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喻平南京师范大学yuping1@njnu.edu.cn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意义与内容组织与实施步骤与方法课堂观察维度数学教学观念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意义、内容•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是教育研究的一种范式转型。•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所谓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指诊断者通过看、听、问、思等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以观察,诊断教师教学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教育活动。诊断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教学诊断。(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意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科学研究教学观察与诊断(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内容课堂教学观察的内容教学观念的定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组织与实施1.课前会议•第一步,上课教师说课,主要陈述如下5个问题,(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2)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3)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4)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5)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第二步,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商讨,并确定观察点。2.课中观察•课中观察指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依照事先的计划观察记录所需信息。3.课后会议•课后会议的目的: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形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课后会议的程序:•第一步,被观察者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第二步,观察者简要扼要地报告观察结果。报告时应遵循简明扼要、基于证据、即时回应、避免重复四个原则。•第三步,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会议结束时,合作体商讨跟进观察的方案。三、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步骤与方法(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步骤(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1.教学录像分析方法(1)选择课的样本(2)课堂实录(数字化处理)(3)课堂教学结构分析(课堂结构编码;课堂记录表)(4)教师行为分析(常规教学行为分析;师生交互行为分析)(5)教师讨论与反思2.制作行为观察量表例如:•课堂提问观测量表•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课堂结构时间分配表•学生行为观察量表•教学行为评价量表•课例研究量表三、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六个维度(一)观察教师的数学教学观1.数学观与教学观的理论分析数学教育观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数学观,另一层是教育观,两者整合而成数学教育观。●●数学观层面分析其一,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维度数学观。其二,绝对主义——可误主义维度数学观。绝对主义数学观静态数学观“结果式”教学范型可误主义数学观动态数学观“过程式”教学范型●●教育观层面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教学关注:(1)教师的教学操作(2)学生的学习结果◇行为主义教育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教学关注:(1)教师的教学操作(2)学习者的特征(3)知识学习的类型(4)知识的结构化(5)学生的学习结果◇认知主义教育观教学目标: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教学关注:(1)学生的主体活动(2)知情结合(3)与实践相结合(4)评价的多样化对10年课程改革的反思参考文献1:◇人本主义教育观基本观点:知识是个人与社会建构的结果教学关注:(1)促进知识的个人建构(2)促进知识的社会建构(3)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观基本观点:(1)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2)人们在实践共同体中行动和建构意义(3)学习是与他人,工具和物理世界互动的辩证过程教学关注:(1)构建情境(2)建立学习共同体◇情境认知教育观•教学观--主体性教学观--情境教学观--建构教学观--过程教学观数学观+教育观=数学教育观2.观察教师数学教学观应思考的问题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观该课例是以什么数学观为基础设计的?就课例的教学内容而言,应当体现怎样的数学观?而实际体现的情况如何?是否正确处理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否应当体现数学文化因素?实际做得如何?是否正确处理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数学观作为指导思想对该课进行重新设计,应当怎样设计?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教学观设计和实施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之上的?就教学内容而言,所选择的理论作为教学设计基础是否合理?课例的设计是否渗透了现代教育心理理论?课例设计和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体性?3.案例分析案例1:“相交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从数学观层面看,这种设计以动态形式揭示了几个定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知识的结果融合在知识的产生之中,体现的是动态的数学观。•从教学观层面看,教学设计反映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现了认知主义的教学观;同时,知识之间形成一个逻辑链,后者建立在对前者的理解基础之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图形变化:PA·PB=PC·PDABCDPABCDPABCDPADBCPPA·PB=PC·PDPABCDPACPACD(二)观察教学目标的设计1.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有递进层次。•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目标有多种目的。•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评价性——教学目标可以评价。2.观察教学目标应思考的问题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总目标是一致的?教学目标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教学目标是否有可测量的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了过程性目标?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要目标是否突出?是否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三维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何种数学能力?