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六、望数量短语,检查是否患数量增减表示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或语序失当或歧义病。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在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述是否明确.一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例如:1、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2004年重庆卷)2、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2003春)[诊断]例1,删去“左右”。例2,“至少”和“以上”表数字矛盾,只能保留一个。二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数量短语在计量表述上应注意: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接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表数量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平均数是确数,不是约数。例如:3、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2004年天津卷)4、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相机拥有量,从5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5、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2006年广东卷)6、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诊断]例3,表意不明,“中旬”本身就是一个表示一段时间的词,应删去“中旬前后”中的“前后”。例5,数目的减少只能说减少或降低百分之几,而不能说减少或降低几倍,可将“九倍”改为“90%。”例6,“平均数”是确数,不是约数。三看: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考虑是否搭配。例如:7、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1993六省市)8、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导了我校。(1996全国卷)9、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2004年全国卷)10、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2006年北京卷)[诊断]例7和例8,中心词与修饰语不搭配。应改为“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80多家新闻界”应改为“80多家新闻单位”。例9,“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陈述的是队员,而不是美国队,所以应在“美国队”前加上“队员的”。例10,数量次定语“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集合概念“桃林”,可将“桃林”改为“桃树”。四看:句子中有数量词或数量词加名词与“的”、“和”、“或”,是否有歧义。例如:1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15日前去报到。(1994年全国卷)1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全国)13、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2004年全国卷)14、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全国卷)[诊断]例11,有歧义,“本月15日前去”可以理解为“15日这一天去”或“在15日之前去”。例12,数量词界定不清,“几个”既可修饰“学校”,也可修饰“领导”。例13,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表达不清;另外,“三千多余元”中“多”和“余”重复。例14,“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亲属”,不明确。五看:数量词作定语,要考虑语序是否合理。例如:15、如何迅速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16、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17、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8、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年广东卷)19、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2005年江西卷)[诊断]例15,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到“问题”之前。例16,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例17,“两干多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出土的”之后。例18,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例19,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七、望代词,检查是否患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或重复病。代词有人称代词(“他(她)”、“自己”)和指示代词(“这”、“其”),用来指代句中内容,考虑是否指代不明。前面罗列几个方面,后面代词指代不明的情况要格外注意。例如: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1998年全国卷)2、“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2004年辽宁卷)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2005年湖北卷)4、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2005年全国卷Ⅱ)5、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诊断]例1,“作为……嘉宾的礼品”即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他”即可理解为“嘉宾”,也可理解为“嘉宾”以外的人。例2,小品演技及其效果”的“其”指代不明,应改为“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让“其”指代喜剧演员。例3,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例4,“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例5,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八、望判断动词,检查是否患搭配不当、结构杂糅、不合逻辑病。当句子的谓语是“是”(也是、就是、总是)、“成为”时,一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遇到这种情况,只需用紧缩法找主干就可辨明正误。二要考虑是否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例如: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2005年全国卷Ⅲ)2、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2005年江西卷)3、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2005年天津卷)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春招)5、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2004年福建卷)[诊断]例1,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例2,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例3,主语“幸福”和宾语“评价”搭配不当。删去“和评价”。例4,是“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和“是党风不正在作怪”的杂糅。例5,是“这是由于……”和“……所决定的”的杂糅。九、“望”时态助词,检查是否患有前后矛盾病。“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例如:1、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1993上海)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全国)3、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诊断]例1,时态矛盾。“正”作为表时态的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了”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前后矛盾。例2,“日前”意思是“前几天”,表示时间已过去;而“正在……中”表示行为仍在进行中,“日前”与“正在”不能连用。例3,“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十、望赘余词,检查是否患有重复病。前面用了一个词语,后面又用了一个与之相重复的词语,造成句子成分多余。例如:1、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03年全国高考题。2、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该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03年北京高考题)3、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今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4、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5、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6、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7、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8、《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9、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006年辽宁卷)10、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岗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给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2006年山东卷)1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1997全国)12、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1997全国)13、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1997上海)14、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1998全国)15、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春)[诊断]例1,“若”即是“如果”,与句中表假设的“万一”重复。例2,“国际”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后面的“间”字多余。例3,“应邀”即“接受邀请”,它前面的“被”字可删除。例4,“令”是个敬辞,用于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其前的“您的”应删除。例5,“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例6,“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例7,“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例8,“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例9,“必须”意为“一定要”,与后面的“要”重复,应珊去“要”。例10,“远景”指“将来的景象”,与前面的“未来”语意重复,可删去“未来”。例11,分外”作状语,“多了”作补语,犯了成分赘余的毛病。例12,“到会的”于“与会者”词语重复。例13,“特有的”与“特色”相重复。例14,“威慑”意思是令人感到恐惧、害怕,前面再加上“令人”就重复赘余了。例15,“非”是“不是”的意思,应把“是”删去,或改为“并不是”。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十一望,望谦辞或敬辞,检查是否患有错用对象病句子中出现谦辞或敬辞,考虑是否用错对象。1、如果您喜欢,我们一定会把这件物品惠赠给您的。2、我们将光临贵馆参观。3、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诊断]例1,“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说“我们”不合适,可改为:馈赠。例2,”光临“指宾客来到,未敬辞,用在此处不当。例3,“笑纳”指自己送的东西请别人收下。现代汉语中,用“光临”称宾客到来,用“惠临”指对方来到自己这里,用“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用“令尊”、“令堂”称对方的父亲母亲。这些都是敬辞,适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另外,用“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用“家父”、“家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母亲,用“犬子”和“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些都是谦称,只用于自称。
本文标题:病句诊断之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