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容提要:军队后勤信息化是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后勤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思维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的方法,对后勤保障各要素、各方面进行改造和重新整合,是对传统军事后勤的一场变革。其主要目标包括后勤指挥网络化、组织结构一体化、保障要素集约化、后勤投送精确化、保障过程可视化、后勤动员社会化等。同时,应坚持顶层设计、综合集成,抓住重点、带动全局,横向一体、以民促军,科技先导、以人为本等原则,并重点做好后勤保障理论创新、后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后勤CISR系统建设、后勤装备发展、现代物流与资金流系统建设、后勤资源动员系统建设,以及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一)军队后勤信息化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以信息技术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正取代机械化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技术特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战争诸领域、诸方面的深刻融合与发展,使安全观念、制胜理念、战争形态、作战方法、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勤保障作为现代战争和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性力量,理所当然地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现代战争在表现出指挥控制网络化、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编成精干化等特征的同时,也使后勤保障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精确化等特征。高技术战争采取的非接触、非对称、非线性等新型作战样式,以及衍生出的空地一体战、特种战、“斩首”战、快速机动突袭、远程精确打击等新战法,普遍要求提供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的后勤保障。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就顺应新的作战样式要求,创造出“弹弓”式、配送式、超越式、伴随式和直达式等保障方式。这些后勤保障方式都需要保障需求和供给信息近乎实时的传递,高效运作的后勤组织机构,以及灵活方便迅捷的后勤机动和投送能力。只有信息化军队及后勤信息化,才能具备这些相应的保障功能。(二)军队后勤信息化是建设信息化军队、走跨越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面对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实施战略转型,把建设数字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军队建设的主要方向。从实践看,在近期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几次大的局部战争行动中,西方发达国家将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并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完善,使包括军事后勤在内的军队总体建设水平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就后勤领域来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信息系统和现代后勤组织方式、管理体制、输送工具等的深刻融合,使后勤保障由工业时代的体能、技能及其延伸为主的机械型后勤,向信息时代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智能型后勤转变。主要表现为后勤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后勤指挥的网络化、系统化,保障要素的集约化、精确化,后勤资源流动的可视化、可控化,后勤组织结构的模块化、一体化,等等。使后勤保障能力和后勤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成倍提高,展示出后勤信息化的强大威力。现代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最根本的特征是,作为运用信息技术和综合集成思想构建的一体化军事体系,体现为系统与系统的对抗;对抗的核心是将侦察监视、情报搜集、通讯联络和指挥控制实现无缝链接的CISR系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后勤支援与保障系统作为这个大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才能完成自身保障功能和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三)军队后勤信息化是解决我军后勤保障能力与现代战争要求不相适应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着眼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需求,我军后勤不断推进各项业务改革,优化保障结构体系,加强后勤指挥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比,我军后勤还存在较大差距:后勤指挥系统通用性、兼容性差,功能还处于初级水平;后勤指挥与作战指挥系统之间,后勤各业务、军兵种后勤、后勤各层次间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后勤装备发展落后,机动性、可靠性、适应性不强,特别是远程投送能力十分有限;后勤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时代差”;后勤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层次多,摊子大,机构臃肿;后勤保障方式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的平面单一保障、静态固定保障、垂直逐级保障的水平上,与信息化战争全维、快捷、精确的保障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总体上我军后勤还处于机械化中期阶段,建设机械化后勤和信息化后勤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断代性特点,对工业化或机械化积累的要求并不高,加之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更新周期短、普及速度快、扩散范围广等特点,以及外军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这些都为我军建设包括后勤建设加速信息化改造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四)国家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为军队后勤信息化提供了必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7.8%的比例高速增长,GDP总量由1978年的360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增长了28倍多,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隐形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形势,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加开放、更具活力;国家通信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信息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中国信息化建设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步子加快。