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一、紧扣课标——说教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气候复杂多样,教材从气温、降水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温图(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气温图)、两个活动题(气温图的判读和讨论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阅读材料(探讨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二、学段分析——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本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但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停留知识表面,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及教学实际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三、三维整合——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地图信息的能力。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及其特征;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四、因材施教——说教法和学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激发兴趣发现规律巩固新知归纳概括五、说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然后)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最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应用,学以致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比较,认识规律(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指导学生分析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①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②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③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对7月份平均气温图的判读分析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三)、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探讨,老师补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①冬至日太阳光照图,②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③冬季风示意图,④课本辅助阅读材料”,学生合作探究时,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三个问题“①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②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的长短对于我国气温有何影响?③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概括出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对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四)、实践应用新课标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畅所欲言”这一环节,既能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用已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六、优化设计——说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演示设计意图(一)以疑设思体验感悟多媒体播放一月我国南方、北方的自然景观差异。师:一样的一月,两地为什么差异悬殊?导入新课1、观看图片2、观察思考3、学生发言,交流不同的观点4、对照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多媒体播放图片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设置看图片提出地理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领会双基突破三维活动一:引导读图,思考:①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1、、观察地图寻找图片并展示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显示两地冬季景观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和自主获得②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一月份,我国海南海口市气温是多少摄氏度?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是什么?教师归纳强调活动二:引导读图,思考:1、7月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两地温差大约是多少?2、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什么?2、夏季最高温地区在哪里?最低温地区在哪里?教师归纳强调活动五:畅所欲言:家住海南的小明,打算寒假一路北上到哈尔滨旅游。请你做一次生活助理。动手绘制并回答观察、思考并计算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观察地图观察、思考并计算、思考、讨论踊跃回答问题出示板书(一)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走,气温越低。多媒体出示“我国7月气温图”显示两地景观差异(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显示青藏高原夏季景观和塔里木盆地沙漠景观知识的习惯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加强学生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我国气温差异的兴趣。组织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巩固新知。(三)合作交1、探讨我国冬季温差大的原因学生按要求分组,明确讨论出示材料:①“夏至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式流开拓思路20分钟教师组织引导学习讨论方向教师提问:①、我国南北纬度相差多少?相距多远②、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教师归纳小结2、探讨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讨论情况、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适时解决教师归纳小结提问: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任务合作、探究小组归纳总结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思考、探究积极归纳,达成讨论共识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②冬季风示意图,(三)成因1、南北纬度高低不同2、南北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小不同“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成因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2、接受的光热不比南方少出示答案(略)学习,让学生对于影响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体验自主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体验和交流。着重培养发散学生的思维,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分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功效,培养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完成P34-35阅读材料内容,提问: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全国划分了哪些温度带?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什么4、了解各温度带的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思考回答思考、讨论、回答环环相扣,层层设疑再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四)拓展课外延伸社会展示板书,小结本课课堂作业:1、为了方便,小明打算明天只穿一件衬衫,带上信用卡登上去哈尔滨的两天双飞游客机。请问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2、北方人说:我们比南方人更懂得穿衣打扮。请你从我国气温分布角度给予说明。3、观察地图,春节的时候,两列火车从哈尔滨,连云港出发,分别到达香港和乌鲁木齐,沿途的旅行袋有没有变化?学生模拟体验,感受学生讨论、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出示作业出示疆域图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通过思考为下一节“降水”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六、总结回顾——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还通过练习达成了学习知识最终为实践服务的目的。另外,课前准备的景观图片和情境演示对补充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师生氛围以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也为本次教学增色不少。
本文标题: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9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