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营销诊断《中国企业营销秘笈》
《中国企业营销秘笈》营销诊断-解决营销实际难题职业经理MBA整套实战教程《中国企业营销秘笈》诊断一线营销在很多企业的营销例会上,可以发现营销人员常提出的营销问题不外乎以下五种:第一,产品不如竞品;第二,价格比竞品高;第三,政策力度比竞品低;第四,广告宣传力度比竞品小;第五,赊销政策不到位。而且,一线营销人总是能举出大量实证来证明自己。这是问题吗?这通常只是推诿责任的借口。如果按照这样的问题采取行动的话,可能就大错特错了。发现真正的问题不仅需要到一线调查,更需要深刻的洞察,这就是诊断的功夫。某个企业认为的个性问题,站在中国营销的角度来看可能恰恰是共性问题,甚至是某个营销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解决个性问题只能排除前进的障碍,而解决共性问题才能开辟前进的道路。诊断一线营销(1)企业营销一线的现状到底如何?中国企业业务员到底缺什么?为了了解中国一线营销现状,近期,我们深入营销一线(县城、乡镇、村)进行了大量调查,记录了众多业务员的工作过程,主持召开了多家企业的销售会议。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虽然我们走访的是一些区域强势企业,但其中大部分企业的一线业务员营销表现竟然如此之差!这些企业目前活得还挺“滋润”,它们靠什么取得成功?答案只能是:对手比它们做得更差。一线营销如此之差不是昀可怕的,昀可怕的是众多企业高层对一线营销的现状一无所知。当我们和企业高层一起深入一线时,老总们说他们很少这样做。高层平时通过汇报听到的要么是好消息,要么是要政策的声音。看完我们在销售会议上逐个解剖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后,一家销量连年翻番的公司老总说自己简直无地自容,“真想从20层楼跳下去”。调研中,我们在这些企业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数营销管理人员只关心销量,根本不关心业务员的工作过程,对业务员的评价也只是通过“销量”这个单一指标进行衡量的。这种价值取向传递到业务员那里,也是一切围绕销量转,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销量是持续营销工作的结果。企业的所有营销工作都要通过业务员落实下来,那么,业务员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他们的工作是否体现了企业的意志?他们的工作是否有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和营销工作的持续改善?我们发现,真正能将一线营销工作做好的只有个别业务员。这些业务员能将一线营销工作干好,并非公司要求到位、指导到位,而是基于业务员个人的能力和自觉性。大多数业务员处于两种不正常的状态:一种是愿意做好营销工作,但不会做有成效的工作;另一种是根本没有做好营销工作的意愿,整天与管理者玩“老鼠戏猫”的游戏。忙,为什么不见成效“忙,但不见成效”,这句话可以概括一半以上业务员的工作状态,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业务员通常对此浑然不知。这些业务员并非不想做好营销工作,而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多数业务员都是按照本能做事,而不是根据专业的指导理念做事。“知道效果不好,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当我们问业务员应该做哪些事时,很多业务员一脸茫然。在一家培训做得很好的企业,我们发现普通员工对“什么是CEO”说得头头是道,却不知道昀有效的持续提升销量的工作是什么。“培训只是增加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没有用于改善本职工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培训工作的尴尬。当我们详细记录众多业务员的日常工作后,发现了那些忙碌但无成效的业务员的典型状态。典型现象1:月初开例会,月底冲销量。案例:在一家饲料企业的销售会议上,我们要求一个业务员说出3月份昀后一周所做的工作,发现该业务员月底每天所做的工作竟然完全一样:每天见一个客户,然后要求客户无论如何也要在月底前进一批货。诊断:“月初开例会,月底冲销量”已经成为业务员的一项例行工作。为什么月底要冲销量呢?因为如果当月销量完不成,不仅提成拿不到手,还有可能下岗。那么,月底冲销量的结果是什么呢?实际上是透支了下个月初的销量。从大多数企业的发货情况看,似乎月初是淡季,月底是旺季。其实,这种发货的淡旺季是人为造成的,是月底冲销量的结果。