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和大国崛起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和大国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但因各国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同,各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主要有四种途径: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第三种途径: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第四种途径:通过王朝统一战争,逐步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美国一、美国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评价:①民主性——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②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保留了奴隶制度;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年组成,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二、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美国内战1、评价“西进运动”:①印第安人遭到屠杀,被称为“血泪之路”。②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原料和市场)③开发了西部。2、内战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三、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2)经济发展四、一战前后的美国1、一战中1917年,美国参战(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债权和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2、一战后(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对外关系: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未达目的而没有参加;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五、二战前后的美国1、二战前(1)罗斯福新政(2)纵容法西斯侵略,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2、二战中(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重大战事: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3)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3、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亚洲的侵略(2)美苏争霸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等。日本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1、成功原因:日本的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国际环境相对宽松。2、影响(1)积极方面:①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消极方面:①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二、“一战”前后1、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控制了朝鲜;从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2、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日本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对外侵略扩张(主要侵略朝鲜和中国):如19世纪70年代侵略台湾;1894—1895年挑起甲午战争;将中国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支持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破坏中国革命,支持袁世凯;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参与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并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和英美的压力,日本归还山东主权,胶济铁路赎回,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四国条约》拆散了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日本的主力舰吨位受到限制。)三、“二战”期间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四、二战后的日本1、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日本在美军占领下实行非军事化政策,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2、日本经济的发展影响: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②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③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一、彼得一世改革①积极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局限性: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三、16—19世纪的侵略扩张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政治:沙皇专制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1912年煽动外蒙古“自治”并加以控制。)②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苏联的成立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1936年新宪法七、二战前后的苏联1、二战中: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2、二战后初期(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2)对外: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控制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争霸八、苏联的改革历程1、赫鲁晓夫的改革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九、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年)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①辛亥革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山逝世。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5、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6、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7、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9、“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10、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11、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12、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15、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历史名称时间及地点意义或历史作用时期党的创建时期中共一大1921.7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二大1922.7上海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七会议1927.8汉口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1945延安为争取搞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八大1956北京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中共“十六大”2002北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中国人民志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4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