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精)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早期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主义的先驱们•现代主义盛期的人物与实践•后现代的理论与实践(一)•后现代的理论与实践(二)•当代的发展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1)、社会和文化背景工业革命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事件,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无疑为建筑的脱胎换骨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人口增加、工业产品增加和生产体系的机械化是其直观结果。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创立了新型的民主制度,启蒙运动在思想上将理性思维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欧洲的文化传统遭受了激烈的冲击,自由精神渗透到许多领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自由经济理论逐渐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建筑形式虽然没有马上出现剧烈的变化,但在某些建筑的实践过程中显露了端倪。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1)、社会和文化背景考古发现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古物保护变成了一个公共问题。温克尔曼(JohannJoachimWinkelman,1717~1768)完成了《古代艺术史》,为新古典主义准备理论基础,推翻了古典主义本身的前提,打破原先预设的本质的、无与伦比的建筑法则,认识到它们的普遍性是历史的贡献,而不是它们本质里所固有的东西。这一时期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主思想的成熟和自由精神高涨,在理论引起人们注意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在中央权力和私人个体之间,除了漫无边际的真空空间之外一无所有,不久这个空间就被自由和权威两个抽象信念的冲突所占据”。尽管其中的许多主张在当时未能成为主流,但对以后的建筑实践却有着积极的影响,为现代建筑的多元发展埋下了伏笔。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2)、工业革命的影响A.工业革命改变了建造技术,增加了新材料(铸铁、玻璃和水泥等);B.建筑的数量大大增加,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一需求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二是种类。C.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这是源于需求的变化。仓库、码头、车站、厂房和办公楼、出租公寓等建筑类型成为大量建造的对象。D.建筑物和设施已经被认为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范围,担负了一种与过去全然不同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投资。土地价值的概念也被重新认识,这些都逐渐导致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模式的诞生。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3)、建筑材料与技术进步新材料:制铁工艺的进步使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成本下降,最终使铁成为一种可以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材料的变化导致了结构体系的变化,一直以来建筑沉重的外观和封闭的空间也将逐渐消失。铁与玻璃的结合创造了一些新的空间形式。科学进步和教学:力学的进步使结构计算成为可能,结构科学“使静力学民主化和通俗化”,一些复杂工程不再为个别大师所垄断。工程教育的推广为建筑产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工程师在建筑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建筑师的角色正面临着挑战。画法几何学和米制的推广,是精确施工和材料加工的分工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传统建造体系的完善:道路和桥梁的施工和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普通建筑物的技术进步:砖和木材的生产工业化,质量有所提高;玻璃窗代替了纸窗,石板瓦代替了稻草屋顶,楼板。屋顶中运用铁质结构技术的演化、进步,配合建筑物防火的要求,是普通建筑物的质量有了很大的变化。工人工资成本上升,建筑物由于工业化进程而造价下降,使得普通建筑物的标准得以提高,其技术进步也有了经济上的动力。工程和新古典主义:考古发现为古典复兴准备了素材,新型的工程、社会生活和新的建筑材料导致了新技术与旧的形式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建筑艺术的混乱,新古典主义也称折衷主义得以形成。新古典主义不局限于某一种风格的模仿,任意组合各种形式,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了较长的时间。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巴黎歌剧院。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4)、反映工业革命成就的建筑:水晶宫巴黎博览会费城博览会巴黎1889年机械馆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5)、高层建筑的探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芝加哥学派,它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1873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于是现代高层建筑便开始在芝加哥出现。高层建筑得以发展的技术方面的先决条件是结构体系、地基技术和垂直交通工具。芝加哥学派创造了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从1857年起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垂直交通工具由蒸汽动力发展到了使用电力,高层建筑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了。早期的高层建筑对这一新类型的形式规律有一个探索的过程,逐步由古典外衣向简洁的立面演化。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开辟了道路。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代表人物是拉斯金(JohnRuskin,1819~1900)和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他们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是一切文化的敌人,热衷于表现手工艺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力图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的羁绊。代表作是韦伯(PhilipWebb)为莫里斯在肯特郡建造的“红屋”(RedHouse,BexleyHealth,Kent)。这是一幢田园风格的建筑,平面是根据功能出发的L型,外墙选用当地出产的红砖,不加粉刷,表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其思想和设计手法对后来新建筑运动的发展有启示作用。