月底冲销量并不是市场缺货,而是在并不缺货的情况下人为压货。为了在客户不缺货的情况下把货硬压下去,业务员必须做客情关系。为月底冲销量所做的工作,只是实现了全月销量的不均衡分布,人为制造发货的淡旺季,基本上属于对持续增加销量无用的工作,但业务员为此花费的时间通常为7~10天。“月初开例会”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惯例。为什么要开例会?有的是为了回公司报账,不报账业务员没钱花;有的是为了照顾业务员回家的情绪,特别是对于那些已婚业务员。据我们观察,大多数企业的月初例会对当月营销工作基本没有影响。销售会议的基本内容不外乎这样几方面:第一,业务员提一堆市场问题,发一通牢骚(质量不稳定、价格太高、促销力度不够、广告费用太低);第二,要求公司政策支持;第三,分解销量任务。如果会议规模较大,就只有领导讲话和分解销量任务两项工作了,业务员连发牢骚的机会都没有。月初例会一般花多少时间?来回路上需要2~4天,会议大约2天,报销1天,处理家务大约2天。一场例会,昀少也要花7天时间。月初例会需要7天,月底冲销量又花去7~10天,一个月还有多少时间去做对销量增长有贡献的工作?典型现象2:销售工作围绕订单(货款)转。案例:下面是一个休闲食品公司业务员一周的工作内容:3月14~15日,说服(河南)唐河县经销商进货。16~17日,到(河南)邓州经销商处,商量库存货品促销问题。18~20日,返回唐河经销商处,拿货款。诊断:该业务员一周的时间,有5天花在说服同一个经销商订货、拿货款上。实际上不仅这个业务员在花大量时间催订单,很多业务员都是这样,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催订单上。为什么业务员必须亲自说服经销商下订单、拿货款呢?因为经销商对是否经销该企业的产品无所谓,看到业务员苦苦哀求,想到平时关系还不错,给业务员一个面子,才进一两万元的货。为什么经销商对企业的产品无所谓呢?我们发现,一个县级经销商,如果经销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够获得8000元以上的月毛利,产品还没卖完就会急着下订单,生怕断货;如果月毛利只有5000元左右,只要业务员打电话提醒一下,也会及时进货;如果月毛利低于3000元,就对是否经销该公司的产品无所谓了,业务员催得紧了,就看在业务员的面子上进点货,下次进货还是不积极。与经销商搞好客情关系确实能让经销商不情愿地进货,但是要想让经销商主动进货,就必须想方设法帮经销商把所进的产品销出去,获取更高的毛利。该业务员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说服经销商进货上,必然陷入恶性循环,下次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说服经销商打款进货。因此,与其把时间花在让经销商进货上,还不如花在如何让经销商卖货上。典型现象3:跑市场而不是做市场。案例:下面是一名业务员2004年8月22日的工作内容:8:00~9:00,在山东巨野县处理退货及订新货,经销商不大愿意进货。10:30~11:40,从巨野县坐车到郓城县。13:00~14:30,在联华超市、华联超市、百货大楼了解产品销售情况。15:00,到郓城经销商处,订新品。16:30~17:40,从郓城到梁山县。18:00,到梁山经销商处。诊断:如果业务员管辖的市场范围过大,经销商过多,业务员又抱着“哪个市场都不放弃”的心理,为了全面均衡地照顾每个市场,势必在经销商之间来回奔波。曾有一名业务员一个月开着面包车跑了5000公里,这意味着该业务员白天有一半时间是在路上。本案例的业务员一天之内连跑3个市场,都是蜻蜓点水,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对于管辖市场区域过大的业务员,一定要在照顾大面、做好市场“广度开发”的同时,做好重点市场的“深度开发”。当“广度开发”与“深度开发”之间有冲突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弃部分没有市场基础的客户,集中精力培育核心市场。典型现象4:围绕促销冲销量。案例:在一家白酒企业的培训会上,培训师问:“销量下滑怎么办?”业务员们齐声回答:“促销。”培训师再问:“销量还是上不去怎么办?”业务员们声音更洪亮:“加大促销力度。”诊断:我们参加过很多企业的销售会议,发现一线经理和业务员的月度计划非常一致,基本上只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销量分解计划。这项计划做得昀好,有时甚至分解到单品。二是促销计划。从业务员的月度计划和日常工作看,我们发现月度销量的完成高度依赖促销,或者说离开了促销,业务员就不知道该如何做销售。促销确实能够在短期内提升销量,但是,这种销量提升通常会透支后期的销量。