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新人教版】逍遥游PPT完美版1
高中语文(人教版)多媒体课件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必修5扩展阅读《庄子》(节选)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作者、文题背景。2、听读课文,疏通文意。3、字词小结,扩充积累。•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作者介绍•他曾做过宋国的漆园吏,一生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与惠施是好朋友,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功名利禄,终身不仕。为人旷达,妻死,鼓盆而歌。思想: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语言运用自如,变化灵活,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作品:《庄子》《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评价: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郭沫若《庄子与鲁迅》)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庄子独见》)《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节选的是全文的前半部分。文题背景•仔细听课文朗读,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及朗读的节奏,把握好语速。•大声朗读课文,培养对古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听读课文•参考课下的注释,翻译全文。•要求:•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疏通文意•难句翻译:•(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解析]野马:指游动的雾气。春天阳光发动,远望野外山林水泽间有气上扬,犹如奔马,故以“野马”名之。其:前两个“其……其……”连用,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究竟是……抑或是……”或“是……还是……”。后一个其为人称代词,代大鹏鸟。•[翻译]像野马奔驰一样的雾气,飞扬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而造成的。天空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它高远得无法到达它的尽头才显出这种颜色的呢?鹏鸟从九万里的高空往下看,(所见到的情景,)也不过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空这样罢了。•(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解析]之:第一第二个是助词,前者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使其短语化,第二个表修饰关系,相当于“的”,第三个代词,它(坳堂之上的水)。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翻译]再说水积的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屋的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用一根小草作为浮在它上面的船,放一只杯子在它上面,就会被粘住而不能浮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3)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解析]汤:商汤王。子姓,名履,商朝开国之君。棘:人名。相传是商汤的大夫,也是当时的贤士。焉:两个均为兼词,于之(在那里)。羊角:旋风的俗称,因旋风盘旋而上犹如羊角,故名。绝:穿越。适:往……去。•[翻译]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座大山,翅膀像天边的云,乘着旋风盘旋升到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雾,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飞,将要飞到南海去。•(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解词]奚适:即“适奚”,到哪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我腾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之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也。•[解词]效:胜任。比:合,联合。而:通“能”,才能,能力。征:征信,取信。其,代上述四种人。此:代斥鷃。•[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个官职,品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之君满意,能力能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解词]乘:顺应,遵循。正:应有的本性。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恶(wū):何,什么。•[翻译]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依赖什么呢?所以说:道德修养最高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积累字词•1、通假字•北冥有鱼:通“溟”,海。•垂天之云:通“陲”,边际。•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征一国:通“能”,能耐。•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海动。今:通过海路运输。•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作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作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小年不及大年•小年——古:寿命短的。今: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送灶。•大年——古:寿命长的。今: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指春节。•2、古今异义•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一般人。今:多数人,大家。•穷发之北•古:毛,草木。今:头发。•虽然,犹有未树也。•古:即使这样,是两个词。今:连词,是一个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3、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行。•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行。•彼于致福者致:使动用法,使……到来。《齐谐》者,志怪者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博闻强志•4、一词多义怒奋起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刑罚不怒罪超过瞋目大怒发怒志记载,记录。动词。志向。名词。立志。动词。记忆,名词。苍苍深蓝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名名称。名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之者谁圣人无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命名。名词作动词。名声,名望。名词。置安放。动词。置杯焉则胶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动词。穷尽。形容词。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生活困难。形容词。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尽头。动词。说出。动词。•1、反问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2、省略句:翱翔蓬蒿之间。•“翱翔于蓬蒿之间”的省略。•3、判断句:①《齐谐》者,志怪者也。②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5、文言句式•4、宾语前置句:彼且奚适也。•奚,哪里,作宾语,前置了,应该是“适奚”。•5、介宾后置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应是“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了。•5、文言句式课堂练习一、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éng鲲鹏kūn抟zhuān迁徙xǐB、坳堂ào草芥jiè夭阏è蜩蝉zhōuC、舂粮chōng蟪蛄huìgū大椿chūn斥鴳chìyànD、泠然lěng万仞rèn蓬蒿hāo榆枋fángmíngtuántiáolíngfāng二、对下面这段文字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A、三个“之”字相同,三个“为”字也相同B、三个“之”字相同,三个“为”字不相同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名”字不相同D、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名”字也相同B名:①②名字为:①③是,叫做②成为之:①②③助词,的而:①表承接②表修饰三、解释下列句中加色的字:A、《齐谐》者,志怪者也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去以六月息者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E、众人匹之记载这迁移,迁往离开;凭,凭借。哪里用得着……呢?相比•四、下列句中加色字的用法,我们以前在文言课文中学过,请举出例句。•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五、翻译下列语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南冥者,天池也•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彩。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海。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它将要到哪里去呢?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课后作业•1、课外选读《庄子》中的文章,了解庄子的思想。•2、收集有关庄子的故事。•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说话训练:•讲述庄子的有关故事,谈谈自己的理解。“庄周梦蝶”濠梁观鱼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脉络。2、体会文章思想,理解逍遥游的深刻含义。3、学习课文想像丰富,用寓言说理的特色。•思考:•1、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内容解读•2、形体硕大无比的大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说明了什么?•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飞天也有所待,有所依赖,是不自由的。内容解读•3、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内容解读•4、蜩与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这说明了什么?用原句回答。•“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内容解读•5、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内容解读•6、作者为了说明“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内容解读•7、作者写“汤之问棘”一段,有何目的?•与开头部分写鲲鹏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逍遥游PPT完美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5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