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报告平阴四中李洪魁王辉成一、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及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共度第三十个教师节时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求把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同时,近年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消失。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带着这份责任,带着这种困惑,我们学校在2017年7月申请了全国真语文实验学校,加入了《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课题组,扎实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子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二、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研究过程(一)制定方案学校成立了以朱艳丽主任为组长,王辉成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论,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搜集资料,就校本教材开发内容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制定校本课程建设方案。(二)构建体系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每一位学生心灵”为主要目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分别按照爱自然、爱生活、爱生命;立志担当、修身养性;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三条线索为主要支点的校本课程,并做成了校本教材《平阴四中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读本》。1.课程目标①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浓厚的兴趣;②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感受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③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2.课程内容平阴四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总内容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阶段内容初一1.以“爱自然”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2.以“爱生活”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3.以“爱生命”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初二1.以“立志担当”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2.以“修身养性”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初三1.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2.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古诗词、古文、对联等(三)校本课程的实施措施1.立足语文课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充分挖掘现行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营造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例如各位语文老师在教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论语十二章》《陋室铭》《爱莲说》《孟子两章》《出师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雎不辱使命》等文章或诗歌时,精心备课,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力求使语文课上多一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多一点人文熏陶。同时我们课题组每位教师还举行了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赛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2.开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以现在使用的部编版语文课本内容为依托,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挖掘整理。初一、初二、初三分别按照爱自然、爱生活、爱生命;立志担当、修身养性;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为线索进行整理编辑,形成富有特色的《平阴四中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读本》,并精心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练习题、思考题。四中学生每人一本。利用每日晨读进行诵读,在每周四下午的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分别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读本》的学习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使学生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3.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我们学校还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学生必须重视的节日,学习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老师们引导学生们做了精美的手抄报;进行了清明、中秋微信公众号设计活动。2018级初三学生还以清明节和中秋节、重阳节为节点,模仿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开展了相关的诗词大会,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出乎老师的意料。我校语文老师还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初二每个班级每月在家委会的组织下举办一次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找读书知己。为了促进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受益,训练思维,在交流会上设立专题引发讨论,引起争鸣。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我们还通过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家乡特有的节庆、习俗、名胜古迹的由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家乡节庆习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我们县东阿镇有以“黄石公文化”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平阴县玫瑰镇翠屏山以“多佛塔、宝峰寺”为代表的佛家文化,平阴县洪范池镇为代表的“泉水文化”,另外平阴还是和圣柳下惠的故乡。在2017年暑假和2018年暑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校选送的《我爱我的家乡——齐鲁泉乡洪范池泉水》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取得平阴县中小学综合实践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4.利用好学校的社团活动。我们语文组还联合美术组开展了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剪纸社团和翰墨书香书法社团。剪纸社团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精品,特别是“红楼梦十二钗系列”、“脸谱系列”、“水浒传系列”在学校进行了展览活动,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翰墨书香书法社团在社团老师的带领下,二十多名同学的硬笔、毛笔书法作品获得济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5.利用校园文化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通过报刊、板报、活动等载体,如在校园走廊上布置以古今中外诗文与格言为主要内容的文人字画;每学年一次的“梦想大舞台暨校园文化艺术节”,定期开展文学社活动和书法大赛等等,创设浓郁、高雅、互动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提升师生文化素养。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效(一)引领学生成长通过构建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充分学习、感受和积累,认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为学生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创设了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了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沟通了社会,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在此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品行和道德表现明显好于课程实施前,优秀传统文化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已初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二)促进教师提高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了观念,更新了知识,形成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具备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深厚的优秀民族文化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加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良好的师德基本形成。当然,在此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不足。例如,编写的《中华优秀核心素养读本》还比较粗糙,还需要进一步的的补充和完善;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意,还缺乏一定的精品活动;课题研究的时间还较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积淀。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实践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引领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遨游,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本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5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