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写作阅读基础知识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诗词诗歌句式注释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标点句子短语词汇文字拼音修辞表达初中语文知识树分类语言结构顺序线索要素文体表达方式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时间结果经过起因人物地点人物空间时间感情事件事物描写修辞表现手法起因(开端)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结局)理解词句记叙文常见文体散文小说新闻通讯童话寓言传记戏剧形散而神不散人物、情节、环境,反映社会现实用事实说话,及时准确详细深入报道事件,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幻想丰富,夸张强烈劝寓、讽刺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性、文学性记叙顺序把事物的发展清楚叙述出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避免叙述单调插入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曲折有序补充人物和事件,内容更充实插叙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事物的特性增强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节奏感强有音乐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渲染力加强文章气势加重感情表达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加强语气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理解词句推敲句子的含义揭示中心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重点句结构上有重要作用抒情句、议论句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含义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分析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该词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形容词特殊的副词抓住中心运用修辞结合背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社会环境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自然环境交代背景1推动情节发展;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交待地点,增加真实性;4.为情节展开作铺垫。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寄情于物寄情于事寄情于人画龙点睛解释并升华作品主题句子内容作用写景语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抒情议论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画龙点睛(或深化中心)答题策略:文中的XX句,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句子结构作用开头中间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结尾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承上启下打下伏笔做铺垫照应前文前后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现手法/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感染力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起伏简练、形象,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形成起伏,造成鲜明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对比铺垫象征照应烘托伏笔欲扬先抑悬念答题套路:运用XX表现手法,烘托或突出了……感染力很强(给读者的感受或效果)议论文要素方式方法结构语言论点论证论据立论驳论准确周密结论本论引论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用事实来证明论点,论点更具说服力运用名言警句、科学公理以及人们皆知的常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比喻,从而证明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能使论述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正反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能更突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使论证严密,更具说服力答题套路:运用了XX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论证的作用。归纳论点标题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自己归纳对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论点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通过论题推断论点事实论据现实事件历史事件统计材料具体数字道理论据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论据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个别—一般现象—本质原因—结果主要—次要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画图表分类别摹状貌作比较下定义引用生动平实个别—一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使事物说明更具体、准确、更具表现力作比较能够揭示事物和事理的特征,增强说明效果举例子使用具体事例,使说明的内容通俗易懂,令人信服打比方使抽象为具体,使说明事物或事理更生动、易懂分类别把复杂的事物按标准分类进行说明,使人一目了然作诠释解释说明,使人更明白下定义能揭示事物本质摹状貌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形象生动答题策略:运用XX说明方法+自身作用+说明了……常见文体科学小品文结构语言特点事物事理说明文表现手法写作对象平实性文艺性准确简明周密总----分总分总总分分总文言文曲绝句律诗近体诗词实词注释乐府诗句式传记、序、说书…古体诗古诗词古代散文文学常识作者作品姓名时代地点评价所学课文代表作出处口诀:名时地评作古代现代当代对于名家要求识记树原名笔名字号/谥号文言文体裁古诗词(旧体诗)古代散文乐府诗曲古体诗近体诗记、铭说、序表、疏……词律诗绝句诗经树文言文图示按体裁楚辞文言文注释A古今异义B通假现象C一词多义D词性活用句式树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文言文信达雅注释要求注释实词虚词实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声旁相同的字相互代替字形不同读音相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性活用虚词•之•1、.作代词•(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等。•⑵我。•⑶复制代词:这,此。•2、动词“往”,“到......去”•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而•1、表顺承可译为“然后”“就”2、表转折可译为“然而”、“却”“可是”•3、表并列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以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2、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依靠”4、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按照”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7、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至于”8、动词,“以为,认为”。9、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10、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11、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12、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13、复音虚词“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14、复音虚词“所以”•(1)“用来”或“用???方法来”(2)“????的原因”•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等。•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于•1、对,对于。2、介词:在。•3、连词:与,跟,同。4、从,自。•5、到。6、在......方面。•7、比。8、被。•9、表原因:因为、由于10、向。•11、给。•12、于是•⑴在这时。•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⑶在这件事上。•⑷在这种情况下。•⑸对此。•为•1、动词:成为,变成。2、动词:做、担任、当•3、作为,当作。4、是。•5、以为,认为。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翻译比较灵活。•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8、指心理活动。9、为了。•10、给,替。11、对,向。•12、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文学常识作者作品姓名时代地点评价所学课文代表作出处口诀:名时地评作古代现代当代对于名家要求识记树原名笔名字号/谥号诗歌现代诗(新诗)古诗词(旧体诗)曲古体诗(音律为标准:唐诗为界)近体诗词律诗诗经乐府诗诗歌树绝句楚辞文字汉字构造树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笔顺文字六书转注假借形义词汇词汇树词义词的色彩词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拟声词等主谓、偏正、并列、动宾、介宾等褒义、贬义、中性句式句子树用途(语气)结构成分仿写修改病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单句复句知识能力标点符号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句中符号句末符号重点标点及其作用•引号•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冒号•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⒉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破折号•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5.加强重点6.分行举例•7.用在副标题前8.标明作者9.补充说明•10.引出下文11.表示意思的递进12.表示总结上文13.表示话未说完•省略号•1、引文中的省略2、列举的省略3、重复词语的省略•4、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5、意在言外的省略6、语意难尽的省略•7、语言中断的省略8、含糊其辞的省略9、表示沉默的省略•10、数字延续的省略11、语音延长的省略初中常见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3、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7、主客颠倒:8、分句位置不当:(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宾搭配不当: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2)缺谓语(3)缺宾语(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5)关联词语残缺:2、赘余•(1)主语多余(2)谓语多余:(3)宾语多余:(4)附加成份多余:(四)结合混乱•(1)句式杂糅(2)语句杂糅(五)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2、句子歧义:(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2、范围不清:3、强加因果:4、否定失当:•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修改病句方法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4、习惯错用的词:“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34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