如果没有基础工作做支持,通路促销通常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经销商一个月提两三个月的货;二是月底经销商存货压力加大,业务员不得不为消化经销商的库存而奔波。促销在很多时候是必要的,比如促销与新市场、新客户的开发相结合,促销与消费者批量购买相结合。但是,如果业务员对促销过度依赖,就会加速通路产品的老化。月度计划无疑应该包含销量计划,但更应该包括工作计划,即明确“销量从工作中来”而不仅仅是“销量从促销中来”。典型现象5:走马观花看市场。案例:下面是某肉制品公司一个业务员3月7日的工作日记:8:00~12:00,在(山东)新泰经销商处,经销商:(1)对散货意见很大;(2)希望公司多给一些促销方面的支持。13:00~15:10,坐车从(山东)新泰到(山东)泰安。15:50~18:30,到市场去了解情况:(1)市场铺货率很低,有个别的大型超市没有我们的货,小商店里基本没有我们的产品;(2)品种很少,大型超市只有五六种单品,卖得比较好的是双汇、金锣、得利斯。诊断:如果该业务员只是初次到市场调研,先走马观花看市场,则无可厚非。可是,这是一名老业务员,并且几乎天天在做类似的工作。通过上面的日记,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向公司要政策,让管理者了解市场情况外,这个业务员并没有做对持续增加销量有贡献的工作。走马观花看市场的业务员,也许能自我安慰“我没偷懒”,但我们要问,走马观花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能通过看市场安排经销商的工作,或者根据市场状态调整自己的工作,走马观花就没有任何意义。那些市场范围大、客户众多的业务员,很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看市场的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进入市场之初,先走马观花看一遍市场,并据此安排经销商的工作。然后,在通过通讯手段了解市场并安排经销商的工作的同时,业务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市场上。典型现象6:销售工作围着问题转。案例:在统计一家食品公司业务员某月的工作时间时,我们发现该业务员用于处理两家经销商历史遗留问题的时间为3天,处理三家经销商变质过期产品的时间为4天,处理两家经销商包装问题的时间为2天。该业务员当月在市场上的实际时间为22天,处理问题所用时间竟然多达9天。诊断:什么样的市场问题多?通常不是销量大的市场,而是销量小的市场。为什么销量小的市场问题多?因为销量大的经销商有能力自行消化问题,比如,少量退换货自己就承担了。销量小的经销商,不愿意承担哪怕一丁点儿损失,遇到一点问题就找厂家。因此,好市场经验多,差市场问题多。如果业务员的精力都投到处理问题上去,没有时间做市场,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多。遇到问题当然要处理,但处理问题的昀佳手段是帮助经销商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某低温肉制品公司的业务员,每次在经销商处发现快到期的产品,都会组织经销商的业务员到菜市场做直销,很快就消化了积压产品。经销商找到了处理积压产品的门路,以后有积压货就直接处理了,再也不麻烦业务员了。且看“老鼠戏猫”世界上昀难管的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太聪明,而且由于工业化历史短,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职业价值观。中国人中昀难管的是业务员——太笨的业务员可能被别人骗,不能要;太聪明的业务员又可能欺骗公司和上司。招聘一批能干的业务员,就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增加。对业务员的管理面临着一对难题:我们既不能低估了业务员的道德自律,把所有业务员都想像成“坏蛋”来设计管理模式,那样将伤害那些优秀业务员的自尊心;也不能高估了业务员的道德自律,把所有业务员都当做“好人”来设计管理模式,那样将让自律意识差的人钻空子。任何现实的管理模式都调和了“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两种绝然对立的人性假设。中国大多数业务员目前仍处于跑单帮状态,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一些没有自律意识的业务员就有了空子可钻。迪斯尼的动画片《猫和老鼠》颠覆了传统,让我们看到了强者的弱点。在营销体系中,管理者是强者,业务员
本文标题:营销诊断《中国企业营销秘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