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1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一心理过程(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二个性(二)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二、心理学的实质三、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2二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三心理学的分类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二是发展性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间接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装置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17名解)【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又叫一般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内容,观察者不参与到所观察的行为之中。【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它与一般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首先要参与到正在观察的行为之中,然后客观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在参与的行为。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是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规律。【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现场实验由于控制条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3【观察者效应】观察者效应是在观察法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指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引起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者效应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观察记录的真实性。(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括号中内容大题可不写)(1)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另一种是非参与观察者,即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否则会出现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引起行为上的改变。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观察法的优点是①保持了被观察者的自然状态,②保证了其心理活动的客观性,③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不足之处是①很难对观察结果进行重复验证,②难以进行精确分析,③容易受观察者本人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者偏差)。(2)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实验方法中的一种,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自然实验法是介于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之间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点是,所研究的变量是由环境提供的。现场实验室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实验法的优点是①可揭示因果关系,②可重复可检验,③数量化指标明确。不足之处是容易产生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3)调查法【调查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两种),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然后调查者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得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两种。问卷法是指采用事先拟定的题目,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晤谈法是指通过面谈方式收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其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向多人同时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省人力物力。不足之处是①问卷回收率不高,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②被调查者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晤谈法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掌握和施行。不足之处是①耗费大量时间,②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4)测验法【测验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是指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的反应差异。(基本要求是测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测验法的优点是①简便易行,②测验的种类多,③标准化测验严谨可靠。不足之处是受经验文化影响,结果很难准确。4(5)个案法【个案法】又称案例分析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内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探索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揭示其基本规律,以提出针对性措施促进研究对象良好发展的一种方法。个案法的优点是能解释个体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对企业作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不足之处是只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仅是用于个别情况。不适合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案例分析的结论缺乏普遍性,很难进行外推。(6)相关法【相关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是指考察两个测验是否相关的方法,有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法的优点是能够推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足之处是不能揭示因果。五、心理学的发展四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研究方法:内省法。构造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感情的元素,人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研究方法:实验法、内省法、观察法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义强调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研究方法: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心理元素的观点,也不同意行为主义所持的刺激-反应的观点,认为人的任何经验和行为本身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或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5(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研究方法:梦的解释、催眠疗法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生本能和死本能等概念解释人的内在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等概念来解释人的人格发展历程,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等概念来解释人格结构。(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真正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蕴藏在人性中的无限的潜力,通过改善环境和创设条件以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奈瑟、西蒙、纽维尔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了对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感官的信息接收、存储、提取和运用等过程,它把人看呈信息加工系统,认为认知活动就是信息加工。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神经细胞具有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神经元根据不同的形态可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根据功能可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去极化】去极化状态是指,细胞膜内外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钠离子比钾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电位上升,并高过膜外电位,便出现去极化状态。【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突触包括三个部分:突触前部分、突出间隙及突触后部分。6二、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个部分,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躯体神经】包括31对脊神经和12对脑神经,主要接受来自皮肤、肌肉、关节等组织的神经冲动,将其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各种感觉;再将中枢的神经冲动送至肌肉等组织,对活动进行反馈调节。【植物性神经】指控制各种腺体、内脏和血管的神经系统。由于它主要控制内脏活动的功能,所以又叫内脏神经。这种神经所控制的活动不受意志支配,又叫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两者在机能上有拮抗性质。【中枢神经系统】是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包括脊髓和脑。通过其复杂的运作,让人们能够思维、具有情感和做出行为。脊髓的主要作用是将脑和周围神经联系起来,也可完成简单反射活动。【单侧化】是指大脑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大脑左、右半球各自在某方面成为优势半球。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言语、思维类型等方面。单侧化的研究起因于左利手者和右利手者的研究,后由割裂脑的研究发现。【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例如,手碰到灼热物体时立刻缩回。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13名解)【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活动的基础;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传入神经传至中间神经,在对传入的神经进行整合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支配调节效应器的活动。(11名解)【反馈】是指当神经冲动经整合加工后在由传出神经传至
本文标题: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1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