就教学内容而言,该课最适合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是否体现了生成性目标?对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生成性目标采用了什么样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恰当吗?外部目标与内部目标是否达到了一种和谐?3.案例分析案例2:中位数与众数概念教学•教案1:(1)给出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2)给出若干例子,让学生辨认或计算(3)概念应用(4)学生练习(5)课堂小结诊断:这种设计的优点与缺陷是什么?教案2:(1)教师呈现问题情境: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经理:6000副经理:4000职员A:1700职员B:1300职员C:1200职员D:1100职员E:1100职员F:1100职员G:500你怎样看待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2)学生讨论(3)教师提供信息: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经理: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平均数概念)。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中位数概念)。职员D: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只有1100元(众数概念)。(4)呈现概念:中位数,众数。(5)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你认为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6)学生讨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征中什么?如果要选用它们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你认为它们各自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比较合理?案例3:“曲线和方程”教学(三)观察教学内容的组织1.数学教学内容组织的理论分析——概念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概念形成,即人们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的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概念的方式。▲概念同化,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提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学生主动地建立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的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的方式。共同本质属性实例1实例2……实例n概念定义实例1实例2……实例n概念形成(一般到特殊)概念同化(特殊到一般)具体例子观察共性概念应用强化概念形成定义抽象本质形成概念体系图1概念形成模式先行组织者定义概念强化概念概念应用形成概念体系图2概念形成模式问题情境问题解决强化概念引入概念概念应用形成概念体系图3问题引申模式——概念教学的注意事项:•第一,要精心设计概念引入过程。•第二,要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揭示概念的内涵应多方位、多侧面,多种,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域。•第二,要形成概念体系。•第三,要加强概念的应用。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概念在知觉水平的应用逐步过渡在思维水平的应用。——命题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下位关系。指已学过的原有命题A的包摄性高于待学习的命题B,即命题B是命题A的特例。▲上位关系。指在已学过的原有命题A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更广的新命题B,即命题A是命题B的特例。▲并列关系。已学过的原命题与新学习命题B之间没有上、下位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问题情境问题开放化问题特殊化问题变式化归纳命题命题应用命题证明形成命题域、命题系图4发生式命题教学模式问题现实化展示命题命题应用命题证明形成命题域命题系图5结果型命题教学模式图6问题解决型命题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命题应用命题证明引入命题形成概念域、概念系•在设计命题证明的教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有效选择命题教学模式。第二,认真分析证明思路,确定学生在理解证明时的难点,找出相应突破难点的策略。第三,充分揭示蕴含在数学证明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对一些重要的定理,宜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证明。第五,形成命题体系。——解题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第一,解题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一堂解题课的教学目的可以是多方位的,但应当突出重点,明确主要目标。第二,解题教学要有积极的启发性。启发性可以表现在题组的层层递进和对一道题目解法的不断挖掘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教师层层提问、循循善诱方面。第三,解题教学要有适度的变通性。表现为对解题方法的变通:“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对问题本身进行变通:适度改变条件去探究新的结论,将图形变式去探求新的结论,推广问题等等。•第四,解题教学可以有一定的开放性。从例、习题的组织上看,可以加入适当的开放性问题;从教学组织上看,可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对某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究。•第五,解题教学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学习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涉及到综合运用知识,其中必然会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更注意揭示这些数学思想方法。2.观察教学内容组织应思考的问题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概念教学内容组织是用什么方式引入概念的?就该课例所讲授的概念而言,适宜采用什么方式引入概念?是否考虑到了组织相关材料,以激活学生已学过的相关概念?是否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外延?是否突出了概念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是否注意进行概念的变式?是否揭示了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考虑到了如何帮助学生去形成概念体系?概念应用的材料组织是否有梯度?是否能体现从知觉水平的应用向思维水平应用的自然过渡?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命题教学内容组织所讲授的命题与哪些命题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数学抽象关系?命题是采用什么方式引入的?就该命题而言,这种引入方式是否恰当?命题证明的思路是否清晰?难点是否突破?该命题是否宜用多种方法证明?是否充分揭示了命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帮助学生形成命题体系?观察视角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解题教学内容组织例题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起到连通知识点的作用?所选例题是否可以在解题方法或问题的变通方面作更深入的挖掘?是否可以增加开放性问题?应该增加什么具体的开放性题目?习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教学目标的一致的
本文标题: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