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大一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
解剖生理学期末小结绪论1.人体结构按其功能可以分为几大系统。每一系统由若干器官组成,每种器官又由不同组织构成。2.人体有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3.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细胞膜:是细胞的界限,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传递,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的作为载体或“泵”,起转运分子或离子的作用;有的作为受体,接受和转导外界的化学信号,引起细胞内的变化。5.细胞质填充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由基质和其中的细胞器构成。6.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7.被覆上皮:排列为一层或多层,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等作用。8.腺上皮是以分泌作用为主要功能的上皮。9.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种类多,形态多样,由细胞核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10.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等为结缔组织。11.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基质呈均质状,纤维呈细丝状。1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又称肌纤维)组成,内含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13.骨骼肌的收缩活动受意识支配,为随意肌;心肌具有收缩性和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具有较大伸展性,其收缩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1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们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具有支持、营养、稳定神经细胞正常电活动的功能。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构成。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运动系统的生长和发育。2.成人骨有206块,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4种类型。3.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4.骨组织由骨细胞(分散位于骨板内)、骨基质(呈板层状构成骨板)构成。骨组织构成密质骨和松质骨。5.组成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脆、坚硬)、有机质(主要成分是骨胶原纤维,使骨有韧性、弹性)。6.骨的发生有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骨的生长有加长、加粗2种方式。7.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称为骨连结,包括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8.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人体骨骼,全身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9.颅骨:连结成颅,可分为脑颅、面颅。10.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11.椎骨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他们通过骨连结构成脊柱。12.胸椎、胸骨、肋骨通过骨连结构成胸廓。13.四肢骨包括上肢骨、下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可以分为上(下)肢带骨、上(下)肢游离骨。上、下肢带骨分别把上、下肢骨与躯干相连。全身骨的特点是与人来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适应的。【如: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骨盆和足弓也有相应的形态特征与之相适应。】14.骨骼肌构成全身的肌肉,全身肌肉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头颈肌主要包括咀嚼肌、面肌、颈肌。躯干肌主要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四肢肌又可分为上肢肌、下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手肌;下肢肌包括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全身肌肉的配布也与直立行走、劳动、语言有密切关系。15.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是躯体完成各种运动及实现许多生理活动的基础。骨骼肌收缩时伴随一系列的能量代谢,包括无氧代谢、有氧代谢两种形式。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3.生物电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现象。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所表现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膜内、外侧离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造成的。4.可兴奋组织收到两次以上的阈下刺激时,能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阈下总和,给予细胞一次阈刺激,细胞兴奋后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绝对不应期内,细胞对第二次刺激将不发生任何反应。5.神经元之间的信息流动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基本形式,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部位称为突触。6.神经肌肉接点是一种特殊的突触,神经冲动向肌肉的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互相转换的复杂生化反应过程。7.骨骼肌的收缩是肌膜电信号转换成肌肉机械收缩的过程。骨骼肌纤维由大量的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中的粗、细肌丝在空间上高度有序的排列,是肌纤维收缩短的结构基础,粗肌丝上的横桥与细肌丝上的横桥作用位点结合,引起粗、细肌丝的相向运动,形态上表现为肌肉的收缩。8.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动的完成依赖于反射环路——反射弧的完整。中枢神经元的不同连接形式是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神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馈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其中负反馈调节在生命活动的所有层次中,是最重要、存在数量最多、最基本的调节方式。9.感觉、运动控制、高级神经活动,是神经系统的三大功能。感觉始于感觉器将作用于肌体的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传导通路,经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抵达大脑皮质感觉区,皮质发出随意运动的传出通路是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它们从皮质发出后直接到达脊髓前角和脑干各脑运动神经核,控制躯体运动。10.小脑在运动协调上起重要作用。脊髓是接受体内外环境信息的初级驿站,这些信息经脊髓的初步加工处理和分辨后,经由脊髓前角或侧角细胞输出,引起各种躯体或内脏活动,或继续上升入脑。11.脑包括:脑干、间脑、大脑、小脑。12.脑干:延髓、脑桥、中脑。脑干包含脊髓和其他脑部相互联系的传导束,并具有与基本生命活动,如心血管、呼吸运动有关的中枢。13.间脑:丘脑、下丘脑。14.丘脑是各种感觉信息投射的皮质下最后驿站,对各种感觉运动信息的整合和维持机体的警觉状态起了关键的作用,也是脑电波的起源部位。15.下丘脑是各种内脏器官和分泌活动的皮质下高级调节中枢。16.大脑包括左右两半球,它们各有分工侧重同时又通过胼胝体相互联系。17.大脑皮质支配对策躯体的感觉、运动,身体各部在大脑皮质上分别具有相应代表区,代表区的大小取决于身体各部感觉的敏感性或运动的精细性。