工艺美术运动代表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设计思想在19世纪末的困境。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新艺术运动: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在欧洲大陆兴起,最初的中心是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区扩展。在实用美术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凡•德•维尔德(HenryvandeVelde,1863~1957)和霍塔(VictorHorta,1861~1947)。主要思想是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从植物形象中提取了大量的造型素材。霍塔对金属结构有浓厚兴趣,其代表作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和人民宫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霍塔对金属构架的处理显然不同于工程师,处处渗透着艺术的考虑,构件有许多曲线,柔化的构架充满了韵律感。新艺术运动同工艺美术运动最大的不同是并不反对机器生产,而是努力使工业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因此取得了更为广泛的影响。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维也纳学派: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OttoWagner,1841~1918)用他的建筑作品和理论著作《论现代建筑》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坦率地运用工业制品,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的风格具有强的的表现力。瓦格纳的作品在总体形象上仍然带有文艺复兴风格,但细部处理简洁新颖。瓦格纳于1894年出任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他的观念和作品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以他为代表人物形成了维也纳学派。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维也纳分离派:瓦格纳的学生们很快就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同传统划清界限的愿望,1897年奥别列去、霍夫曼和画家克里姆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术家成立名为“分离派”的团体,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瓦格纳对年轻人表示了支持,后来也转入了分离派。分离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和霍夫曼。奥别列去的代表作是分离派会馆、达姆斯塔特的路德维希银婚纪念塔和展览馆。霍夫曼的代表作是斯托克莱公馆。1910年以后,分离派建筑师又有向古典主义转向的倾向。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风格派: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和画家、设计师凡•杜埃斯堡等人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1917年出版名为《风格》(DeStijl)的期刊,得名“风格派”。风格派提倡排除自然形象的纯粹艺术表现,主张国际化的艺术,表达了那个时期欧洲新潮艺术家的普遍追求。风格派艺术家发挥了几何形体组合的审美价值,他们很容易也很适于移植到建筑中去。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的代表作,以穿插的板片和块体、墙片与玻璃的虚实对比等手法,形成活泼新颖的建筑造型。风格派作为流派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的造型手法和风格特征对现代建筑和工业品设计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装饰风格(ArchiDeco):装饰风格(ArchiDeco)可以理解为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流行于新英格兰地区,代表人物是亨利•理查逊、沙利文,弗兰克•莱特的前期创作也属于这一运动。同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美国的装饰风格希望能够突破欧洲传统的单一影响,从外国的传统,特别是东方文明中吸取养分。沙利文的装饰题材有伊斯兰文化的影子,而弗兰克•莱特的手法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格拉斯哥学派:与维也纳分离派同时期,苏格兰建筑师麦金托什和他的伙伴们在格拉斯哥从事家具、生活用品和室内设计,被人们称为“格拉斯哥四人组”(GlascowFour),即格拉斯哥学派。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在十九世纪末的工业水平迅速地赶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法,为了产品的国际市场,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了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Werkbund),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他们仔细分析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得失,其中的建筑师们认出了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这一方向。贝伦斯以工业建筑为基地,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1909年他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车间造型简洁,成为现代建筑的先声。贝伦斯还培养了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人。格罗庇乌斯与梅耶合作的法尔古斯工厂设计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除了上述各个流派中涉及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之外,以下建筑师的理论及实践也应当熟悉:西班牙的高迪法国的贝亥奥地利建筑师卢斯关于建筑装饰问题的理论意大利的未来派和俄国的构成派都对现代建筑发生影响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高迪:高迪的建筑活动大多集中在巴塞罗那,作品带有世纪之交欧洲建筑风格蜕变的痕迹,受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更过的是他个人独特的风格和加泰隆尼亚的地区特点。高迪的作品体现了建筑师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是其主要动力,别的理论上的追求并不为高迪所关心。加泰隆尼亚地区的神秘主义传统显然对这些建筑的神秘、怪异的形象和空间氛围提供了营养。高迪的作品在施工上强调手工工艺,同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在20世纪前期并未被广泛宣传。代表作品是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和居埃尔公园等。2008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西方近现代
本文标题: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2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