金DanielLiber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Himmelblau等人。其中伯纳德•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筑。而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4.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关注哲学,试图将建筑纳入深层的人文思考①伯纳德•屈米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一个不和谐的几何叠加系统。②彼德•埃森曼1978年,lla号住宅(福斯特住宅)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1989年,哥伦布会议中心;阿洛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③荷兰建筑师R•库哈斯,1984年,海牙国立舞剧院④柏林建筑师D.李伯斯金1989年,柏林犹太人博物馆(2)关注建筑形式与空间语言的全新创造①伊拉克建筑师哈迪1983年,香港山顶俱乐部,“反重力的爆炸性空间”;1993年,维特拉消防站,由一系列不稳定、不规则的元素构成室内空间;②蓝天设计组,1983年,屋顶加建③美国建筑师F.盖里倾向于从感性出发,以艺术家的敏感把握时代精神,颠覆了古典传统,在文化上反叛,在形式上革新。1987年,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1994年,布拉格尼德兰大厦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解构主义挑战了形式与功能的逻辑关系;挑战了符号与意义传达的必然性、挑战了一种形式与一种意义的对应关系,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同时体现在艺术
本文标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1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