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三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课教案
1/3初三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课教案中华养生:修其德与运其智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得其寿”、“知者不惑”;同时,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识)。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并化为行动,付诸实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修其德”和“运其智”二诀的学习,阐释德与智对体的保健奇效。难点:明确养生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前提,以丰富的知识为指导。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健康一点,长寿一点,这也就是养生。但是,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呢?在这点上,我们的先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之宝——“中华养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养生中的“修其德”和“运其智”两条古训,并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2/3(二)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并找出答案。思考题:1.“大德必得其寿”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2.“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3.解释“智者不惑”。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养生”?5.如何理解“运智可以养生”?6.如何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效果,师生讨论。思考题答案:1.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大德:崇高的道德,此指道德高尚的人。其寿:指自然寿命,古称“天年”,分为上、中、下“三寿”——下寿八十,中寿百岁,上寿百二十。2.出自《医先》,由王文禄(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提出。养德;培养道德。养生:保养身心。无二术:没有不同之处,是一致的。3.出自《论语》。智者:原为“知者”,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不惑;没有疑惑,不受迷惑。4.修德,指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德,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做长寿人的基础,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寿”,在明代,医学家3/3和养生学家王文禄专门从养生角度指出了“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可见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养生”或者说“修德可以增寿”。5.运智,指运用知识,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运智养生”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养生。用生理养生知识养生,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用心理养生知识养生,过从容而乐观的精神生活;用哲理养生知识养生,过唯物而辩证的理性生活。6.在养生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即病可预防,老可延缓,死可推迟。例如:积极预防,以防生病;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减少机体的损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五)布置课后作业。1.记诵“大德必得其寿”“养德养生无二术也”。2.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作用?
本文标题:初三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8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