作为一头联系现代化高技术战争(战场),一头联系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的军事后勤,国家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社会背景、技术支撑、资源渠道和宝贵经验。二、军队后勤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目标在信息时代,信息取代物质和能量成为最关键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战争主要是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来控制战争的物质和能量。信息化后勤就是用信息技术控制和使用保障资源及力量,信息将成为构成后勤保障力的关键因素。军队后勤信息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CISR系统,以及现代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经济学、管理学的方法,对后勤保障各要素、各方面进行改造和重新整合的过程。后勤信息化与后勤机械化最根本·】22·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单一的、平面的、逐级的线性保障,而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合理调度、使用保障力量,对保障对象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全过程的网状聚焦保障。后勤信息化克服了后勤机械化的大规模运输、静态存放、固定预置等粗放式特点,按照“合理够用”原则,使一切物资按需要的量,在需要的时候.投放到需要的地点。它使后勤保障由粗放转变为集约,由模糊转变为精确,由平面转变为立体,因而是军事后勤系统的一场真正革命。军队后勤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指挥的网络化、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一体化、模块化,保障要素的集约化、综合化,后勤投送的精确化、即时化,保障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以及后勤动员的社会化、网络化等诸方面。从军队后勤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看,后勤信息化建设应达到以下主要目标:后勤指挥网络化。一体化的后勤指挥控制网络信息系统是后勤信息化的核心它是通过构建以网络化为核心的“交互式”信息化指挥平台,使后勤指挥与作战指挥、建制后勤与联勤系统、战役后勤与战术后勤、后勤部队与部队后勤乃至每一个保障单元之间,建立有机相连、实时互动的无缝链接系统,实现集信息传输、后勤指挥、后勤管理、后勤通信、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后勤指挥自动化,从而能够对后勤保障活动进行实时有效的协调和控制。这种系统能够大大减少指挥层级和保障环节,提高指挥效能,达到后勤指挥的高度一体化,从而实现整个后勤指挥构架的“扁平化”。如美军正在开发应用的“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就是这样一种对三军保障力量、社会保障力量、技术保障力量、后方防卫力量实施统一指挥的联勤指挥系统。组织结构一体化。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后勤机构是后勤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和组织基础。按照建立后勤信息化保障与管理系统的要求,对传统的松散型、层级式保障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运用网络系统技术和系统集成思想,对整个后勤组织系统各个“条条”、“块块”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应革则革,应减则减,使后勤组织结构趋向网络化、模块化,从而建立一体化的后勤组织体系。宏观上重新整合三军后勤保障力量,减少保障层级,建立三军一体的联勤保障组织体系;微观上建立结构一体、规模小型、编组灵活、比例科学的后勤信息化保障部队如美军建立了统一组织三军联勤和管理各业务保障的国防后勤局,英军成立了统管三军补给的国防后勤部,德军本着战勤分开、集中指挥的原则,由武装力量基础指挥参谋部统一指挥三军勤务支援,等等。保障要素集约化。传统的后勤保障模式存在着“专业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各专业勤务相对独立、由上而下垂直补给,整个后勤呈分离式平行线性保障,致使补给线路长、力量分散且资源浪费大。后勤信息化要求按照网络式保障的思想,对保障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形成一个或多个保障结点(如物流中心)和网状物流线路,经过结点整合和线路优化,形成对保障对象的更高效、更快捷的综合式保障。保障要素集约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向集约化,即将各自平行实施的军需、物资、油料、军械等保障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并选择最优保障力量和保障线路,形成对保障对象的综合保障通道;二是纵向集约化,即通过先进迅速的运输投送力量和信息指挥系统,大大减少保障层次和环节,降低战场物资存储,逐步模糊国家战略储备、战略后勤、战役后勤乃至部队后勤的界限,最终实现从战略后方基地到战场的直达补给。后勤投送精确化。“精确后勤投送”概念最初是由美军借鉴“沃尔玛”物流公司的经营模式,在“即时后勤补给”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按照“建立全维式、网络化的投送型后勤”的思想,在后勤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下,采用卫星定位、数字传输、机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综合运用分散指挥、按级指挥、越级指挥等方式,统一调度使用后勤资源和吃、住、救、供、运、修等各种保障力量,采取远程投送、立体补给、伴随保障、聚焦保障、综合保障等多种投送方式,从而能够对作战行动所需的保障力量、保障物资、保障能力进行实时获取信息,精确计算,准确投放。使后勤资源按照需要的量,在需要的时候,投送到需要的地点,形成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后勤投送保障新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它包括对后勤信息的精确掌握,对后勤资源的精确输送和后勤力量的精确运用三个方面的要求。保障过程可视化。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为主要依托,通过对数据、文字、图形和图像等信息的实时传递,建立起实时、准确、透明获取保障信息的技术平台,实现对所有保障资源、保障需求、保障状态的动态可视,实现对保障过程的精确控制,从而为全时段、全方位的供给保障创造条件。可视化后勤驱除了传统后勤存在的“后勤资源迷雾”和“后勤需求迷雾”,使保障过程透明化,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保障过程可视化包括:1.后勤需求可视,通过各类传感器装置和战场作战、保障单元,获取保障对象的需求和物资供应的类型、数量等信息,并及时传输到指挥中心和相链接的各个保障单元。2.物流进程可视,通过网络化的指挥控制系统,实时监控保障物资流向、流量,同时可以依据战场需求变化情况调控物流。3.后勤资产可视,将各类后勤保障资产的配置位置、数量、规格等信息统一纳入网络化系统。4.投送力量可视,将陆海空各类运输保障力量的能力、方式、可靠性、最大投送速度等信息纳入网络指挥系统,便于统一调度使用。后勤动员社会化。根据寓后勤保障能力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阿思想,通过建立后勤保障需求信息系统与国民经济动员(供给)系统相互联通的信息网络系统,将后勤保障需求与社会动员能力、生产潜力有机联系起来,将后勤机构与后勤物资生产厂家和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平时小储存、战时大动员”的供给保障。同时,将部分后勤保障职能,如生活物资供应、装备维修、设施维护、军事运输等交由地方按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这种军地一体、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大系统,不
本文标题:军队后勤信息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3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