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
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02一、课题:§1.2数列的极限二、课型:新授课三、目的要求: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2.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四、教学重点:数列极限的定义.教学难点:数列极限精确定义的理解与运用.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六、参考资料:1.《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数学教与学参考》,张宏志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七、作业:习题1–23(2)(4),5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授课日期班次2第二节数列的极限复习1.函数的概念与特性,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2.数列的有关知识.极限概念是由于求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而产生的.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公元3世纪)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推算圆面积的方法——割圆术,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学上的应用.设有一圆,首先作内接正六边形,把它的面积记为1A;再作内接正十二边形,其面积记为2A;再作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其面积记为3A;循此下去,每次边数加倍,一般地把内接正126n边形的面积记为()nAnN.这样,就得到一系列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nAAAA321它们构成一列有次序的数.当n越大,内接正多边形与圆的差别就越小,从而以nA作为圆面积的近似值也越精确.但是无论n取得如何大,只要n取定了,nA终究只是多边形的面积,而还不是圆的面积.因此,设想n无限增大(记为n,读作n趋于无穷大),即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内接正多边形无限接近于圆,同时nA也无限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这个确定的数值就理解为圆的面积.这个确定的数值在数学上称为上面这列有次序的数(所谓数列),,,,,,nAAAA321当n时的极限.在圆面积问题中我们看到,正是这个数列的极限才精确地表达了圆的面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渐形成的这种极限方法,已成为高等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阐明.一、数列极限的定义1.数列的概念定义1如果函数f的定义域fDN{1,2,3,…},则函数f的值域f(N){f(n)|n∈N}中的元素按自变量增大的次序依次排列出来,就称之为一个无穷数列,简称数列,即f(1),f(2),…,f(n),….通常数列也写成x1,x2,…,xn,…,并简记为{xn},其中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一项,而xnf(n)称为一般项或通项.对于一个数列,我们感兴趣的是当n无限增大时,xn的变化趋势.以下几个均为数列:31,12,23,…,1nn,…(1)2,4,6,…,2n,…(2)1,0,1,…,11+(1)nn,…(3)1,12,13,…,1(1)nn,…(4)2,2,2,…,2,…(5)2.数列的极限当n无限增大时,若数列的项xn能与某个常数a无限地接近,则称此数列收敛,常数a称为当n无限增大时该数列的极限,如数列(1),(4),(5)均为收敛数列,它们的极限分别为1,0,2.但是,以上这种关于收敛的叙述是不严格的,我们必须对“n无限增大”与“xn无限地接近a”进行定量的描述,让我们来研究数列(4).取0的邻域U(0,ε).1.当ε2时,数列(4)的所有项均属于U(0,2),即n≥1时,xn∈U(0,2).2.当0.1时,数列(4)中除开始的10项外,从第11项起的一切项x11,x12,…,xn,…均属于(0,0.1)U,即n>10时,(0,0.1)nxU.3.当0.0003时,数列(4)中除开始的3333项外,从第3334项起的一切项x3334,x3335,…,xn,…均属于(0,0.0003)U,即n>3333时,(0,0.0003)nxU.如此推下去,无论ε是多么小的正数,总存在N(N为大于1的正整数),使得n>N时,|xn0|1(1)0nn1n≤1N<ε,即1(1)nnxn∈U(0,ε).一般地,对数列极限有以下定义.定义2若对任何ε>0,总存在正整数N,当n>N时,|xna|ε,即(,)nxUa,则称数列{xn}收敛,a称为数列{xn}当n→∞时的极限,记为limnnx或xn→a(n→∞).