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安排(18)学习内容:论文写作格式,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检索方法和技术,不同类型的电子文献的检索,网络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实习等。•文献检索基础知识………………………2学时•计算机检索技术与方法……………………3学时•电子图书、报刊、学位论文等的检索……4学时•网络搜索引擎……………………………………1学时•上机实习………………………………………8学时前言前言•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文献检索课的作用•参考文献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是由现代文献的特点决定的:•文献数量大,急剧增长•文献出版形式分散,内容交差重复•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现代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现代科技工作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文献量的急剧增长每年出版•科技图书约50万种•科技期刊约3.5万种•科技论文约400万篇•专利说明约100万件•会议录10000种以上•据统计,目前世界上:1本新书/分种问世,每小时有15-20件发明专利公布,每三天有三种以上新刊问世和14000多篇文献资料发表。例如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量1907-1938年100万篇历时31年1939-1956年200万篇历时18年1957-1964年300万篇历时8年1965-1968年400万篇历时4年1969-1971年500万篇历时3年科技期刊科技图书科技论文会议录专利文献文献的分散与重复•文献发表分散–据CA协会分析指出,化学化工论文分布在14,000种出版刊物中。•文献类型多样–传统印刷欣文献,如期刊等10大科技情报源,现代非印刷型文献,如磁盘,光盘,数据库和网上资料等。•文献语种增多–有关研究认为科技文献所使用的语种与世界科学活动分不开,16世纪,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的在意大利(文艺复兴),17世纪转移到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转移到法国(人权宣言和社会革命),19世纪转移到德国(技术革命),20世纪转移到美国(信息革命)。文献语种达3000多种。如我国人大会议,有汉语,朝鲜语,藏语等。–据统计,现在世界科技期刊上采用的语种有70多种,常见的也有7-8种,其中英语占50%左右,德国、俄语各占10%以上,法语7%,日语3%,中文和其他文字共占约8%。•文献内容大同小异•大学生在选择信息资源时,必须掌握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献类型和语种的信息资源,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如,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累计2200多万篇,相当于60万本期刊的数据量的查找时间比较可以看出:假设人工方式每10分钟查阅一本期刊,40万本需时400万分钟,合计66667个小时或2778天。也就是说,我们要每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的完成查找需要7年又7个月的时间。现在有了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仅需要几分钟。知识老化速度加快•10年前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技术,今天已有30%过时,电子技术已有50%被淘汰。据统计,文献平均寿命为5年,其中:图书10-20年,研究报告10年,学位论文5-7年,期刊3-5年,国家标准5年,产品样本3-5年。例如1.人类知识增加快。近30年的人类知识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的知识将翻一番,到2020年人类的知识提高3-4倍,到2050年人类当今运用的科技知识,可能只站那时所拥有的1%。2.新技术与新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近20年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有30%已经过失,在电子领域这一比率达50%。3.科技成果商品化时间加快,周期大大缩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年80年代3-5年90年代后期1-2年现代科技竞争更加激烈1993年9月1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布了一项建设“全国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NII)计划,即后来称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计划,并派副总统戈尔专门负责这项计划的实施。1994年1月25日,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再次重申要争取在2000年以前,把“全国的每一个教室、每一个诊疗所、每一个图书馆、每一所医院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现代科技工作者获取信息的能力•美、日的专家也作过统计,一位科研人员在一项科研项目中的时间分配为:查找文献50.9%,进行实验和研究32.1%,剩下9.3%和7.7%的时间编写报告和开始思考计划•杨振宁教授曾对我国近代核物理领域的成果作过调查,结果发现40%是在重复国外的劳动,这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我国科技情报学会对我国部分科技人员查找文献情况的调查表明,我国85%以上的科技人员缺乏文献检索知识。上述特征说明,从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获取所需文献,得学会获取文献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K[S]+▽I=K[S+▽S](S——原有的知识结构,▽I——情报的增加量S+▽S—新的知识结构,随▽I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高校开设文献检索棵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和研究生增强情报信息知识,培养获取与利用各类信息和文献资料的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尤其是提高终身自我继续教育能力的一门科学方法课。对此,教育部在(84)教高一字004号文件和国家教委(85)高教一司字065号文件和高教司(1992)44号文件对这一点作了重要说明。文献检索课的作用•培养情报意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成功率•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情报意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报意识就是人脑对情报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作用的认识和反映,以及对情报的敏感度、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利用情报的能力和程度。•在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五种能力的培养,即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检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之一。–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要掌握具有吸收信息能力的知识,必须克服三个方面的障碍即语言障碍、学科专业障碍、图书信息系统中的检索语言障碍。