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1《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的图片和文字,完成下列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量来源:(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并被地面和。(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结果: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作用: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课堂探究】知识准备:1.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2.大气成分主要有氮、氧、二氧化碳、水汽、尘埃等,对长波辐射大量吸收。在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概括:三种辐射:三个过程:两种作用:两种热源:大气上界2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材料一: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探究一:作为一位环保工作者,你如何向公众解释,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材料二:天气预报:北京,10月25日,天气:晴,气温:3~18℃;10月27日,天气:多云转阴,气温:8~17℃。探究二:作为一位气象工作者,你如何向大家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而阴天昼夜温差小这一现象?材料三:秋冬时节出现的霜冻,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农民伯伯在霜冻来临前点燃,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等物质,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这种防止冻害的方法就是熏烟法(人造烟雾)。探究三:作为一位成功的果农,你如何向同行解释熏烟法的原理?材料四:在我国华北地区深秋、冬季和初春,在晴天的夜晚,往往会出现霜冻。探究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你如何向小伙伴们解释华北地区冬半年,晴天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巩固练习】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快C.空气中的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子时、大气逆辐射最强C.午后2点左右、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上午10点左右、大气的直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A.①B.②C.③D.④3
本文标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7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