若数列{xn}不收敛,则称该数列发散.注定义中的正整数N与ε有关,一般说来,N将随ε减小而增大,这样的N也不是惟一的.显然,如果已经证明了符合要求的N存在,则比这个N大的任何正整数均符合要求,在以后有关数列极限的叙述中,如无特殊声明,N均表示正整数.此外,由邻域的定义可知,(,)nxUa等价于|xna|<ε.4“数列{xn}的极限a”的几何解释:将常数a及数列x1,x2,x3,…,xn,…在数轴上用它们的对应点表示出来,再在数轴上作点a的ε邻域,即开区间(aε,aε),如图133所示.图133因不等式|xna|ε与不等式aεxnaε等价,所以当nN时,所有的点xn都落在开区间(aε,aε)内,而只有有限个点(至多只有N个点)在这区间以外.为了以后叙述的方便,这里介绍几个符号,符号“”表示“任取”、“对于所有的”或“对于每一个”;符号“”表示“存在”;符号“max{X}”表示数集X中的最大数;符号“min{X}”表示数集X中的最小数.例1证明1lim2nn0.证ε>0(不妨设ε1),要使102n12n<ε,只要2n>1,即n>(ln1)/ln2.因此,ε>0,取N[(ln1)/ln2],则当n>N时,有102n<ε.由极限定义可知1lim2nn0.例2证明1πlimcos4nnn0.证由于1πcos04nn1πcos4nn≤1n,故ε>0,要使1πcos04nn<ε,只要1n<ε,即n>1.因此,ε>0,取N1,则当n>N时,有1πcos04nn<ε.由极限定义可知1πlimcos4nnn0.用极限的定义来求极限是不太方便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其他求极限的方法.二、收敛数列的性质1.唯一性定理1若数列收敛,则其极限唯一.证假设数列{xn}收敛,但极限不唯一:limnnxa,limnnxb,且a≠b,不妨设a<b,5由极限定义,取ε2ba,则N1>0,当n>N1时,|xna|<2ba,即32ab<xn<2ab,(6)N2>0,当n>N2时,|xnb|<2ba,即2ab<xn<32ba,(7)取Nmax{N1,N2},则当n>N时,(6)、(7)两式应同时成立,显然矛盾.该矛盾证明了收敛数列{xn}的极限必唯一.2.有界性定义3设有数列{xn},若M∈R,M>0,使对一切n1,2,…,有|xn|≤M,则称数列{xn}是有界的,否则称它是无界的.对于数列{xn},若M∈R,使对n1,2,…,有xn≤M,则称数列{xn}有上界;若M∈R,使对n1,2,…,有xn≥M,则称数列{xn}有下界.显然,数列{xn}有界的充要条件是{xn}既有上界又有下界.例3数列211n有界;数列{n2}有下界而无上界;数列{n2}有上界而无下界;数列{(1)1nn}既无上界又无下界.定理2若数列{xn}收敛,则数列{xn}有界.证设limnnxa,由极限定义,ε>0,且ε<1,N>0,当n>N时,|xna|<ε<1,从而|xn|<1|a|.取Mmax{1|a|,|x1|,|x2|,…,|xN|},则有|xn|≤M对一切n1,2,3,…,成立,即{xn}有界.定理2的逆命题不成立,例如数列{(1)n}有界,但它不收敛.3.保号性定理3若limnnxa,a>0(或a<0),则N>0,当n>N时,xn>0(或xn<0).证设a>0,由极限定义,对ε2a>0,N>0,当n>N时,|xna|<2a,即2a<xn<32a,故当n>N时,xn>2a>0.类似可证a<0的情形.推论设有数列{xn},N>0,当n>N时,0nx(或0nx),若limnnxa,则必有a≥0(或a≤0).推论中,若xn>0(或xn<0),我们只能推出a≥0(或a≤0),而不能推出a>0(或a<0).例如1nxn>0,但limnnxlimn1n0.64.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定义4在数列{xn}中保持原有的次序自左向右任意选取无穷多个项构成一个新的数列,称它为{xn}的一个子列.在选出的子列中,记第一项为1nx,第二项为2nx,…,第k项为knx,…,则数列{xn}的子列可记为{knx}.k表示knx在子列{knx}中是第k项,nk表示knx在原数列{xn}中是第nk项.显然,对每一个k,有nk≥k;对任意正整数h,k,如果h≥k,则nh≥nk;若nh≥nk,则h≥k由于在子列{knx}中的下标是k而不是nk,因此{knx}收敛于a的定义是:ε>0,K>0,当k>K时,有|knxa|<ε.这时,记为limknkxa.定理4若limnnxa,则{xn}的任何子列{knx}都收敛,且都以a为极限.证由limnnxa,ε>0,N>0,当n>N时,有|xna|<ε.今取KN,则当k>K时,有nk>nKnN≥N,于是|knxa|<ε.故有limknkxa.定理4用来判别数列{xn}发散有时是很方便的.如果在数列{xn}中有一个子列发散,或者有两个子列不收敛于同一极限值,则可断言{xn}是发散的.例4判别数列πsin,N8nnxn的收敛性.解在{xn}中选取两个子列:8πsin,N8kk,即8π16π8πsin,sin,sin,888k;164πsin,N8kk,即164π20πsin,sin,88k.显然,第一个子列收敛于0,而第二个子列收敛于1,因此原数列πsin8n发散.课堂总结1.数列极限的定义:lim0,,nnnxaNnNxa当时,;2.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
本文标题: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4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