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牛玉杰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highmolecularcompound)教学内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一、概述又称聚合物,指分子量高达几千至几百万,化学组成简单,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的化合物.聚合:指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此过程中不析出任何副产品,例如聚乙烯;缩聚:是指单体间首先缩合析出一分子的水、氨、氯化氢或醇以后,再聚合为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例如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与甲醛缩聚而成。1、概念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一、概述2、来源和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棉、天然橡胶……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树脂、树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一、概述强度高、质量轻、隔热、隔音、透光、绝缘性能好、耐腐蚀、成品无毒或低毒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化工、建筑、通讯、国防、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3、性质与用途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一、概述4、生产过程生产基本的化工原料合成单体聚合物树脂的加工塑制和制品应用单体聚合或缩聚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一、概述5、生产过程对健康的影响-1制造化工原料、合成单体对健康的影响如氯乙烯、丙烯腈,对接触者可致急、慢性中毒,甚至引起职业性肿瘤。氯乙烯单体是IARC公布的确认致癌物,可引起肝血管肉瘤。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一、概述5、生产过程对健康的影响-2生产中的助剂对健康的影响在单体生产和聚合过程中,需要各种助剂(添加剂),包括催化剂、引发剂、调聚剂、凝聚剂等;在聚合物加工塑制过程中,也要加入各种助剂,如稳定剂、增塑剂、固化剂、润滑剂、着色剂、发泡剂、填充剂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所用原料、单体及助剂的种类。助剂与聚合物分子大多数只是机械结合,因此很容易从聚合物内部逐渐移行至表面,进而与人体接触或污染水和食物等,影响人体健康。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并受热、紫外线和机械作用,可被氧化。加工、受热时产生的裂解气和烟雾毒性较大,吸入后可致急性肺水肿和化学性肺炎。在燃烧过程中受到破坏,热分解时产生各种有毒气体,吸入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二、氯乙烯5、生产过程对健康的影响-3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1、理化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略带芳香气味。加压冷凝易液化为液体。易燃易爆,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为3.6%-26.4%。微溶于水,溶于醇和醚、四氯化碳等。热解时有光气、氯化氢、一氧化碳等释出。二、氯乙烯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主要用作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合成过程中,在转化器、分馏塔、贮槽、压缩机及聚合反应的聚合釜、离心机处都可能接触到氯乙烯,特别是进入聚合釜内清洗、抢修及意外事故时,接触浓度最高。2、接触机会二、氯乙烯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吸收: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液态氯乙烯亦可以经皮肤吸收。分布:经呼吸道吸入的氯乙烯主要分布于肝、肾,其次为皮肤、血浆,脂肪最少。排泄:其代谢物大部分随尿排出。3、毒理学-1二、氯乙烯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3、毒理学-2代谢:氯乙烯氧化氯乙烯(CEO)氯乙醛(CAD)CEO、CAD等中间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GSH)结合随尿排出。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进行。二、氯乙烯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急性中毒检修设备或意外事故大量吸入氯乙烯所致,多见于聚合釜清釜过程和泄漏事故。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麻醉作用。轻度中毒者有眩晕、头痛、乏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重度中毒可出现意识障碍,可有急性肺损伤(ALI)甚至脑水肿的表现,严重患者可持续昏迷甚至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引起局部损害,表现为麻木、红斑、浮肿甚至组织坏死。4、临床表现-1二、氯乙烯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二、氯乙烯4、临床表现-2慢性中毒: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征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睡眠障碍、多梦、手掌多汗为常见。清釜工可见皮肤瘙痒、烧灼感、手足发冷发热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有时还可见手指、舌或眼球震颤。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肝脾肿大,肝功异常等。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二、氯乙烯4、临床表现-3慢性中毒血液系统:溶血和贫血倾向,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与患者肝硬化和脾功能亢进有关。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等,有的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或过敏性皮炎;少数接触者可有脱发。肢端溶骨症:多发生于工龄较长的清釜工,早期表现为雷诺综合征,最后发展成杵状指。是氯乙烯所致全身性改变在指端局部的一种表现,常伴有肝、脾大,对诊断有辅助意义。末节指骨骨质溶解末节指骨骨质溶解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慢性中毒肿瘤:慢性吸入试验可诱发大、小鼠肝血管肉瘤以及肾、肺、乳腺肿瘤,是确认人类致癌物。1974年Creech首次报道氯乙烯作业工人患肝血管肉瘤,国内首例报道于1991年。肝血管肉瘤较为罕见,其发病率约为0.014/10万。还可使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病危险性增高。造血系统、胃、呼吸系统、脑、淋巴组织等部位的肿瘤发病率增高。二、氯乙烯4、临床表现-4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二、氯乙烯4、临床表现-5慢性中毒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流产率、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胎儿中枢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其他: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吸入氯乙烯烟尘可引起尘肺样改变;内分泌系统可出现暂时性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致甲状腺功能受损,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降低。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二、氯乙烯5、诊断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大量吸入氯乙烯的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以及患者出现的以麻醉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慢性中毒: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排除其它疾病。诊断标准:GBZ90-2002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二、氯乙烯6、处理原则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原则,对症治疗。慢性中毒:对症治疗、注意营养、适当休息。有肝脏损害或脂端溶骨症者应及时调离。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降低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浓度:主要是加强生产设备及管道的密闭和通风。(PC-TWA10mg/m3,PC-STEL25mg/m3)。安全操作:进釜出料和清洗之前,先应通风换气,或用高压水或无害溶剂冲洗,并经测定釜内温度和氯乙烯浓度合格后,佩戴防护服和送风式防毒面罩,并在他人监督下,方可入釜清洗。加强健康监护:每年1次体检,接触浓度高者每1~2年做手指X线检查,并查肝功能。职业禁忌症: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及慢性皮肤病患者。二、氯乙烯7、预防牛玉杰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办公电话:86265632电子邮箱:Health411@126.com
本文标题: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5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