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篇一:【教学设计】地方与学校课程】《成语探源》教学设计开发区小学栾新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指鹿为马”这个故事,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来源。2、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诗、歇后语等方面探寻成语的来源。3、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及其出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热爱,为祖国语言的绚丽多姿而骄傲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指鹿为马和杯弓蛇影两个故事的动画片、关于成语的部分古诗、歇后语、神化故事的图片等等。学生准备:搜集课本上六个成语的来源,了解故事大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头脑风暴1、同学们,正式讲课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做做头脑风暴的小游戏怎么样?(出示课件:按要求说出相关的四字词语)2、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词语,你们的词汇真丰富啊。二、初步了解成语:1、在刚才所说的4字词语中,有不少是成语。说起成语,同学们微课中已经了解了一些,谁来说说,关于成语,你都知道哪些知识?2、咱们看看温馨点击中是怎样给成语下定义的。a、齐读课件。b、成语不仅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典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成语探源”(课件出示题目并板书)。弄清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利于准确掌握它的意思和用法,还能提高文化修养,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c、.你可以用哪些方式了解成语的出处呢?查词典、百度搜索、成语故事三、成语探源(一)、理解书上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1、咱们课本上就有一个关于成语的历史故事,看大家能不能读懂。a、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读之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b、先自己试着读一遍,同位两个再一起读一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c、个别读,纠错,齐读。d、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文言文的大体意思。相互交流,相机补充。e、通过这个故事,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呢?(课件出示)f、为了加深认识,老师为大家下载了“指鹿为马”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了这么形象的动画片,你们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表面意思是什么?对成语的理解,我们不仅要弄清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现在指什么呢?g、孩子们,读书是学习,使用是更好的学习。你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2、你看,一个小故事就让我们这么快、这么准的理解了“指鹿为马”的意思,看来,探寻成语的来源,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还真是学习成语的一个不错的方法。(二)探究来源一:历史故事1、通过“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我们知道了成语的来源之一就是——历史故事(板书),还有很多的成语也来源于历史故事。(出示成语课件)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了资料,搜集了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讲故事的同学不要说出故事的名字,看看同学们听了故事之后,能不能说出是哪个成语?3、学生到台前讲故事,讲完故事就请学生说说是哪个成语。(三个详细讲,三个概括地讲)4、小结:看来大家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刚才讲故事的同学表示感谢,谢谢他们让我们在历史故事中,又学习了不少成语。(三)探究来源二:让我们再来听一个故事?1、请听——杯弓蛇影:﹙1﹚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哪个成语?(杯弓蛇影,它的意思就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2﹚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吗?就是——寓言故事。2、拓展:其实,我们学过的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谁能说一个?(指名说)。3、同学们说的真不少。除了这两个来源之外,你还知道成语来源于什么故事呢?(四)探究来源三:神话传说1、呈现神话故事图片:看图片,猜成语。2、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这些图片。(四)探究来源四:古诗(出示)1、下面这些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说出这些成语吗?2、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成语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古诗。3、回想我们学过的古诗,你一定也能从诗句中找出成语的。(五)探究来源四:歇后语1、同学们,不仅古诗和成语有联系,歇后语和成语关系也挺密切呢,你信吗?出示课件,口头连线。2、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这些成语是来源于——歇后语。看来,成语的来源还真是多方面的啊!如果大家感兴趣,课下继续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探讨。(板书:省略号)四、总结延伸:1、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成语探源。整节课,同学们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看到大家专心致志地听讲,一丝不苟地学习,老师由衷的高兴。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和心得吧?2、总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古往今来,积淀承传,生生不息。掌握好成语,既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课下,请同学们再去探寻成语的其他来源,也可以课下做一做成语接龙的游戏。孩子们,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与成语相伴,让我们与经典同行。【篇二:地方与学校课程】2012——2013学科教学计划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科教学计划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科教学计划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科教学计划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科教学计划表【篇三: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第1课让自己更快乐学习目标:1、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2、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情绪,建立“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和“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的信念。3、树立“帮助他人心里乐”的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事先编排小品。【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导入主题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事情,有的是让我们感到开心,有的是让我们感到伤心,那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哪些事让你感到开心,哪些事让你感到伤心的。师:刚才我们大家说了许多开心以及伤心难过的事,伤心难过和开心都是我们的什么?生:都是我们的情绪。(点评:由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自然地导入主题,并注意到情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从而为下面活动作好了铺垫。)二、小品表演,分组讨论师:对了,都是我们的情绪,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请大家观看小品。(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刚才每一组的同学都认真地讨论,并且发言都很好。小华和小伟由于想法、感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也就是说想法产生了情绪。那么,是先有想法还是先有情绪呢?生:先有想法。师:对了,是先有想法,想法控制情绪。师:有时我们遇到不开心事,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让自己更快乐呢?生:换个想法。(换个角度想)(点评:使用小品表演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对小华和小伟对同一事件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对事件的不同评价(想法)有关。)三、尝试助人,改变想法师: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么快乐就自然来。下面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让他们换个想法,也快乐起来。请同学们先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四、探讨方法,学会宣泄师:可能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假如我换个角度想,还是不开心,心里特别难受,我应该怎么办呢?大家都知道当自己不快乐时,可以换个角度想,或进行情绪宣泄,让自己更快乐。第2课让考试更轻松【学习目的】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理论分析】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教学过程】1、做游戏,初步体验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⑷小结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2、引导学生: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同学们说: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⑸出示图片⑹过渡: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两种途径:一是自我调节二是什么?⑴听故事,明理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c、小结,过渡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⑵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b、学会自我调节。c、考试增加自信心。⑶正确指导出示: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4、小结: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
本文标题: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0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