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神权下的自我PPT课件-人民版
神权下的自我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纪的妩媚微笑,则使观者如坠云雾,直叹妙不可言。这种完美的生动人像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有人说:“一个女子的微笑,唤起欧洲人性的醒觉。”《蒙娜丽莎》,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中世纪时期的圣母人文精神:指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人性:人性就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固定不变的人类天性,如人的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智者运动——人文精神产生14—17世纪,意大利到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精神复兴17、18世纪,英国到欧洲大陆(法),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发展成熟第99页导语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ct)•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旗帜:人文主义矛头:基督教神学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哪里?根本原因何在?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最早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其含义是指()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不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请回答: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神学世界观被冲破,人和人性得以解放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发生文艺复兴西欧中世纪概念:中世纪,从西罗马衰亡,一直到地理大发现之前。中世纪神学VS人文主义神性VS人性神学束缚VS人权自由来世/禁欲VS现世/幸福蒙昧主义VS理性/经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二)、文艺复兴的概况1、开始代表性作品:《神曲》、《十日谈》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2、高潮内容格调: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代表作品:《哈姆雷特》等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1.但丁与《神曲》时代的先驱——但丁《神曲》主要讲述的是但丁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发现地狱中有教皇的位置。但丁通过《神曲》来批判中世纪的神学。《神曲》中的地狱指的是现实世界,天堂则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是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神曲》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1265-1321)地狱篇:……到了第二层,这一层的圈子比较小,其中的痛苦却大得多,他使受苦者发出一片哭声……“老师,这些受漆黑空气这样惩罚的都是些什么人”……将一千多个因为爱情而离开人世的人指给我看,并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天堂篇:在青年时代,他就为爱这样一位妇人跑去和他父亲斗争……在宗教法庭上当着父亲的面,他和她结婚了……神奇的爱情和甜蜜的对视,都是令人产生圣洁思想的原因,可敬的伯纳尔多率先脱鞋,光着脚去追求这样的天大幸福,跑着去还觉得慢。“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彼特拉克2、彼特拉克与《秘密》材料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或主义?人文主义3、薄伽丘和《十日谈》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时代的鼓手——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表现了资产阶级对人生的追求。(第一天故事第二):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耽溺男风。”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餍,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权威——天主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请思考:这两个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什么状况?(第四天开头一个小插曲):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谁知儿子却说: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以人性反对神性。“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4.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他当过剧院演员,后来写剧本。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15多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赞美友谊和爱情,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这段独白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中怎样的核心思想?2、作者对人的赞美与薄加丘对人性的肯定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人文主义。认为人高于一切,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薄加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自然本性;莎士比亚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更崇尚人的理性。说明文艺复兴发展到高潮: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LSTLSLX(三)文艺复兴的评价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1、性质:2、意义:二、宗教改革运动(16ct)(一)宗教改革的背景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由于中世纪的德国四分五裂,罗马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1、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压迫和剥削2、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民众反抗推销员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马丁·路德(1483—1546)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马丁·路德补充材料1、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基督徒是全然顺从的众人之仆,受每个人的管辖。——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2、信仰和信足以将别人看为最羞辱的都在上帝面前变为宝贵的。3、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上帝已经纳悦你的作为。4、穿美好的衣服,追求正当的生活,乃是必须,而不是罪。5、谁不爱美酒、女儿和歌,就终身是个傻瓜。——选自《路德文集》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二)宗教改革的发端《九十五条论纲》节选: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83.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上述材料体现了路德对赎罪券的怎样的看法?他认为出卖赎罪券是“欺骗”和“捏造”,是犯了错误,是宣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1519年6月,教皇的特使同路德在莱比锡举行了辩论会。特使: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路德: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特使:“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路德: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特使: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路德: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撕毁敕令)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三)宗教改革的评价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性质:2、意义: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性复苏基督教神学禁欲的知神的,神本位教权主义天堂来世,超自然的,宗教的神性神权以神为中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知我,人本位自由主义现世、自然的、科学的人性人权以人为中心本课小结本课学习自古希腊智者运动后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它首先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向西欧各国扩展。首先表现为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的文艺复兴,继而发展为向广大人民群众扩展,主张诉诸个人内心的信仰,否定了教皇和罗马教会权威的宗教改革。这场人文主义运动对人性的复苏,有力地推动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在西方文明的发展、演变和更新的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1.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
本文标题:神权下的自我PPT课件-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9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