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幼儿游戏的概念与特点
《幼儿园游戏》——-课程辅导课件第一单元:认识幼儿游戏第一课幼儿游戏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课幼儿游戏的分类第三课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1234一、幼儿游戏的定义语言学中的游戏含义教育学中的游戏含义人类学中的游戏含义心理学中的游戏含义当前对幼儿游戏含义的理解5当前对幼儿游戏含义的理解(一)语言学中的游戏含义外语中关于游戏的含义希腊语中游戏的三种含义:玩某种东西;轻松自在;无价值。梵语中游戏有四层含义:动物儿童成人的游戏;风和浪的运动;单足跳、舞蹈、赌博、戏弄等;轻闲、不费力的。现代欧洲语言中游戏的扩展概念:广泛用于某些轻松地的行为和运动。汉语中关于游戏的含义汉语中关于游戏的含义•汉语中对游戏一词,有好几种表达方式。主要有“玩”、“游”、“嬉”、“遨”等。•游戏在汉语中的几层含义:•第一,游戏是一种供人们在休息、闲暇时娱乐的活动或运动。有随心所欲的意思。•第二,游戏有不认真、不严肃等意思,有玩世不恭之意。•中西方语言中游戏含义的相似之处•①游戏的本义都与运动或动作有关(身体的、思维的)。•②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以及具有工作性质的“学习”。其特点是“逸”——游戏的“游”都表示随风飘逸、飘荡之意;游戏是一种轻松、松散、休闲、自在的娱乐活动,没有沉重的任务和负担之意。•③游戏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自由而放松的活动。•④游戏是无价值、不认真、不严肃的,这可能是游戏受到轻视的原因所在。(二)教育学中的游戏含义•早期思想家对游戏含义的理解•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2、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游戏是幼儿应有的活动。•3、昆体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游戏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特有的资质。•4、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成人要应和儿童并与他们共同游戏。•5、洛克(英国哲学家)——儿童多做体操与游戏,能提高能力,对健康有利。•6、卢梭(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儿童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7、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顺应儿童乐于嬉戏的性情进行诱导。专门的教育机构中的游戏•1、1816年,欧文(英)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新兰纳克学校(幼儿学校)。•2、福禄贝尔(德)——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他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3、杜威(美)——他认为:游戏是幼年期儿童主要的活动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他的生活。•4、乌申斯基(俄)——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5、陈鹤琴(中)——他提出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带来快感。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三)人类学中的游戏含义•1、朗格威尔(荷兰人类学家)——他认为: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儿童的世界具有三种意义。•2、阿什利·蒙塔古(英国裔美国人类学家、人文学者)——为了防止“心理硬化”,在生命的所有时间里,都需要游戏,即继续去发出欢笑、歌唱、跳舞、恋爱、尝试和探索。•3、人类学研究同时提出游戏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在轻松的玩耍中,培养了将来踏入社会必需的适应能力;二是在人类的群体生活里,需要在团体规则限制与个人的自由之间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而游戏正好具备了让个体摆脱社会规则和文化的限制、去寻求个人自由发挥的特性;三是在游戏的一段特定时空里,游戏者可以虚构任何现实生活中所不允许的行为及情节,来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弥补由此造成的不满和沮丧。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扮演、模仿、练习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职业、礼仪、规则及所需的技能与技巧,在游戏中学习着社会的习俗和秩序。(四)心理学中的游戏含义•1、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动自发、自由选择的。•2、游戏有着明显的欢乐、幽默感、身体的自发性、认知的自发性、社会的自发性。•3、游戏不同于探索行为,探索在先,游戏在后。•4、游戏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但游戏本身常有其非正式或正式的内在规则,由儿童自行协调制定。游戏随着儿童和情境的不同而有弹性的变化。•5、游戏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带有愉悦的体验。(五)当前对幼儿游戏含义的理解•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教育大辞典》游戏的定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①趣味性②具体性③虚幻性④自由自愿性⑤社会性——《教育大辞典》二、游戏的特征•(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二)游戏的本质性特征(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1.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2.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3.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4.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5.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动(二)游戏的本质性特征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游戏操作性的定义•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游戏还是非游戏。三、儿童游戏的特质•(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1.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2.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3.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幼儿的基本需要:三个层次九种需要尊重认可的需要交往和表达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理解环境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影响环境的需要身体活动的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1.游戏与工作对立•2.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3.儿童游戏就是工作(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1.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地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鼓励提供从事游戏活动的适当的均等的机会。