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传播学中的传播与信息-ppt课件
第五章传播与信息在信息论中,信息被视为客观世界的第三大要素而与第一大要素物质和第二大要素能量相并列。就是说,世界由物质、能量的信息三者构成的。(三要素从人类认识顺序而言)。事实上,信、能、物互成“三位一体”,物提供材料,能提供动力,信表征事实存在的状态和运动特征的普遍形式。信息与物质、能量性质完全不同,因为它与人及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它与人认识和创造和运用的媒介、符号、意义相关。第一节信息研究简述信息学:研究信息及其运动、传播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信息现象内容:信息运动的要素方法:现代科学方法论目标:提高传送的效能和保证信息的完整一、研究的纵向扫描1、信息技术论(1)申农: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该事物的确定状态。热力学第二定理—熵:物质世界遵循这样一个定律:即(孤立系统)它不可避免地处于熵增状态,不确定性或混乱状态一步步加深,人们不可再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愈来愈多,表征和测定信息量的是熵,信息是负熵,在信息论中,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韦弗数学模式讯息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信源噪音源信宿接收器信道发射器(2)控制论创立者维纳:信息是我们对外界交换来的东西。从控制和通讯的角度研究信息问题,用自动控制的观点研究信号被干扰时的信息处理问题。讨论:当人类拥有科技,是否会成为技术的傀儡?2、语义信息论研究:信息交流中被传输的符号怎么样准确地运载欲表达的意义(1)卡尔纳普:任何载体发出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用语言表述,则指讯息的语义。(2)哥廷格尔:通过语言表示的主观信息(语义)比用通讯技术传播的客观信息要复杂得多,也是香农无法解决的。3、效用信息论研究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收到后所起的效果和作用的理论。同样的消息,对不同接受者和使用者不同,对不同地点,时间,条件下,价值不同。效用信息亦称为相对信息二、信息研究的断面观照1、信息过程论代表人:拉斯韦尔观点:信息为传播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研究传受双方的信息互动,以期最多信息传给最多人。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以及传播的方法和技巧等。作用:实用研究,行政研究(战争,竞选,商品宣传)2、信息仪式论代表人:詹姆斯·卡里观点:关注信息如何维护社会与文化传统作用:思想控制2、信息仪式论卡里:新闻不是信息,而是戏剧凯利:信息不是空间的扩散,而是时间的存续;不是传递信息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代表。舒德逊:媒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真实的内容,更在于它提供真实内容的形式。人们读新闻并不是通过它了解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履行这种仪式得到类似于参加宗教仪式或民间传统活动所取得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客观”新闻是不存在的,受众在参与“仪式”的活动中知晓是非,认清利弊,做出符合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决定和行为。宗教的力量messengers:1、预示的意思;2、报信者,使者春晚3、信息崇拜论代表人: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却备受推崇”观点:信息在信息社会虽然备受推崇,但信息只是有用的,简单的事实的积累。既不使人紧张也没有高尚的追求。4、信息经济论经济学者从信息研究中看到了信息产品金子般的光芒。代表人:美、日学者观点: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流通领域最重要的商品。4、信息经济论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人在劳动人口的比重。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的商品。信息和知识成为个人资本和财富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超级大国文化侵略的途径之一。5、信息社会论信息社会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代表人:美、法学者观点:信息是未来社会的动力和核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未来的预测6、信息公平论世界信息新秩序第二节信息的传播分析一、信息与物质、媒介、符号的关系1、信息与物质宇宙=物质+能量+信息哈佛大学的欧廷格说: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都不存在;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没有意义。信息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A.区别:物质:实体、可感知信息:抽象、不可感知、但可传递、无限复制、长期保存B.联系:信息的传播、存储依赖物质才能实现2、信息与媒介关系:媒介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物质载体本身虽负载信息,但并不决定和影响信息所表现的内容。3、信息与符号信息:不仅需媒介作为负载的物质实体,还需要用符号来表示关系: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符号的表现内容同个信息,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符号来表现第三节信息的特征与分类A:可加工性:人们可运用扩充、压缩、组合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合传播的目的和要求。B:可转换性:信息的载体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在不同媒介、符号间转换。C:可传递性:可在各种形式中流通。D:可储存性:指信息可以保存的特性,大脑、介质、技术,即保存信息的内容,也保存形式E:可分享性。一、信息的一般特征*二、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1、新闻性。2、娱悦性。3、知识性。4、价值性。5、真实性。6、时效性。新闻性要有新闻价值,新鲜的,不为人知的,意外的,新闻价值就高。2、娱悦性。娱乐和休闲。趣味性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3、知识性。不同媒介呈现信息知识性特点不同。广播电视:浅显。报纸:深些,正在变化、发展的萌芽状态的新知识。杂志:正在形成的知识。书籍:已经形成的、普遍的。4、价值性。受众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理论、经济、美学、社会、政治、宗教价值5、真实性。信息需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否则会造成决策失误。6、时效性。受众接收、利用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三、大众媒介信息的种类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分类不一内容特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状态:静态、动态符号载体:文字、声音、图象地区:地方、中央、国际主要介绍三种分类1、信息时效过去信息:历史性、回顾性现在信息:正在发生、刚发生、现时性未来信息:未发生、展望、预测性2、信息情绪意见性信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事实性信息:“是什么,怎么样”情绪性信息:感受体验型,精神状态的反应3、信息软硬指导性信息:使受众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法律条文、通知、警告、报告、讲话、禁令等确认性信息:使人相信、接受。