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三章-后凯恩斯学派
第三章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注意其方法论特点,把握其主要理论体系——价格形成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产量和就业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讨其政策含义,并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综合的理论和政策进行比较。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后凯恩斯经济学的非主流派,而与主流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在如何理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主义的问题上,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学术渊源: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的理论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1、两个“剑桥”之争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经济学界试图把凯恩斯的比较静态分析长期化和动态化。后凯恩斯学派与马歇尔之间的联系两个剑桥之争后凯恩斯派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前者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两个剑桥之争关于理论基础的争论新古典综合: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收入—支出模型;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新剑桥学派: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最主要之点是《通论》中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微观经济学基础为李嘉图、斯拉法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两个剑桥之争关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新古典综合:继承了新古典的均衡观念及均衡体系与均衡分析方法;新剑桥学派:反对均衡分析,强调经济分析中运用历史时间观念。关于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论:关于收入分配问题;关于经济增长问题;关于滞胀解释、经济政策等问题。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2、学术渊源: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的理论:继承凯恩斯的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后凯恩斯学派与马歇尔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凯恩斯这个中间环节,凯恩斯分析的出发点是马歇尔式的短期,但马歇尔的短期与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不同。马歇尔的短期分析是从长期分析中派生出来的,短期出现的超额利润会刺激生产能力增长,直到利润降到正常水平。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而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中增加了预期不确定性这个概念,由于预期的不确定性,短期的超额利润可能会刺激生产能力过度增长,从而导致利润急剧下降,而不是回到正常水平,经济就不可能趋向于长期均衡,有意义的是从理论上描述一系列短期活动。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卡莱茨基的理论:投资决定分配的理论。其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凯恩斯的的产量和就业理论假设一个给定的竞争程度,这样,产量和就业就取决于需求,而独立于竞争程度。但卡莱茨基假设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是不同的,然后根据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部门来阐述经济周期。这样,垄断的程度影响定价,从而影响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反过来,收入分配又影响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斯拉法的理论:斯拉法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生产价格(价值)只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不受分配的影响;而分配关系则只取决于社会条件,不受生产条件的支配;两者相互独立,但必须同时决定。在此框架下,提出了标准商品或不变价值尺度,建立价值理论,回复到李嘉图传统。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3.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1)强调历史分析,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2)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由于社会系统的演变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实现均衡的说法没有意义。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3)经济的驱动力是生产而不是交换。因此研究的重点是货币性质的生产经济,而不是实物性质的交换经济,在这个经济中,不完全竞争是要素和产品市场的正常结构;(4)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坚持通过认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缩减贫富不均差距;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5)强调货币是解决不确定的一种制度设计,货币可以作为一般购买力的暂栖地,所以货币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6)强调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和更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权利的分配,是理解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结果的基础,也是经济学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7)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3.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方法论两大基本特点: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时间概念,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未来是不可确知的,人们只能依据过去的经验去推测未来,而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存在的;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1)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经济过程被理解为一个历史时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因果逻辑的过程。因而不存在像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说的在给定的环境下,经济运行由不均衡返回到均衡状态。制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经济结构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他们的均衡概念指的是稳定状态,而不是市场出清的概念。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2)经济过程作为一个历史时间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性,因此正确、充分地预计经济事件发生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实现预期均衡的说法没有任何意义。(3)货币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制度设计,它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4)经济的驱动力量是生产而不是交换。因此研究的重点是货币性质的生产经济,而不是实物性质的交换经济,且不完全竞争是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正常结构。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论(5)收入分配和更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权力的分配,是理解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结果的基础,也是需要经济学解决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而经济权力的分配一定是与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相关的,他们影响着经济结果。