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人大内部资料《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复习提纲
人大内部资料:《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复习提纲第一编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什么是政治1、各类政治观君权神授说;治国说;权力说;政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本书观点二、作为博弈的政治3、博弈和博弈论(分析利益冲突的框架)4、要素、规则、类型三、政治的地位5、政治的地位或作用6、SSP范式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7、政治哲学、政治科学二、政治学的发展8、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9、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阶段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三、政治学的范围11、简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的研究路径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一、政治权力的概念12、韦伯的权力观13、简述政治权力的概念和主要因素简述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14、简述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权力结构、权力主体结构及二者的关系)三、政治权力的四种类型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要结合合法性来讨论)15、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2005年考研简答题:简述强制性权力与功利性权力的区别)操纵性权力;人个性权力(20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理论,说明当前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19、权力、权威与合法性及其相互关连性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五、政治权力的基础20、政治权力基础的概念及具体内容;简述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分配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21、选举制及评价22、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比较23、多数两轮投票制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简述当代中国的权力分配制度第二编政治意识25、政治意识的概念第三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27、政治文化的概念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三、政治文化的功能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第四章政治意识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35、韦伯的信仰体系36、意识形态的概念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9、马克思主义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43、社群主义44、民族主义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57、亚政治文化第三编政治体系(重中之重)58、名词解释: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第六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理论一、国家的起源59、简述社会契约论二、国家的本质6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三、民族国家的建构61、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定义)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62、民族国家的要素63、简述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四、国家的目的(职能)64、国家的基本目的2005年考研论述题: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65、国家目的的矛盾性(诺斯悖论)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国家目的的理论解读中国新领导的政府行为特征01、02、06三次考研均涉及的题目:国家能力第二节国家的类型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66、分类法:亚里士多德67、类型学:韦伯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马克思主义)68、封建制:中西封建制比较69、资产阶级国家70、社会主义国家论述:“三个代表”理论的政治意义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71、吉登斯: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现代的民族国家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72、集权主义国家73、法西斯主义国家74、简述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简述20世纪70年代威权主义国家民主化浪潮发生的原因75、分权主义国家(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第三节国家的结构形式76、单一制国家77、联邦制国家78、邦联制国家第四节国家机构79、国家元首80、立法机关议会委员会制度;三读法、委任立法制、预算批准制度、委员会批准制度简述如何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81、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或司法审查权、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法律平等原则、陪审团制第七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一、政府体制理论试析国家与政府概念的关系82、三权分立说比较洛克、蒙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简述制衡原则83、议行合一(04、06两年考研题目)二、政府职权理论84、新古典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85、简述福利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86、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理论三、政府行为理论87、公共选择(布坎南)——2005年简答题四、政府体制的类型88、政府体制的定义89、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90、共和制的要素与意义03年考研论述题:论述西方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样式第二节行政机关91、总统制的行政机关试述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扩大的趋势92、内阁制的行政机关93、混合制的行政机关(法国总统与总理之间的权力关系分析)94、如何认识中国行政领导机关的“议行合一”体制?论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简述归口管理制度第三节官僚部门一、官僚制95、官僚制涵义及其作用分析简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二、官员理论96、简述官员理论(官僚自主性、信息不对称、预算扩大化倾向)三、官僚的作用97、行政机构与官僚机构的区别98、官僚机构(官僚制)的职能99、如何控制官僚主义第八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100、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101、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102、政党团结星103、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104、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性政党向执政性政党转变的分析105、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作用106、简述寡头政治铁律107、简述政党适应性108、亨廷顿的适应性理论109、政党体制变迁和政党嬗变理论110、权贵党、群众党、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第二节政党制度111、两党制的特点:简述美国和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112、多党制的特点是什么?113、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114、试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政党关系第九章利益集团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115、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116、简述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117、利益集团的分类(6种)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1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119、结合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过程,说明利益集团的作用(06年考研论述题)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120、试论20世纪80年代社团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21、试述当代中国政治性社团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的影响第十章政治人122、简述影响良好公民形成的因素123、交易型领袖、变革型领袖、群众路线、道德型政治家124、简述巴伯的总统人格理论125、简述政治家与官僚的关系第四编政治行为第十一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126、简述精英统治论127、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128、无统治阶级论129、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130、简述现代西方国家的职能的扩大化和膨胀的趋势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131、简述建立或维持统治秩序的基本因素132、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133、简述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134、简述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的主要类型135、简述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家产制,法理型统治136、简述全能主义第十二章政治管理137、简述公域、私域的概念138、治理和善治的概念139、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140、试述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第十三章政治参与141、政治参与的概念142、如何看待政治冷漠143、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制约因素144、简述政治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45、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政治民主的关系第五编政治发展第十四章政治现代化146、试述政治现代化的涵义与标准147、政治发展理论评述148、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149、简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150、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十五章政治民主151、古典主义民主;精英民主理论;152、简述多元民主主义的基本含义153、试论民主与自由的关系(04年人大考研论述题)154、简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第十六章人权155、简述人权的涵义和特性156、简述国际政治中关于人权争论的主要问题157、简述人权实现的条件158、简述人权的基本内容159、简述人权的民族权利内容
本文标题:人大内部资料《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5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