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苏幕遮·怀旧》教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I部语文教案编制:征高才审核:张国林二次备课1苏幕遮•怀旧【教学目标】1、初读,整体感知。2、再读,理解词意。3、品读,学会赏析。【重点、难点】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教学方法】点拨与诵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描述本词的词意。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填空)(,),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王实甫)【明确】碧云天黄花地过渡到: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二、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I部语文教案编制:征高才审核:张国林二次备课2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三、开卷有益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明确】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四、品读上片,回答: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和写景的手法。云----碧——仰视叶----黄——俯视特点:色彩浓烈波、烟----翠——平视手法:俯仰结合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说出景物有何特点及其写景手法?山水画面:夕阳西垂芳草萋萋斜阳特点:意境开阔芳草手法:远近结合五、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明确】(1)、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恻。(2)、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明月高楼赏析: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酒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愁肠相思泪六、再次品读全词,试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明确】上片写色彩绚丽的秋景,反衬思乡之愁,运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接着视野转向寥廓的远景,以斜阳芳草作结,用景物的渺远衬乡情寥廓之景远视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I部语文教案编制:征高才审核:张国林二次备课3之浓厚。下片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一个带酒泪痕所看景的愁人,表达了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七、板书设计寥廓之景多彩之景仰视—云—碧俯视—叶—黄平视—波、烟—翠黄远视—天、水斜阳芳草明月楼高休独倚上片所见之乐景下片看景之愁人寒无情
本文标题:《苏幕遮·怀旧》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6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