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1、价值理论在价值论方面有代表性的是斯拉法的价值论。斯拉法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生产价格(价值)只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不受分配的影响;而分配关系则只取决于社会条件,不受生产条件的支配;两者相互独立,但必须同时决定。这是他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有两个要点: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一是在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上,他首先肯定两者是反向关系,并认为在剩余分配中,工资的变动起着主要作用,利润只起一种反向的变动关系。他的观点意味着分配关系不再取决于任何客观经济规律,而是可以由习惯或人为政策加以调节的。二是标准商品或不变价值尺度。在他的体系中,价值和价格均以实物交换比率为基础,这就需要一个不变的价值尺度,否则其体系就无法建立。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其结果是设想一种抽象的“合成商品”充当价值尺度。所谓合成商品,是将各种生产资料生产的某些重要商品中所使用的相同的重要比例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抽象的混合物,作为标准合成商品简称为标准商品。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会影响到商品价值本身的变化,在全部国民收入对全部生产投入量的比率R(或称工资为零时的最大利润率)既定时,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关系如下: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Y=W+P,P=Y-W=Y(1-W÷Y)=Y(1-w),两边同时除以I,得到P/I=Y/I(1-w),P/I就是利润率,Y/I就是产出对投入量的比率,即:r=R(1-w)即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向变动。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2、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是价值理论的延伸。新剑桥学派的分配理论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认为分配理论是要说明资本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所以,分配理论所要研究的是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所占的相对份额如何决定以及如何变动的问题。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第二,认为分配理论不能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而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第三,反对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的主观价值论,认为价值理论所研究的的价值应该是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的,而不是一种主观的概念。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关系:r=R(1-w)公式表明,假定工资W=0,则国民收入即全部纯产品都归于利润,r=R;这时,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R就是最大利润率,即说明R是利润率的最高限;反之,如果工资不等于0,国民收入就不会全部归于利润,而必须在工资和利润之间进行分割。二者为反相关变动关系。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根据斯拉法的理论,他们提出了分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第一,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工资与利润是对立的。第二,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的大小,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取决于利润率水平。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第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它与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有关,也与劳工市场的历史演进有关。这一点体现了新剑桥学派所强调的历史时间概念,即过去是不能召回的,它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因此也就是客观的。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新剑桥学派认为,利润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制约。这种制约是通过一定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一定变动范围内的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R,和工资在纯产品中所占比例W来实现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过程,总是同一定的生产技术物质装备水平相适应,而一定的技术装备水平总是同一定的R和W的取值相适应。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在这里,一方面,工资在纯产品中所占比例是与资本—劳动比率相适应的。资本—劳动比例越大,生产技术的物质装备水平越高,工资在纯产品中所占比例就越小,利润率也就越大;相反,利润率就越小。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实际上就是资本—产出比率的倒数(例如R=60%,则意味着资本产出比率是1又2/3,即平均每单位产出需要大约1.67单位的资本),而资本产出率又是与一定的技术水平相连系的,资本产出率越大,表明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越小,利润率也就越大。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综合起来看,当物质生产技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时,资本的利润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取决于技术水平对R和W的影响。(1)如果技术水平的变动使得R的下降幅度大于W的下降幅度,则利润率就会下降;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2)如果技术水平的变化使得W的下降幅度更大一些,则技术水平的变动与利润的提高相一致(这与新古典综合派所主张的相反);(3)如果技术水平的变动对R和W的影响程度相同,那么,技术水平的改变则不意味着利润率的改变。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新剑桥学派的这种物质技术关系对于收入分配关系一定的制约作用,迥然不同于新古典主义分配理论的分配完全由物质技术关系决定的论点。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投资与收入分配凯恩斯的理论强调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影响国民收入水平,但他没有研究投资如何影响收入分配问题。这个模型是由卡莱斯基提出的。假设在封闭的条件下,经济只有两个阶级:工人和资本家结论:“工人花费他们所得到的,资本家得到他们所花费的”。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3.经济增长理论在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增长率由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决定。但是,一旦实际增长率大于(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就会少于(多于)企业家所意愿的数量,从而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或降低),使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出现更大的缺口。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所以,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发展速度上。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的一致轨道就像“刃锋”一样狭窄。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增长模式采用“两阶级”分析方法,认为储蓄率
本文标题:第三章-后凯恩斯学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3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