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小学语文-《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藏踪迹”、“浮萍”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2、教学贴图。一、复习引入1、美丽的夏天,池塘里开满了莲花,有的荷花中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这又让我们想起上学期学的一首诗。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出示: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池塘真美,小朋友们读的真好。瞧,碧绿的荷叶(贴图);鲜艳的荷花(贴图),更诱人的是那胖胖的莲蓬(PPT看图;贴图),莲蓬里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清香味美,让人垂涎三尺。想不想吃?有多想吃?3、有个小娃,跟你们一样,特别想吃莲蓬。他的一举一动吸引了诗人白居易的注意,他还写成了一首诗呢。这首诗的题目叫——(看PPT)4.学习古诗1、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首诗的题目,池水的池,三点水加个也。谁再来读一读题目。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律。池上是什么意思?--池塘之上池塘之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让我们跟随大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这首描古诗。出示配图。1.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一娃一船一条桨,碧叶荷花满池塘。如此优美的画面,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第一次读就读的这么好,快把掌声送给她)谁再来读读?(跟我读白居易,好的真棒请坐)3、老师忍不住也想读一读这首诗。(出示全诗)?你有什么什么发现?4、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这首诗中有好多后鼻音的字,一定要读准。。5、端正的坐姿、明亮的小眼睛,谁来读一读?撑:你做个动作,用力气小艇:就是小船,看看图,小艇,多可爱的小船浮萍:再读这个字。瞧这就是浮萍。它漂浮在水面,叶子扁平,人们称它浮萍。(板书浮萍)出示:观察萍:三点水,草字头,表示水中的植物。6、正词后,全班一起配乐。三、走进古诗,感受童趣。你能读懂这首诗吗?在这首诗里写了一个小娃,(贴图)小娃在池上做了些什么呢?出示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谁来读这两句。“撑”做做动作读。得用劲才能撑呢,用点劲。(2)他在干嘛?出示:偷采。板书“采”是个生字。它的古文字是这样写的。上面是个?(手)下面“木”表示果树。表示:伸手在摘果子。汉字多有意思啊。采:做做动作。小娃,你为什么偷采白莲?(发散想象)老师要配角色。(这里的偷是偷东西吗?偷东西可是坏孩子。)哦,你会怎样偷偷的采啊?(蹑手蹑脚;小心翼翼;你心里想什么?)哦,多可爱的孩子啊。指导朗读两句诗。(轻轻的,不想给爸爸妈妈发现。)读这两句:撑要有力,偷采就是悄悄的。(3)对啊,悄悄的,别被人发现,可是他做到了吗?(你们说他做到了吗?)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出示:踪迹(读词卡)想一想,出示图。我们上学期学过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马画……小鸡画……小鸭画……小狗画……瞧,小鸡的脚印;小鸭的脚印;小狗的脚印;小马的脚印我们就叫它踪迹,也叫足迹。在池上这首诗里你能找到小娃的踪迹吗?瞧,小娃撑着小船从水面划过后,水面留下一道——水痕。这就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指导朗读。(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啊?(可爱、有趣)你们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是瞒着大人的啊。让我们一边想象有趣的小娃,一边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吧。(配乐朗读)自然而然的邀请会背的孩子闭上眼睛,一起美美的背一背。四、写字教学。1、多可爱的孩子,这就是小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个字首。首是个生字,在古文字中是这样写的,你看像什么?(这是头发,眼睛,脸)读一读。2、首就是头。首还有很多意思。可以指领导人,如:首领。还可以指最先,如:首先。今天我们看到的首当作量词,用在诗或者歌的前面。如:一首诗;一首歌。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点撇立上头,一横要写长。3、写字前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小手吧4、写字前要做到:头正、肩平、身正、足安5、语文书打开,认真写好字。板书:小娃偷采浮萍《池上》学情分析【识字方面】这首诗虽然学生都很熟悉,大部分孩子也都熟读成诵,但是对诗中的生字还是不太熟悉,拿出单个的字认读起来可能困难比较大。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识记生字,另一方面也要把生字从诗句中拿出来,引导学生反复认读。【朗读方面】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娃的天真无邪之情。【写字方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基本笔画已经掌握,在书写上最大的问题是字的间架结构的把握,也就是说如何把字写得匀称,写得工整,这是目前大部分孩子面临的问题。所以在指导书写的时候,不仅让学生知道字的笔画顺序,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格情况,通过教师的示范书写,指导学生写匀称、写规范。【诗意理解方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诗的意思,他们这个年龄也理解不了。在教学古诗时,主要通过看图与情境的创设和朗读,直观感受古诗表达的意境,让孩子感受同龄小娃的心理,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池上》效果分析《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拍摄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道浮萍,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描写,让我们体会到童真童趣。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学生们感觉古诗的学习也并不难。