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关系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即重建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是中美两国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一、历史上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发腮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跌宕起伏的历程。•这一时期中国对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前提下,减少美国对中国的敌意,缓和与改善中美关系。遗憾的是,这段时期两国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国政府敌视和孤立中国是两国对立的主要原因。•第二,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解放战争的胜利把蒋介石赶到台湾,美国干预中国内政,派出第七舰队梗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症结。•第三,中国政府对美政策不稳定也是两国改善关系机会丧失的一个原因。现在看来,美国敌视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并没有完全消除两国关系改善的可能性。中国政府若能更有效地处理两国关系,及时抓住有限的机会,改善关系并非没有可能。可惜的是,中国政府处理问题的一些具体做法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第四,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使中美两国既缺乏沟通的渠道,更缺少互相理解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国政府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欠妥,影响了关系改善。(一)综观40年代末~50年代的中美关系演变基本处于敌视对抗状态,中国领导人显示出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态度。•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急于从越战泥潭脱身,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勇气,把握历史机遇,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战略抉择,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月28日,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上海公报”,双方表明将“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并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美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二)打破坚冰,走向建交(从1971年到1978年底)•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近七年之后,卡特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9年1月1日双方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公报指出,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紧接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建交和邓小平先生成功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三)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年1月至1989年6月)•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接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带头对我们搞制裁,企图以压促变,并售台150架F-16战斗机,使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中国顶住了压力,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其后的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人权、西藏等种种问题上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严正交涉,证实了中美关系的逐步恢复和改善。•在克林顿上台初期,将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向中国施压。特别是1995年美允许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遭受重大挫折。中国作出了强烈反应,其中包括召回大使述职。在中国政府严正交涉下,美国政府首次作出“三不”承诺,即: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以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克林顿第二任期内总体上采取了比较务实的对华政策,两国元首实现了互访。•1997年,江泽民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中美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双方同意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应邀访华。两国元首互访推动了两国关系发展。此后一个时期,两国关系又几经起伏,尤其是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到了1999年冬,两国经过艰巨努力,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并解决了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问题。•到了2001年初,布什总统在竞选过程中及当选执政初期,把中国看作战略竞争对手,加上“撞机”等事件,中美关系一度面临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布什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9.11”事件促进了过程,中美关系改善进程加快。2001年10月和2002年2月布什总统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两次访华。中美领导人就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识。江泽民主席2002年10月访美并与布什总统在克劳福德牧场举行了重要会晤。•03年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两国高层交往密切。两国还在经贸、反恐、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拉克重建等重要领域开展了磋商、协调与合作,这扩大了两国共同利益,为中美关系增加了积极因素,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但是中美关系的消极面依然存在。美国不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美国国会仍在台湾、香港、人权等问题上不断提出议案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和美国国会议员一再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一再向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6月至今)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第一,从国际权力结构的层面看:美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均执世界之牛耳,在各种国际体制和国际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目前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尽管在各方面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国政府也多次宣示中国永远不称霸,但是中国的规模大、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因此在冷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把中国看做是现有国际秩序和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挑战者。在美国看来,霸权国与挑战国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调和、不可避免的,因此防范、遏制对华政策理念在美国历届领导人的头脑中始终挥之不去。•第二,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层面看:美国是最大、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之间的斗争和竞争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是不可避免的。在冷战后期,为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中美两国将地缘战略和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矛盾并不突出。但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美国不再需要中国制约苏联,遂将过去对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人权外交转而用于对付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加的压力大大增加。在九一一事件后,中美在反恐和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加强,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交锋有所缓和。然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早已经在外交中淡化了意识形态因素,主张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但是美国领导人的反共情结却顽固得很,和平演变中国的幻想已然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现在缓和是因为目前在反恐、地区安全、防扩散等问题上有求于中国,一旦国际局势出现有利于美国的变化,相信意识形态斗争又将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方面。•第三,从现实的国家利益的层面看:尽管中美关系存在着冲突性一面,但是必须看到,目前中美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共同利益,比如在维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安全、反恐、防扩散、日益紧密的双边经贸合作、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中的协调与合作等。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失去了最重要的战略合作基础,美国从冷战思维和称霸全球的角度出发,看不到甚至故意忽视这些共同的利益,任由“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泛滥,在给中国定位问题上忽左忽右,过多强调中美分歧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使一些本来可以协商解决的分歧以及本可避免的冲突呈危险态势。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调整了对外战略,将反恐、防扩散作为目前对外战略中的头等大事,因此需要中国的合作和保持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这样,中美关系的战略合作基础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加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中美之间相互依存的因素和共同的战略利益会越来越多。•纵观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这三个层面的因素总是同时作用于中美关系,维持霸权与反对霸权的国际权力之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较量使两国趋于对抗,而现实的国家利益追求又使两国趋于合作。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始终沿着非敌非友、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中轴上下波动,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仍然会继续下去。•总之,中美两国,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关系的一波三折,迄今仍处于扑朔迷离的未知状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关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竞争与合作的曲折发展进程,因此,认真研究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预卜其未来,对中美两国都有重要意义。•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中美关系的演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4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