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10/24/2020运动训练学1第十章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0/24/2020运动训练学2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一、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与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二、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与基本内容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2.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与基本部分10/24/2020运动训练学3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1.1按时间跨度分类: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1.2按训练对象的人数分类:个人训练计划、队组训练计划(对于青少年而言,尽量采用集体练习的比重)1.3按训练任务和内容分类:体能训练计划、模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10/24/2020运动训练学42.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与基本部分2.1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①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负荷、竞技能力、运动成绩②确定训练任务;③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④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⑤安排比赛序列;⑥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⑦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⑧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⑨制定恢复措施;⑩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准备指导实施控制10/24/2020运动训练学5第二节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1.运动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要求-素质与技能2.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阶段性要求-生长发育和竞技能力结构3.运动员先天遗传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最佳组合的要求竞技能力后天先天遗产效应训练效应生活效应10/24/2020运动训练学6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两个层次: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个阶段: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竞技保持10/24/2020运动训练学7第三节多年训练计划一、概念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划分如下表:10/24/2020运动训练学8阶段主要任务年限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负荷特点体能主导类项目技能主导类项目基础训练发展一般运动能力3-5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2、多项基本技术3、一般心理品质4、基本运动素质循环渐进留有余地专项训练提高专项竞技能力4-61、专项运动素质2、专项技战术3、专项心理品质4、训练理论知识1、专项技战术2、专项运动素质3、专项心理品质4、专项理论知识随年增加逼近极限最佳竞技创造优异成绩4-8在高水平竞技保持努力保持竞技水平2-51、心理稳定性2、专项运动素质3、专项技战术4、专项理论知识1、心理稳定性2、专项技战术3、专项运动素质4、专项理论知识保持强度明显减量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表10/24/2020运动训练学9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研究表明,在我国奥运级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平均年龄为:13.8+-1.7年;女运动员为:13.5+-1.1年。男子难美性项群最长,耐力项目最短。不少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出现下降的趋势。年限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10耐力表现准确性、格斗性=10速度性力量性>10表现难美、隔网、同场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10/24/2020运动训练学10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全年训练天数224260280300月训练天数20242642026全年训练次数224370450全年总时数224-336555-740840-1050900-1125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参数对比表10/24/2020运动训练学11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1)任务: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重点是发展协调能力和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处级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把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一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运动素质的训练比重。(2)内容训练内容的配置,随年龄的增长,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和反应速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的顺序进行。(3)符合特征与竞赛安排基础训练10-15岁:前三年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素质,学习跳高技术。后三年继续提高身体训练水平,以田径多项发展身体全面素质,掌握完整跳高技术10/24/2020运动训练学12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一)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专项提高阶段:成功接受3—5年的基础训练后,“少年”项目从10—12岁,“成人”项目从14—16岁就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4—6年,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入最佳竞技阶段。多参加国内比赛。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般持续4—8或更长。多参加国外比赛。10/24/2020运动训练学13(二)两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最佳竞技阶段:逐步达到最大负荷。有明显节奏。两阶段不应该绝缘分开,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10/24/2020运动训练学14(三)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概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若有下降的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1.进入青春期,运动员发育逐步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止。2.习惯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训练效应自然减弱。3.训练不当(过度负荷、损伤)和不良的环境的影响。4.由于训练和经济利益、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原因导致主观努力下降。5.训练内容和负荷比例不当。10/24/2020运动训练学15(四)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的保持和提高改善球队成员组织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1)保持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运动员之间的数量比例(2)保持适宜的运动员平均累计平衡训练年限(3)采取全国选拔式组建国家队(4)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微调、改建、重建10/24/2020运动训练学16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运动员在28岁以上还处于较高的竞技水平。注意:1、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激励进取动机2、安排适宜的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力求获得局部竞技能力的提高3、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有效参加训练和竞赛4、注意负荷的自我把握5、服从全程性多年计划总体要求,注意各个阶段的有机衔接10/24/2020运动训练学17第十一章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概念只要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时间长短特征符合一个年度时间特征即可称为一个年度训练周期。(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期、比赛期与过渡期)一、分类单周期训练计划:长时间做准备的项目和受限制的室外冬季项目双周期训练计划多周期训练计划10/24/2020运动训练学18二、不同类型年度训练计划的安排特点(一)单周期训练计划(注:全年只有一个比赛阶段,运动员只为这次比赛做好准备)准备时期竞赛时期过渡时期123456789101112月次时期负荷量负荷强度图11-1全年训练中负荷量、负荷强度的变化(马特维也夫),196510/24/2020运动训练学19(二)双周期训练计划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单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它包括两个准备时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两个过渡时期。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力量性项群及耐力性项群中的大多数项目(首先是中等时间的,即运动时间在8分钟以下的耐力项目),以及许多技能主导类项群的单人项目的优秀运动员都采用双周期安排。注:双周期实际上是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短一些的单周期组成,中间有一个不长的减量和准备阶段。——见p332Tudor,199910/24/2020运动训练学20(三)多周期训练计划按3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训练安排。实施多周期安排的基本条件的:运动员能在3-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把提高了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注:通常把全年最重要的比赛安排在最后一个周期。——见p333Tudor,199910/24/2020运动训练学21三、年度训练计划周期类型的选择(一)对于初学者和青少年而言,单周期比较适合。(二)对于处于竞技提高阶段的运动员而言,双周期比较合适,但是在实际安排时尽量使第一个周期长一些。(三)处于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而言,可选择多周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比赛经验。按项群来划分:技能主导类:除同场对抗性项群,可采用双周期和多周期。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可采用单周期为主。体能主导类:可采用单或双,也可采用多周期。单或双主要是在比赛中创造良好成绩,多主要是多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10/24/2020运动训练学22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大周期是以成功地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的。其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式方法。14-32周为例(大比赛)(一)确定主要比赛日期:由竞赛日程决定(二)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在常规大周期中,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防止比赛一完,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消失。(三)确定比赛时期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一个历时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就组成了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四)确定整个训练大时期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1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2-4周的恢复时期,即构成了一个总时间为14-32周、3.5-7.5个月的训练大周期。10/24/2020运动训练学23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相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得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时间:一般不少于1.5-2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备可长达5-6个月。双周期中,冬春大周期较长,可达4-5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1.5个月。过长的准备期和过短的准备期优缺点:10/24/2020运动训练学24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方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小强度大强度重复训练法图示负荷量强度大小中大中小中小中大小大间歇无不充分休息相对充分休息主要发展素质一般耐力;力量耐力;一般耐力;力量耐力;专项耐力;速度耐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速度耐力;最大速度;10/24/2020运动训练学25(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具有竞技能力。时间:1.5个月以上安排重大比赛计划的要求:(1)安排好比赛节奏,使运动员在在比赛体能变化处于超量恢复(2)技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悉和自动化(3)适合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竞争欲望(4)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进取动机(5)保持运动员心理的适宜松弛度10/24/2020运动训练学26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解法。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少(2)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高分的技能主导类项群中,规定套路项目,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练习。(3)格斗性项目实战比例增加(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加个人技术减少(5)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10/24/2020运动训练学27(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高度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教训。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1.5个月,双周期中每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
本文标题: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5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