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还是关键,所以在教学中,重要指导“撑”“艇”“采”“浮萍”等字词,另外考虑到学生不太了解“浮萍”,所以课中通过看图片,上台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浮萍一道开”做下铺垫。大部分孩子对于几个重点字词都能够识记。朗诵环节,我先范读,让孩子发现读古诗不但要掌握字词,还要做到有所停顿,讲究韵味。在识记“撑”字时,我让学生做动作,从而体会我们可以把这种动作带好古诗中去,“偷采”一词,让学生们感受动作缓慢,从而为体会小孩子的可爱做铺垫,最后学生对浮萍一道开了解的比较到位。虽然孩子们对于意思都能够了解,但是对于小娃的这种童真童趣体会的不是很好,在古诗的朗读中没有很好的体现,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年龄小,可能一些美好的经历往往习以为常,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这种事情,却觉得是多么的可爱啊。在今后的课堂中还是要多多引导孩子去走进古诗,善于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善于通过诵读传达情谊。《池上》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中的《古诗两首》,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拍摄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道浮萍,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描写,让我们体会到童真童趣,诗中的小娃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池上》)评测练习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撑(chēngchēn)踪迹(zhōngzōng)浮萍(píngpín)露出(lὸulù)二、我会写。shǒuxiāncăi()偷()三、默写古诗。小池唐白居易()()撑小艇,偷()()莲()。()解藏踪迹,浮萍()道()。四、讲一讲,画一画。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啊,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吧,还可以画一画。《池上》教学反思《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课堂上,我是先让学生通过通读古诗,然后了解难懂的字词,接着针对通过看图或者找诗中的词眼,对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想象,最后达到对孩子天真活泼的体会。品读古诗开始,我便引导学生回答: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他是怎么偷偷地采的?偷采白莲后急急忙忙的离开,还一位没被人发现呢,学生可能对“浮萍一道开”不能很形象的了解,所以,我便通过话语引导、看图、表演等方式,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最后,在孩子们理解的诗中的一道开后,我想: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便扎根在我的学生心中了,有感情的朗诵也就油然而生了。自此,孩子们便能深刻体会到小娃的天真无邪。这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问题的设置不够清晰,个人的语言太过平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锻炼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一年级下册《池上》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的标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只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一、识字教学为重点,随文识字贯穿,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巧妙随文识字。本课生字12个,如果利用集中识记字形难度较大,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所以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随文记字形、知字义:如“撑”我引导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再如“浮萍”,让孩子观察偏旁和字的构成,理解字义,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本课主要是结合语境识字,在语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做动作、看偏旁”等方法识字。二、重视写字指导和写字习惯培养。课标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规范、端正、整洁。且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本课我选取一个字进行书写指导。写字之前先让学生做手指操,活跃手指,接着强调坐姿首,在写字过程中并及时进行纠正与强化,再进行具体写字指导;引导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看清每一笔的形状怎样,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上。三、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阅读乐趣。课标指出:第一学段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等。第一学段的教学还要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读。如引导你是不是也有这种偷偷地做什么事,很开心的经历呢?引导学生体会小娃的天真可爱,从而使孩子们在情境中体会快乐与美好。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标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从学会“同桌合作”入手是学习合作的良好开端。本课我设计了一处同桌合作学习的环节:在写字之后,我让学生同桌互相圈一圈、评一评,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而体会到一起学习的快乐。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8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