陈述式新闻、广告、政治宣传等。娱乐性信息:使人愉悦、趣味、释放压力。第四节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1、信息爆炸的表现A.新闻信息飞速增加。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发现,仅过去3年中,全球新生产出的信息量就翻了一番。2002年,全球由纸张、胶片以及磁、光存储介质所记录的信息生产总量达到2万亿兆字节,约等于1999年全球信息产量的两倍。换句话说,在1999年到2002年这3年间,世界范围内信息生产量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5万亿兆字节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研究人员说,如果以馆藏1900万册书籍和其他印刷出版物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标准,5万亿兆字节信息量足以填满50万座美国国会图书馆。B.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周国平:文化将灭亡?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摘要)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奥威尔和赫胥黎都曾预言文化的灭亡,在奥威尔看来,其方式是书被禁读,真理被隐瞒,在赫胥黎看来,其方式是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滑稽戏。我相信,文化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其恶劣甚于专制的环境。C.广告信息增多。广告影响发行和收听、收视和点击。D.科技信息飞速递增。科技论文、科技成果等增多。大量信息作基础,能有大量信息被创造,但信息过度膨胀导致信息爆炸。2、信息爆炸的后果是什么?A.信息泛滥。太多选择,最终只会导致选择逃避。B.信息超载。信息量超过个人或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并导致故障的状况。表现:受众对信息反映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速度媒介中的信息量高于实际消费、承受和需要量大量无关信息干扰对有用信息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为什么个人信息的吸收量停滞不前?个人使用有限性;受众面对的媒体是个强大的组织。C、信息浪费真正有价值的被大量无用的淹没、流失,人们不得不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但仍然会有流失,还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D、信息疾病受众造成精神压力、心理疾病(麻木、自闭、心理变态等),也导致生理疾病。二、信息匮乏:质的审视1、信息匮乏的表现信息匮乏: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A.真相信息匮乏。体现真相的深层信息少,浅显的多《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记录了2005年5月22日深圳市对皇岗口岸附近的城中村进行改造爆破的情景。B.重要信息匮乏。能真正满足受众需要的少。比如,为什么就业难?我们该怎样应对?如何释放压力?为什么贫富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谁该为其负责?再比如,什么是自由?放任脱轨无序是不是自由?为什么要么压制要么无序?C.知识信息匮乏。知识信息占的比例少。知识折旧(一年不看书,知识折旧80%)。2、信息匮乏的原因A.人的惰性。记者收集真相、重要和知识信息花费时间和精力多,偷懒。受众吸收知识、深层信息累,喜欢看电视,听广播。B.市场取向。共同的、表面的、一般信息能获得较大市场和经济价值。风险性大的信息可能没办法进入传播渠道,深层信息可能与政府、广告商利益冲突。C.传受失衡。受众被动、消极地接受信息;传播者拼命传播信息,无视受众承受力。要做到生态平衡,以质取胜,质量结合。D、政治控制与选择当前信息传播的现状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现状: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同时存在.信息爆炸表现在:A.新闻信息飞速增加。B.娱乐信息急剧攀升。C.广告信息增多。D.科技信息飞速递增。结果: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匮乏表现在*:A.真相信息匮乏。B.重要信息匮乏。C.知识信息匮乏。第五节信息污染和信息侵略一、信息污染:精神世界里的垃圾*1、色情信息。迎合低级趣味、黄色新闻2、暴力内容。警察局新闻,好莱坞暴力电影3、失实信息。假新闻4、图像信息。导致思维能力下降,文字和语言能力下降。应对:用信息生态理论解决绿色原则。减少污染多样原则。允许多种信息并存平衡原则。动态平衡,既不要匮乏也不要过剩。循环原则。良性循环。本土原则。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刻意追求其他文化可能成为依附文化。二、信息侵略二、信息侵略二、信息侵略1、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和推广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嫁接和取代的目的。2、性质:美国信息自由报道,要求打开媒介大门,让外国资本涌入办报或从事其他传播活动。网上“文化侵略”: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由于电脑和因特网的发明者是西方人,故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电脑网络基础语言都是英语,其主导国家是美国。据悉当前从国际互联网上可接收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8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文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其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侵略。网上黄色流毒: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在因特网汹涌奔腾的信息浪潮下面,潜伏着一股黄色流毒。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互联网上大约有100万个黄色电脑文件,其中大部分是短篇小说、录相剪辑和图片。1995年,美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8个月中,因特网上出现了91.7万幅(件)色情图片、小说和影片,向美国50个州的2000多个城市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网上黑色信息:对青少年精神的毒害。黑色信息指制造社会政治、经济、组织混乱的信息。由于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受传统控制影响很小,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制约发生变化,不再能够有选择地控制人们接触信息的范围、种类,不再能够有效地施行言论监督。网上交流的匿名化,给各种竭力逃避现实社会打击和控制的非法组织或个人以可乘之机。在德国,出现了煽动种族主义的“电子纳粹”。网上暴力文化:
本文标题:传播学中的传播与信息-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6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