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02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1.激光加工、检测与表面工程2.CAD/CAM/CAE与模具设计制造3.光子制造与集成技术4.高速、高效、超精密加工及装备5.先进成形技术与先进材料制造及表征(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1.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MEMS/NEMS)2.机电系统多尺度构造与可靠性3.机电系统的驱动、控制与自动化4.流体传动与控制(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2.农业机械设计及理论3.工业机器人4.机械数字化设计5.机械传动系统及控制技术(四)车辆工程(080204)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2.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3.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4.车辆NVH控制及安全技术5.现代汽车轮胎技术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如下:(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学术态度严谨、富有奉献精神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二)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设计、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地、创造性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三)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或科技管理等工作。(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如确有必要可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如在学校规定毕业的基础上增加2篇SCI2区检索论文,并申请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可以申请提前半年,即三年半毕业。2.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指导学生,全面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教学或者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2)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课程学习累计时间约一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10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6学分。(3)鼓励博士参加QS前2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15位的博士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4学分。四、课程学分要求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期开课单位课程性质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1人文学院必修英语31外国语学院基础理论课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21理学院至少2学分泛函分析理论及应用21理学院混沌动力学理论及应用21理学院随机过程理论21理学院随机微分方程21理学院核心专业学位课机械工程高等计算动力学31土力学院/机械学院双语(重点建设)至少3学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31机械学院双语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机械工程学科前沿21机械学院专家讲座必修农业机器人技术22农装学院全英文外教至少选修一门激光细微加工理论22机械学院光学纳米制造新技术22机械学院先进材料制造技术22机械学院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与性能22机械学院微/纳米技术22机械学院液压比例、伺服控制系统22机械学院微系统封装加固技术22机械学院板料成形理论与力学22机械学院汽车轮胎设计理论与评价方法22汽车学院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期开课单位课程性质备注车辆振动噪声控制22汽车学院车辆结构动态设计理论22汽车学院超精密加工理论及应用22机械学院任选机械制造过程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22机械学院应变梯度塑性理论22机械学院柔性制造技术与系统22机械学院高等优化设计22机械学院现代设计方法学22机械学院机械系统建模与控制22农装学院农业装备监测与控制22农装学院高等机械设计22机械学院制造资源智能集成技术22机械学院电液控制理论与方法22机械学院硅微机械传感器22机械学院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22机械学院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与优化22汽车学院车辆控制技术22汽车学院车辆安全理论22汽车学院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22汽车学院高等汽车动力学21汽车学院公共选修课全校所有学科的全部研究生课程任选注:课程性质中请明确是“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或“实验平台”课程等。五、实践学分要求所有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还必须参与学术活动和必修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1、学术活动(2学分)所有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不少于20次。倡导博士研究生跨学科研讨。鼓励并认可博士极参加QS前2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15位的学术活动研讨,学术活动由学科或导师负责考核。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可视为学术活动环节合格;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等同于10次学术报告;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等同于5次学术报告;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根据《机械工程阅读专著、文献阅读指南》阅读30篇以上的经典名著和外文文献,并完成英文文献阅读报告,学位论文开题前需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3、专题研讨(≥2学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和专题研讨汇报不少于2次,英文专题研讨至少1次。倡导跨学科研讨。4、实践环节(1学分)鼓励博士研究生协助导师对硕士研究生授课,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授课3-4节,导师须听课并负责考核。5、学科综合考核(2学分)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每位博士生必须参加学科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术道德、理论基础知识和学术科研能力等。考核形式包括学科综合水平笔试和专家面试两个环节,由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的学科综合面试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并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面试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实际考核人数的15%。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可在至少6个月后择期申请另行考核。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核机会,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七、其他要求其它环节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一、主要经典著作1、Handbookofmicronanotribology.SecondEdition,BharatBhushan.Springer,20042、Thescienceandengineeringofmicroelectronicfabrication.StephenA.Campbell.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3、Mechanicalbehaviorofmaterial,NormanE.Dowling4、FundamentalsofMachineElements2E,,Hamrock,BernardJ.;Schmid,StevenR.;Jacobson,BoO.,McGraw-Hill,20055、MechanicalDesignofMicroresonators:ModelingandApplications(NanoSeries),1/e,Lobontiu,Nicolae,McGraw-Hill,20056、MechanicsofMaterials,6thEdition,Riley,WilliamF.;Sturges,LeroyD.;Morris,DonH.,JohnWiley,20147、SurfaceAnalysisofPolymersbyXPSandStaticSIMS,Briggs,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8、Materialsscience.Hosford,WilliamF.CambridgeUniversityPress9、FractureMechanics.Anderson,Edward.CRCPressInc.,U.S,199510、AdvancedMechanicsofMaterialsandAppliedElasticity.CRCPressInc.,U.S.11、NanotribologyandNanomechanics.Springer-VerlagBerlinandHeidelbergGmbH,200512、UnderstandingMaterialsScience.Springer-VerlagNewYorkInc.13、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4、数字电子技术.邱寄帆,唐程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5、模拟电子技术.范立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6、微系统和纳米技术(精)周兆英,王中林,林立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7、陈无畏等著.汽车系统动力学及集成控制.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18、拉贾马尼(美)著.《车辆动力学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19、IQBALHUSAIN(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5二、主要中文专业学术期刊1、电子学报2.、机械工程学报3、中国机械工程4、机械与电子5、中国激光6、自然科学进展7、中国工程科学8、声学学报9、工程图学学报10、仪器仪表学报11、焊接学报12、光学学报13、材料研究学报14、摩擦学学报15、金属学报16、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7、汽车工程18、汽车技术19、中国公路学报20、汽车发动机技术21、振动工程学报22、农业机械学报2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4、内燃机学报25、客车技术26、力学学报27、吉林大学学报28、湖南大学学报三、主要外文专业学术期刊1、JournalofAppliedPhysics2、ElectronicEngineering3、Journalof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4、JournalofMicromechanicsandMicroengineering5、Mechanical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6、Me
本文标题: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3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