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导论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方法:2.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以形形色色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关于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依据其层次高低的不同可分为: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3.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文化的分裂会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再也无法在同一水平上共同就任何重大的社会问题开展认真的讨论。由于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只了解一种文化,因而会使我们对现代社会作出错误的解释,对过去进行不适当的描述,对未来作出错误的估计。”——[英]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陈恒六、刘兵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译者序,第5-6页。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一定地位作用,但因狭小生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一旦踏入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心主义。2.19世纪中,马恩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吸收人类数千年的思想认识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并科学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据此说明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观点,即用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唯心主义就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被驱逐出去。达尔文:自然界的规律——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规律。4.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认识视野应该“从天上回到人间”,聚焦于现实生活。因而,认识的出发点应该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生产和生活是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由此才产生了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产生了市民社会、国家关系和意识形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论费尔巴哈的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列宁论唯物史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最大成果”“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么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构成一个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原则和合理途径,并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2.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5.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而主张,在社会运动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因和条件,全方位勾画社会有机体立体和动态结构,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不但要回溯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还要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兼具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严格的科学性,是对人类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批判继承,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众等范畴的关系,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为人们正确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二)正确对待西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等不同流派。1.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2.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4.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5.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方法论层次方法论(Methodology)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具体学科方法论——袁汪洋:《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困境与出路》“不言而喻,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理论之所以可能,首要的条件是刻画社会科学在对象、工具和方法诸方面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独特性质。”——马克思.韦伯著、韩水法、莫茜译:《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实证主义(positivism)作为一种曾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方法论观点,实证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经典实证主义、工具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三个阶段。孔德和涂尔干的观点代表的是实证主义发展的经典阶段;工具实证主义(instrumentalpositivism)是实证主义发展到20世纪40-60年代的新的表现形式,扎斯费尔德是其代表;20世纪70年代,实证主义进入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时代,主要代表有华莱士、乔纳森.特纳和亚历山大等。非实证主义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出现的非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代表主要有现象学与理解方法、批评理论、建构主义等。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理解”方法的人是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后来,韦伯继承与发展了“理解”方法,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象学方法的提出者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批判理论又称“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若、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主张科学知识跟其他知识形态并无本质的区别。——王蔚:《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评述》价值中立论价值中立论是在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个人成见,不做价值判断,客观地研究事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论,认为社会科学只能陈述事实,不能做价值判断;第二,马克斯·韦伯系统化了的价值中立论,一方面反对把价值完全逐出科学之外,同时坚持社会科学家必须保持价值中立;第三,当代西方的价值中立,把真理和价值,科学和意识形态完全对立起来,并以前者反对后者,借以否定和攻击马克思主义。价价中立论的根本错误在于:1.在社会科学领域,价值中立是根本不可能的;2.它在理论上割裂了真理和价值、科学和意识形态的统一;3.它会导致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人为了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2)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总之,实践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1.理论的价值能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实践的发展。2.理论工作者“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1.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毛泽东2.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要有社会担当意识、历史责任意识,重视研究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问题的挖掘和确认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对一个决策者来说,用一个完美而优雅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比用较不完整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大得多。”——[美]J.S.利文斯顿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思想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提出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个新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邓小平2.怎样总结与概括经验?(1)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既能提高信心和勇气,又对科学抱敬畏之心;(2)既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现实的经验:才可以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1.尽管思想理论都有其自身价值,但决不仅限于此,还在于,甚至更在于指导实践。所以,理论研究本身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的自然界和历史时才是正确的。”——恩格斯2.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要求,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4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