•2.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有权受到保护,以免受到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影响。儿童有权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游戏的愿望,可以自由选择同伴。3.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席勒指出:只有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每个儿童不仅应拥有游戏的权利,同时要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即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的空间和游戏的玩具材料,以及全社会对儿童游戏的理解和支持。第二课:幼儿游戏的分类一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二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三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四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一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一)、根据儿童发展的分类法•1.认知的分类(四类)•2.社会性的分类(六类)•3.情绪体验的分类(四类)•4.根据游戏发展理论进行的分类(六类)•5.按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七类)1.认知发展角度的分类(p6)•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2.社会性的分类•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2旁观(游戏的旁观者)•3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三)情绪体验的分类•1机能性游戏2想象性游戏•3接受性游戏•4制作性游戏(四)根据游戏发展理论进行的分类•1探索性活动•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3假装/象征性游戏•4规则游戏•5结构游戏•6象征性规则游戏(五)按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1感觉运动游戏•2.初期的假想游戏•3.物体假想性游戏•4.代替性假想游戏•5.社会戏剧性游戏•6.角色的知觉•7.规则性的比赛二、根据游戏活动的分类法•(一)以游戏的特征分类(四个阶段)•(二)以游戏的内容分(四大类)•(三)以游戏的主题分类(五类)•(四)以利用的替代物分类(三阶段)•(五)依据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两类)(一)以游戏的特征分类(四个阶段)•1功能游戏•2建构游戏•3扮演游戏•4规则游戏(二)以游戏的内容分(四大类)•1模仿游戏•2探索游戏•3尝试游戏•4造型游戏(三)以游戏的主题分类(五类)•1未分化型•2累积型•3连续型•4分节型•5统一型(四)以利用的替代物分类•1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2用与实物相似性较低的替代物•3不依赖于实物(用语言、动作等)的替代(五)依据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两类)•1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此类游戏由儿童自由玩。•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此类游戏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第二章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一)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二)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三)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四)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五)关于自主性游戏的讨论•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1)操作性游戏:•(2)建造性游戏:•(3)创作性游戏:•(4)想象性游戏:•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三)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四)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方展画:《幼儿游戏的类型》提出应从三个维度来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绪维度;•其中又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第三章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一、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第一,对两类游戏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第二,把教学游戏等同于有规则游戏。•第三,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游戏的功能。二、两类游戏的区别与联系•1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区别•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有规则游戏的本意是遵守规则的游戏、追求共同目标的比赛,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相互关联。•2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联系•(1)都是幼儿自愿发起的活动•(2)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3)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第四章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一、幼儿园各年龄班游戏的类型是不同的•二、幼儿园各年龄班游戏的材料是全面的•三、幼儿园教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四、关于自主性游戏的讨论四、关于自主性游戏的讨论•一、自主性游戏及其含义•即强调“自”、“本体”,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二、自主性游戏的特征•(一)游戏计划的生成性•(二)游戏环境的多样性•(三)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四)游戏机会的均等性三、自主性游戏中的几对关系•(一)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二)自主与指导的关系(三)愉悦与教育的关系(四)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第三课游戏的教育作用•案例分析1: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产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第一轮,老是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是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时不时地按着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结合对幼儿游戏本质特征的认识,是
本文标题:幼儿游戏的概念与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8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