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中学德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题练习十中学德育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的培养。A.道德认知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2.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皮亚杰C.柯尔伯格D.加涅3.()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4.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零食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6.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A.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C.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着眼于法律的权威7.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A.依从B.同化C.认同D.内化8.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人自己的价值体系。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9.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学生的()A.过错行为B.不良品德行为C.心理异常行为D.不适应表现10.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A.柯尔伯格B.苛勒C.艾宾浩斯D.冯特11.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一般是在()前后形成。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12.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的特点。A.稳定性B.波动性C.延缓性D.爆发性13.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果一个孩子已能够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标准,他可能的年龄是()A.5岁B.7岁C.10岁D.12岁14.()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A.柯尔伯格B.皮亚杰C.加涅D.费斯汀格15.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是()A.道德概念的掌握B.道德信念的确立C.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D.道德意识的形成16.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18.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19.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起()A.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辅助作用D.决定作用20.品德发展所具有的()表明,德育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A.随机性B.多开端性C.层次性D.多项选择性21.《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企图用“堵”和“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矛盾,造成反抗;用“大禹治水”的办法,能使学生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这反映的是()A.知行统一原则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C.疏导原则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24.下列不属于德育的自我教育法的是()A.学习B.评比C.座右铭D.自我评价2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26.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27.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说服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28.以下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A.合作学习法B.品德评价法C.角色扮演法D.实际锻炼法29.德育方法有很多,其中,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辨析题30.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使用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31.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三、简答题32.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33.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34.简述德育的途径。四、材料分析题35.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弱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1)简要分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当如何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中学德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1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