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赏析之陈独秀一、陈独秀生平简介二、活动年表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四、五四运动五、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六、大革命3陈独秀一、陈独秀生平简介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45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二、活动年表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后编辑部迁至芜湖,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7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他多次独自、或与少数同志联名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发出的一些明显的投降政策,但都遭到苏共和共产国际当权派的政治弹压。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陈独秀成为共产国际斯大林主义路线的替罪羊。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8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中共左翼反对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于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主要阵地:《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等。4、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5、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6、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文化:深入人心的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产生了。101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2一、积极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作了思想准备。4、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二、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东西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1314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地点:北京运动主力:青年学生斗争方式;游行示威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初上海工人阶级罢工三罢罢课罢市1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先锋:青年学生•主力: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陈独秀对“五四”现代应用文发展的贡献陈独秀的观点:文学之文以情为主,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无用之文学”的措辞,钱玄同提出质疑,此“无用”二字是否与一贯之主张有冲突。其实,此“无用”二字表达了陈氏一种很重要的文章观念。所谓“无用”,即无实用之谓也,并非无价值。文章区别于文学,正是在实用与不实用上划清界线。应用之文以理为主,应该朴质而有用,清除“阿谀的虚伪的铺张的贵族古典文学”的恶劣文风。魏晋以后,应用之文骈化倾向日益显著,大有不骈就不能作文的趋势;唐宋古文家企图扭转这种风气,其策略不是促进小说的发展,戏剧的新生,以减轻应用文体肩负的美文职能,反而加速了应用文体文学化的步伐,使其变得更加小巧精致,更加失去了应用的品格。所以,无论是骈文还是古文,都未能将应用文体引向健康发展的方向。1617陈独秀一针见血地指出:“碑铭墓志,极量称物,读者决不见信,作者必照例为之。寻常启事,首尾恒有种种谀词。居表者即华居美食,而哀启必欺人曰,苫块昏迷。赠医生以匾额,不曰术迈歧黄,即曰著手成春。”陈独秀深谙此弊,提出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彻底分家,得到了《新青年》同仁的一致赞同。经钱玄同、刘半农的进一步论证补充就完全具有实际的操作价值了。(摘自《应用写作》杂志1994年第4期第45页《“五四”现代应用文发展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互关系1.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2.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19五、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在毛泽东“一统江湖”之前,一直有所谓“国内派”与“国际派”之争。毛泽东作为“国内派”的后起之秀,对该派的祖师陈独秀倒一向很崇敬,从不讳言陈是他引路人。毛泽东说:“写党史应有陈独秀这段历史”,“开始(创党)是他”;“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陈独秀)的功劳”。然而,中共党内主持编修党史是以周恩来、邓小平为首的前“国际派”的一帮人。这帮人自被毛泽东先后收服以后,一方面靠吹捧和抬高毛在历史上的作用以邀宠,另一方面又要掩盖中共“国际派”被外国人──苏共通过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操纵控制的历史以遮丑。20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通告全党,以“反党”的罪名将陈独秀开除出党,其两大“罪状”之一竟是陈独秀反对中共中央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当时统治中国东北的张学良军队与苏联发生边界纠纷)。周恩来当时是中共的实际最高负责人(共产国际指定的总书记向忠发并无实权),兼管组织工作,甚至亲自起草了那份通告。开除陈独秀是中共第一次“大清洗”的开端,一大批经历了一九二七年失败的中共忠贞骨干,包括一些“一大”前的党员,因陈独秀的关系随之而被开除,或退党、脱党。陈独秀是中共的最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袖,讲中共的建立当然不能不从他讲起。周恩来、邓小平等对“讲一讲他的功劳”显然毫无兴趣,以致中共至今没有自己的正式“党史”。中国共产党虽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列宁主义政党,其发起成员却多是民国初期爱国、民主和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和学界精英。就人员组成而言,当初的中共与现时的民运团体几乎没有差别──正象目前的许多民运人士(尤其学生领袖)是“六·四”的产物一样,中共的早期党员多数都是“五·四”运动的骨干,其中有不少也曾是留学生和政治流亡者。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22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创建•一九二零年四月前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到中国来“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的领袖人物”。他带了个俄籍华人杨明斋作为助手和翻译,他们以新闻记者为公开身份,开办“华俄通讯社”和《俄文生活》报。维经斯基等通过北京大学俄文系的俄籍教授柏列伟等人的关系,首先认识了李大钊,还会见了一些其他人。他们了解到一些“五·四”运动的情况,知道陈独秀实际上是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於是就请李大钊写了一封介绍信,到上海会见陈独秀。23沈定一和陈望道(原浙江第一师范教员,《新青年》编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本译者)不久也加入成为发起人。八月,李达以日本留学生(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代表的身份回到上海,开办“中国学生联合总会”。他去拜访陈独秀,探讨组织革命党派的事,陈就邀请他加入作为中共发起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以后,陈独秀分别写信给北京的李大钊等人、长沙的毛泽东、济南的王乐平(山东省议员,“五·四”运动时曾为山东赴京请愿团代表),李汉俊写信给武昌的董必武(私立武汉中学教员)等人,委托他们在当地发起组织共产党小组或支部。一九二零年暑期(六至九月),陈独秀还与先后到上海的张国焘(由于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时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干事)和张申府(北京大学讲师)分别谈过建党的情况和计划,请他们协同李大钊在北京从速发动;邀请路过上海回汉口的刘伯垂(律师)入党,委托他会同董必武等组织中共武汉支部。24六、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推动革命迅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爆发,掀起了全国的群众革命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25261926年冬至1927年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革命高潮。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加紧勾结帝国主义,篡夺革命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占据领导地位,一味妥协退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27大革命后期,中国的革命形势处于异常紧急的状况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为挽救革命而努力奋斗。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日益加强,它派往中国的顾问代表们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对于中国革命,他们既有一定的贡献,也犯了许多错误,同时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与这些顾问代表们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试图从具体主张做法和内在原因两个方面剖析探讨一下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大革命失败应负的责任。一、具体的主张和做法(一)在武装斗争的策略方面,共产国际代表草率盲目的自信及陈独秀退让被动的服从导致了重大失误的出现。(二)在农民土地革命问题方面,共产国际代表的脱离实际瞎指挥同陈独秀的摇摆难定不果断致使土地革命的开展错过了最佳时机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人物-陈独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5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