大脑皮质也是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器官。条件反射是这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从而大大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感觉器官1.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官,如眼、耳、鼻、舌等。2.眼是视觉感受器官,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含特殊感光色素,它们是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可感受昼光和有色光,视杆细胞可感受弱光。3.光线进入视网膜后,引起视色素光化学变化,导致eGMP门控Na+通道关闭,形成超极化感受器电位,最终发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入视觉中枢,产生视觉。4.耳是听觉感受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声波通过外耳耳廓的集音,经外耳道传向中耳,使鼓膜振动,并经听骨链传至卵圆窗和内耳耳蜗,作用于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的毛细胞,由毛细胞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触发蜗(听)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听中枢产生听觉。5.前庭器官由位于内耳迷路的球囊、椭圆囊和3个半规管组成,主要感受机体运动状态和头部空间位置变化,从而反射性调节机体姿势和平衡。6.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嗅黏膜内的嗅细胞。气味物质随吸入的空气到达嗅黏膜刺激嗅细胞,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入中枢引起嗅觉。7.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是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可溶性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引起味觉。血液1.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里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血液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全部物质和代谢产物都需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循环完成交换和排出体外,血液中存在与血液酸碱平衡、血液凝固、免疫防御、运送氧和二氧化碳将有关的各种细胞、蛋白、因子。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了血液的有形细胞成分。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氧进行可逆性结合,即在氧分压较低的组织细胞处将氧分子释放,在氧分压较高的肺部,与氧分子结合。5.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由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组成了机体对入侵异物和体内畸变细胞防御的全部内容。6.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血凝反应,许多因子的活化都需要在血小板的磷脂表面进行,因而为凝血因子的激活提供了条件,凝血过程中血小板能释放许多与血凝有关的因子。7.血浆中含有大量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它们分别形成了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对于维持血液和组织间的水分交换、维持正常血量和细胞功能具有重要意义。8.血液凝固反应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血液凝固可人为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首先由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然后由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最后导致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凝是一个逐级放大的级联正反馈过程。机体存在血凝和抗凝两个系统,相互拮抗的、两个作用相反的系统的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9.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反应,在细胞免疫反应中,T细胞并不分泌抗体,而是通过合成和释放一些特殊细胞因子来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B细胞激活后形成血浆细胞,可分泌大量抗体,抗体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直接与抗原发生抗原体反应。10.红细胞膜上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抗原,这些成为血型分类的依据,ABO血型和Rh血型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A和B两种不同类型的凝集原,ABO血型系统可分类为4中类型,输血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供血者和受血者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必须匹配。循环系统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根据血液循环的路途,可分为体循环、肺循环。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的泵血功能与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相关。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并将兴奋经特殊传导系统传到整个心脏,保证了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分别成为两个功能合胞体。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心室内压的变化,通过瓣膜有序的开放与关闭,导致血液的射出与回流,使血液周而复始地沿一个方向流动。3.对心脏泵血功能通常用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受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心肌收缩能力、动脉血压、心率变化等因素影响。4.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血压的形成是以心血管内血液充盈为基础,是心脏收缩射血与血流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静脉血管管壁薄,压力低,静脉的回流受心肌收缩力、体位、骨骼肌收缩及呼吸运动的影响。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5.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调节。在神经调节中,压力感受性反射总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是一种“减压反射”。6.体液调节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升压素的调节,从而使心输出量满足各器官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呼吸系统1.呼吸包括3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2.呼吸系统由呼吸器官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3.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是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肺通气的动力来自呼吸运动。4.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压与胸内压随呼吸周期而发生变化。胸内负压可以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同时促进静脉回流。5.呼吸气体透过肺泡壁和肺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再通过血液与送至全身,透过毛细血
本文标题:大一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1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