科技人员如何提高情报意识•具体地说,科技人员必须做到:•1)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是科技的源泉和推动力,以及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需要有充分地认识。•2)对文献信息要有特殊的感受力,善于从大量的知识中获取有用的最新的信息情报。•3)不受时空的限制,敏锐地观察周围事物,随时有意识的捕捉信息。•4)对文献信息的价值有高度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善于对信息情报进行识别选择、准确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成功率•成功经验:例1:大庆油田被日本人发现的经过•例2:“汪克尔”转子发动机。•例3:日本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失败的经验:例1:美阿·波罗计划•发例2:欧洲共同体在技术开发中,由于信息不灵,忽视了他人已有的成果,使15%的研究工作要么重复,要么不能受益。•我国的信息工作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重复研究国外的已有技术;一方面,国内各机构之间相互重复研究及引进、生产的现象也很严重。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0%的劳动是重复研究。•明李时珍实地考察(直接知识),查阅800多种书籍(间接知识),27年时间,编著《本草纲目》。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有效地缩短科技人员搜集情报资料的时间,进而缩短科研周期,达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目的。•在当今世界,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速度的意义还在于使相同科研课题在国内外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期工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培养复合型人才•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估测: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科技知识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87.5%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积累的。估测还指出:如果大学毕业后5年内不学习补充新知识,原有的知识50%将陈旧失效;10之内不学习补充新知识,原有知识100%失效(也就是由先进的知识变成一般知识)。•开设检索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为之提供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主动地去觅取更深更广的新知识。信息检索,作为一种方法和技能,还有利一人们适应科技和生产发展随时补充、更新知识,改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科技难题的应变能力。第一章文检基础知识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第一节信息、知识、情报•第二节文献与文献检索•第三节科技文献的特点•第四节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第五节科技文献的载体形式•第六节科技文献的级别•第七节科技文献的类型•第八节科技文献的作用第一节信息、知识、情报•信息(information)–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知识(knowledge)–知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加工重新组合的系统的信息的集合,是升华了的信息。•情报(information)–情报是指传递着的有特定效用的知识,具有传递性、知识性和效用性。•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信息根据发生源分为:自然信息枝头发芽,小草枯萎;生物信息染色体遗传基因,遗传与变异,病变;机器信息电讯系统中的脉冲信号,电话声响;人类信息人类活动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情报1、“关于敌情之报告”。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情报概念发生了变化。因为:①国际间科学技术竞争异常激烈;②国际间情报活动中科技情报比重增大;美联邦调查局:“……他国商业秘密的经济间谍活动,目前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1992年,美国40%间谍活动在经济领域。日本,遍布各公司、研究所、大学,其中的80-90%情报都有助于改进日本工业产品和提高竞争力。③科技情报工作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情报的概念:人们传递着的准备发挥效用的知识。知识包含情报2、三大基本属性:①知识性没有移动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成为情报故本质核心,最主要的②传递性要获得情报必须经过传递,故情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能量进行传递。运动通信技术③效用性衡量情报服务工作好坏的标志。人们生产传递情报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有使用价值的知识,人们选择接收情报也是为了有效利用已有的知识成果,从而实现情报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图示信息、情报、知识之间的关系:信息知识情报,这三者可以被记录,储存,传递。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不一定知道,了解),通过交流,传递→情报(被理解了的知识),通过思维决策→新的知识。知识信息情报第二节文献与文献检索•文献(document)–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科技文献–记录有科技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信息的贮存与检索的过程载体是信息、知识、情报的负载物,当这三者一旦固化在载体上称为文献。载体•概念:也叫文献载体,信息赖以存在的物质外壳。•载体的演变情况:1.纸前时代与简牍制度。甲骨——甲骨文,我国最古老有系统的文字青铜器——青铜器铭文,一份文件或一份档案刻石——刻石记事文策2.纸质文献时代与卷轴制度。简帛,写本书,卷子书3.新型非纸时代感光材料(缩微型文献)1839年1930年美国开始用于图书馆电、磁、胶质材料(声像型)磁性材料(机读文献)从文献载体的演变过程来看,特定的载体材质必定要与特定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符号相适应。文献载体从自然物质到工艺材料,从策重到轻便,从存贮量小到存贮量大,从负载文字符号到负载声音和形象符号。总之,载体的发展朝着有利于文化信息的有效存贮和广泛交流的方向前进的。第三节科技文献的特点•文献数量大,速度激增•文献出版类型增多,语种扩大•文献内容交差重复,出版分散•载文聚散,分布有序•文献质量下降,文献失效加快第四节科技文献的发展特点•出版“双版制”期刊。•出版“快报类”期刊。•实行“手稿寄存制”。•辅助性资料储存制。•发表论文预告•由某种“情报交换小组”代理发行论文预订本•出版“用户期刊”。•实行发表费补助制。•出版电子出版物。第五节科技文献的载体形式–按文献的载体形式:•1、印刷型•2、缩微型•3、机读型•4、声像型•5、实物型•五种类型出版物一览表印刷型•存贮介质—纸张•记录手段—印刷、复印
本文标题:文献检索技能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1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