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生:学号:院系:班级:2013年4月6日星期六第2页目录前言……………………………………………………………………………3一、教材任务概述…………………………………………………………3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3(一)知识基础分析……………………………………………………3(二)存在问题分析……………………………………………………3(三)学习要求分析……………………………………………………4(四)学习能力分析……………………………………………………4(五)学习风格分析……………………………………………………4(六)情感态度分析……………………………………………………4三、学习目标………………………………………………………………4(一)知识与技能………………………………………………………4(二)过程与方法………………………………………………………5(三)情感价值观………………………………………………………5四、教学内容分析…………………………………………………………5五、教学重难点分析………………………………………………………5(一)教学重点…………………………………………………………5(二)教学难点…………………………………………………………5六、学习资源与环境………………………………………………………6七、教学方法设计…………………………………………………………6(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二)才用分层教学……………………………………………………6(三)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7(四)多元化评价………………………………………………………7八、教学程序设计…………………………………………………………7(一)教学流程图………………………………………………………8(二)详细教学流程……………………………………………………11第3页《信息与信息技术》学习设计前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学习任务概述从各章知识的体系可以看出,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知识基础分析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并且对计算机已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够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能够简单的操作电脑;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具有双衔接功能。(二)存在问题分析学生在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思维惯性,并且缺乏一定的动手时间能力,这源于小学生年龄的特性,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第4页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计算机交互的思维模式从本质上让学生有一定高度的认识。(三)学习要求分析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对于初中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并不单单要会一些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理解计算机的原理,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四)学习能力分析1.初中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五)学习风格分析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2.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3.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六)情感态度分析1.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的趣味性,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2.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2.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第5页3.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4.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5.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数学的计算思维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三)情感价值观1.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的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初中信息技术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我们探究计算机原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五、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2.数的编码方式。(二)教学难点1.对于计算机信息概念的理解;第6页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六、学习资源与环境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1)教师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七、教学方法设计(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二)采用分层教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第7页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三)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确有事做、确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在学习网页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网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四)多元化评价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八、教学程序设计第8页(一)教学流程图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图投影用图片创设信息时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信息与信息社会》投影展示:信息时代的各种信息第1小组从信息的来源出发讨论学生分成3组讨论什么是信息?提示:1.从信息的来源出发:2.从信息的载体出发:3.从信息的特点出发:投影投影展示:信息的详细概念。总结学生的交
本文标题:二进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4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