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人教版地理必修3期中考试-附答案
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1页(共8页)地理必修三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B.降水较少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D.高温多雨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D.人工科考9、热带雨林是:()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2页(共8页)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11、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B.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C.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D.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13、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1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井矿巷道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B.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D.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16、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17、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8、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核心B.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人民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C.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为核心D.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19、绿洲的稳定程度取决于()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3页(共8页)A.自然和人为的水源保证程度B.人类植树造林程度C.自然环境土壤的肥沃程度D.气候的变化程度20、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什么为单元统一规划()A.流域为单元B.部门为单元C.行政区域为单元D.自然村为单元2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数量22、我国很多城市在绿化中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方式中受此污染最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23、下列四组能源中既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又属于常规能源的是()A.核能和水能B.太阳能和风能C.煤和石油D.潮汐能和波浪能24、下列能源资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的是()A.温泉B.潮汐能C.核能D.煤炭25、下列既属于能源又属于资源的是()A.电B.焦炭C.石英D.油页岩26、下述鲁尔区和山西省的共性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碳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C.市场广阔D.开采条件好27、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条件是()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28、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增加原煤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农业的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29、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30、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宏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A.洪水区B.水源区C.需水区、水源区D.流经区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31-33题。31.下列不属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规模破坏的原因的是()A.地广人稀B.自然条件严酷C.难以通行D.技术条件落后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4页(共8页)3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33.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36题。34.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35.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36、山西省结合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林业—木材-家具B.煤-焦-化C.煤—电—铝D.煤-铁-钢37.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38-40题。38.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人类活动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39.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40.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5页(共8页)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41、对比甲、乙、丙三条大河流域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5分)(1)甲河的发源地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中华水塔”之称,其“三江”是指,,。(3分)(2)乙河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发源于山,TVA对该河的开发以为核心。丙河发源于(地形区)。(3分)(3)甲、乙、丙三条大河的中下游流域气候类型相似的是河和丙河汛期时的水量主要来自其一级支流河,丙河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6页(共8页)河口位置是气候。(4分)(4)丙河的中下游流域有丰富的能源矿产是,三条河中下游流域都有的农业经济作物是。(2分)(5)水库是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来源,田纳西流域的TVA在提高水质方面有那些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分)42、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1)图中A是(河),B是(河)。(2)甲是(地形区),此地如果出现土地荒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此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乙是(地形区)。(3)该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养分主要储存在。(4)、分析甲、乙两地最主要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的影响。(3分)12001300500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7页(共8页)43、对比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我国的山西能源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两地共同的资源开发条件有:①②。(2分)(2)国家大力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途中三条铁路运煤干线中,主要把山西和陕西的煤东运的铁路线是,主要把河南和山西的煤炭东运的铁路线是。而鲁尔区的煤炭和钢铁向西运到港。(3分)(3)为了提高能源的经济效益,山西省如何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2分)(4)为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山西省建设了一系列引水工程,在图中用标出最大的万家寨引水工程。该工程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其北线把黄河流域的水调往流域。(2分)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8页(共8页)44、读图回答问题。(6分)(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甲是山,甲山脉把该区域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两个区域,对比分析这两个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2)、中卫县境内为了保护铁路典型的治沙方法是。(1分)(3)、根据乙地沙丘的形状判断该地的主要风向是,判断理由是。(2分)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第9页(共8页)高二期中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40小题,60分)1—5DBACA;6—10CACAB;11—15ACBDD;16—20BADAA;21—25BDCDD;26—30BDCDB;31—35DADBA;36—40AABCD;二、综合题(40分)41、共15分。(1)、黄河,长江,澜沧江。3分。(2)、阿巴拉契亚山,梯级开发。东非高原(或者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3分。(3)、甲,乙,(填河流名称不得分),2分。地中海气候。2分。(4)、石油,棉花。2分。(5)、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3分。(水库是用
本文标题:人教版地理必修3期中考试-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9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