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1《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2值的最后形式。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产生的过程表明,货币作为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来实现或者表现出来的,而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不断发展的,其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被贮藏的职能。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4、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即为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要求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称作货币流通量规律。即“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1、名词解释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也就是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彼此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拥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比自然经济更有生机和活力。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利润、利息、工资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市场机制具有的特点:①利益制约性。市场经济通过市场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失来发挥作用;②内在性。一定经济条件下,由各个市场要素的内在功能和市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导致的;③相互制约性。各市场要素彼此影响,连锁变化。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各级各类市场的总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平衡商品供求、协调生产与消费、调节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合理配置、调整各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传递和反馈经济信息等作用。从市场规模或空间划分:国内市场、地区市场、国际市场;从商品交易方式划分:现货交易市场、租赁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从所交易的物品或要素的种类划分: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2、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①企业是市场的主体;②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③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④通速度(次数)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的货币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3经济的开放性;⑤国家调节的重要性。3、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两项基本作用:①微观作用,即激励创新、优胜劣汰;②宏观作用,即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局限性:①由于信息不完善而造成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严重扭曲;②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给商品生产者决策带来的风险性和盲目性;③自由竞争使生产资料逐步集中在少数生产者手中造成垄断;④价值规律在有些领域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4、简述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①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可以促进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②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③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④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是经济开放的必要条件。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1、名词解释:垄断: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对某些部门的生产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P9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P101)2、简述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实质(P88)过程:15、16世纪,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一方面,使大量的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的直接生产者被剥夺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由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创造出经济前提。实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实质是通过暴力剥夺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经济条件,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份地的剥夺,是整个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P89-90)1)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例如,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私人所有者控制着生产过程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等。2)它又具有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私有制相区别的特殊规定性。①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无偿占有,这就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③工人和资本家的劳动力买卖表面上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4、简述私人股份所有制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P91)特点:①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多元性;②资本所有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③企业经营具有长期延续性;④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历史作用:①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股份公司能在短期内把社会分散的资金结合成一个庞大的资本,从而克服了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成为促进生产力的有力杠杆;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所有制对重工业、铁路建筑等规模巨大企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5、简述法人股份所有制为什么成为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P91-92)①法人组织的股东化,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大公司的股权结构,使财产占有呈现出由个人占有向非个人占有转变的趋势;4②法人持股有利于加强法人组织间的联系,克服公司行为的短期性;③法人组织可以自觉协调彼此的经营目标和行为,克服摩擦和矛盾,使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④法人股份所有制是比私人股份所有制更合适生产社会化和垄断大公司发展需要的资本所有制形式。6、简述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P96)1)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长远发展。2)垄断资本主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①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②横向和纵向的联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管理成本;③推动技术进步。7、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P101-102)①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的巨额投资;②私人资本垄断不愿投资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③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重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④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社会总产品的的实现问题;⑤私人垄断资本无力调节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根源。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广泛地、高速地发展。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1、名词解释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货币在运动中的价值增值额。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m)同可变资本(v)的比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量的变化,即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即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活动,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2、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是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以及劳动者的其他需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工资的特点及其支付形式本身产生的。5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劳资关系出现了哪些新变化①工会组织的发展;②雇员参与制度和雇员持股制度的出现;③管理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分化;但劳资关系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1、名词解释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能够产生出剩余价值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才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完整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资本循环: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产、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4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