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贯标ISO > DB11 T1473-2017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
ICS91.040.01P36备案号:57463-2017DB11北京市方标准DB11/T1473—2017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Codeformonitoringofheritagebuildingsafety2017-11-24发布2018-03-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1473—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监测工作程序.......................................................................36监测内容...........................................................................56.1本体监测内容...................................................................56.2环境监测内容...................................................................67监测要求...........................................................................87.1一般规定.......................................................................87.2监测方法和设备选用.............................................................87.3巡视检查......................................................................107.4监测频次......................................................................117.5监测系统、设备及监测点........................................................118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及成果............................................................128.1监测数据处理分析..............................................................128.2监测预警......................................................................128.3监测成果......................................................................13DB11/T1473—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文物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乃海、张文革、吴星、白成军、杨娜、张荣、郑志强、宋晓胜、王晓亮、欧阳苏勇、吴婧姝、孙艳群、张之菡、张兴斌。DB11/T1473—20171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安全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项目预警、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文物建筑的安全监测:a)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b)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被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c)尚未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但公布为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d)尚未公布为历史建筑,但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其它文物保护工程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11/T446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339工程测量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监测monitoring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文物建筑本体以及周边环境对象的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活动。3.2安全监测safetymonitoring对文物建筑在日常使用、修缮等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的安全状态及动态变化进行量测、检查、监视的活动。3.3本体安全监测ontologysafetymonitoring本体安全监测是指对文物建筑本体的安全监测工作,对于文物建筑本体的安全监测可分为本体的日常安全监测及修缮安全监测。DB11/T1473—201723.4环境安全监测environmentsafetymonitoring对可能导致文物建筑及相关遗迹造成安全影响的周边气象环境、环境污染、其他环境威胁等因素进行的监测工作。3.5监测系统monitoringsystem由监测设备组成实现一定监测功能的软件及硬件集成。3.6干扰源disturbingsources对文物建筑本体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安全危害的事件、行为。包括突发性自然事件、人为扰动等。3.7监测点observationpoint布设在监测对象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测量点。4基本规定4.1文物建筑安全监测包括文物建筑本体安全监测和环境安全监测。本体安全监测按照工作形式分为日常安全监测和修缮安全监测;按照工作内容分为结构稳定性监测、表面病害监测、材料监测。环境安全监测按照工作内容分为气象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其他环境威胁监测。4.2文物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日常安全监测:a)建筑物发生倾斜、沉降或其它变形,且影响文物建筑安全时;b)建筑构件损坏或缺失,导致局部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时;c)主要承重结构发生危险时;d)定期检查或全面检查时,发现文物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时;e)遭受严重灾害或事故后;f)使用功能发生变化存在安全风险时;g)其他需要评价结构安全状态时。4.3文物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修缮安全监测:a)对影响安全的损伤进行维修加固时;b)结构复杂的文物建筑维修加固时。4.4文物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宜进行环境安全监测:a)建筑物发生明显的腐蚀、风化、粉化、腐朽等损伤时;a)温度、湿度、粉尘、酸雨等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文物建筑产生不利影响时;b)地震作用,交通、爆破等振动及周边施工对文物建筑有影响时;c)人群对文物建筑有影响时;d)水文地质对文物建筑有影响时;e)周边环境或小气候发生变化时。DB11/T1473—201734.5文物建筑安全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a)安全监测宜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b)监测期间应对监测系统有效性进行检查和维护;c)应使用检定、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且在有效期内;d)宜选用无损的监测方法。4.6日常安全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a)日常安全监测宜采用长期实时监测;b)主体结构宜进行结构分析模型修正;c)日常安全监测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并应对监测系统进行检查维护。4.7修缮安全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a)修缮安全监测前应对结构与构件安全性进行分析;b)修缮方案有调整时,修缮全过程结构分析应相应更新;c)计算参数假定与早期监测数据差别较大时,应及时调整计算参数,校正计算结果,并应用于下一阶段的修缮期间监测中;d)应充分考虑临时设施对文物建筑结构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专家论证。4.8环境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a)应监测文物建筑本体及周边的气象环境、环境污染、其他环境威胁。b)应根据文物本体的病害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确定具体的环境监测项目。4.9文物建筑安全监测宜设置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应满足被监测对象的安全或修缮控制要求。4.10应对监测点、传感器、电缆、采集仪等监测设备、设施采取保护措施。5监测工作程序5.1文物建筑安全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应按照图1进行:图1安全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现状勘察或检干扰源分析风险评估补充勘察或检项目总结制定初步计划技术论证监测方案设计监测实施DB11/T1473—201745.2初步计划应包括:a)明确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监测的要求;b)初步确定监测工作的总体架构和计划;c)制定各阶段应完成的工作目标。5.3现状勘察和检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收集历史、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保护现状、历次修缮等基础资料;b)现状勘查,病害调查与原因分析,明确结构体系、结构构造、节点形式以及荷载传递路径和方式;c)检测包括对建筑材料、变形现状、各种残损破坏情况等进行检测。d)现状勘察或检测工作完成后,应编写勘察或检测报告。5.4干扰源分析应调查影响区域内的干扰源,对干扰源进行危害性评估、分级。5.5文物建筑风险评估应根据文物建筑的价值及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和风险识别,编制风险评估报告。5.6监测方案设计应依据监测的目的、范围、内容进行,宜包括现状分析、干扰源分析、价值评估、风险评估、监测内容、精度设计、监测点布设、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设备、监测人员组织、监测周期、监测数据处理、监测预警、预警处置、质量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尚应包含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措施的专门论述。5.7下列文物建筑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技术论证:a)特大及结构形式复杂的;b)文物建筑发生严重损伤、损坏,经检测、处理与评估后修缮或使用的;c)监测方案复杂的;d)其他需要论证的。5.8监测实施流程宜按照图2进行:图2监测实施流程图5.9项目结束时,应提交监测报告。否是建立监测系统判定安全状态继续监测预警并采取措施监测数据采集及处理安全分析原因监测结束DB11/T1473—201756监测内容6.1本体监测内容6.1.1稳定性监测6.1.1.1木结构文物建筑稳定性监测宜包括以下内容:a)结构的整体变形及局部变形,包括倾斜、位移、扭转等;a)构件受力状态,包括受弯构件、受压构件以及斗拱的受力状态;b)主要节点连接状态,包括梁、枋、榫头、卯口的变形等;c)文物建筑地基基础的整体沉降或不均匀沉降。6.1.1.2砖结构文物建筑稳定性监测宜包括以下内容:a)砖结构变形,包括:沉降、倾斜、空鼓、裂缝等;b)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倾斜等。6.1.1.3石质文物建筑稳定性监测宜包括以下内容:a)石质文物的结构变形;b)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倾斜等。c)裂隙位置、开合度、变化情况。6.1.2表面病害监测6.1.2.1木结构文物建筑表面病害监测宜包括以下内容:a)油饰彩绘褪色;b)起甲;c)脱落。6.1.2.2砖结构文物建筑表面病害监测宜包括以下内容:a)表面雕刻的残损监测;b)表面人为损伤;c)环境侵蚀损伤;d)灾害损伤。6.1.2.3石质文物建筑表面病害监测宜包括以下内
本文标题:DB11 T1473-2017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3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