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代官山集合住宅—桢文彦设计理论分析ppt课件
桢文彦FumihikoMaki1•1.桢文彦的理论•2.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总述及主要特点•3.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分期阅读2桢文彦FumihikoMaki桢文彦1928年生于东京195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1954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1956~1965年间先后任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副教授1979~198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1956年成立(株)桢综合计划事务所现任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1993The4thUIAGoldMedal(UIA金奖)Thel5th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普利兹克奖)3自1950年,槙文彦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离开日本前往美国和欧洲“接触”西方的建筑文化;60年代末从美国哈佛大学回到日本;1993年,槙文彦获得被称为建筑诺贝尔奖的UIA奖和美国普利兹克奖,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公认。当时,槙文彦感到这一切起源于他与东、西方两种文明体系的接触过程,由东西方双重建筑文化的孕育。建筑诺贝尔奖UIA桢文彦的理论城市调整的三种可能性:巨构形式组群场所形成形式组群:他提出一种精心设计的“小局部”的融合,这些小局部可以引起由局部动态的发展,并且形成一个一直处于变化中的整体的城市:这个城市被看作是整个形式组群的集合。这种“群集”的形式并非只限于设计中某些理性的围合与构成,置于一个城市复合性的背景下考虑,“群集”不仅仅是某种物质实体的表现,而最终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群集形式”。4场所形成:“建筑向场所开放”提出作品的最终目的并非仅限于建筑物本身,而是在城市组构中加强地点感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建筑形成场所,却又要在场所中自我消除。人的空间感常以场所为中介。表现形式为建筑元素与广场连结,从而使得广场成为场所整体形式的主题或焦点,成为不具任何实体构架的负空间。而,在代官山集合住宅的设计中槙文彦第一次希望证实他新的城市设计的方法……5•1.桢文彦的理论•2.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总述及主要特点•3.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分期阅读6代官山代官山,日语叫做Daikanyama与惠比寿相邻,位于东京都涩谷区,属于东京中高阶级的住宅区,气氛高雅曾是日本集体住宅的创始地东京五大潮流地标之一,时尚流行的代名词充满着散步气氛的城市花园7集合住宅广义的集合住宅是指在特定的土地上有规划地集合建造的住宅,包括低层、多层和高层。集合住宅一词来源于日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香港有“公屋”这样类似的名词,在新加坡则有“组屋”一词等。81967-1992历时25年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HILLSIDETERRACE朝倉家族9街区建筑复合功能:居住+商业店铺+办公室+大使馆与外交公寓旧山手街建筑地段的形状不规则沿街一面较为整齐地势向内逐渐倾斜,西南角落差大10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區的基本設計思想架構:以分階段性的群體建築元素行成具有“故鄉性”和“異鄉性”的場所感。街區“場所感”的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複合型如何保持分階段設計的連續性?1.街區邊界形態的明確性;2.街道(舊山手街)與代官山集合住宅區廣場聯系節點的清晰性;3.以日本“連歌”的形式協調不同階段的建築群4.分期設計、開發的建築形成都市表層的層次感5.建築形態簡潔、關聯、整體、連續11PHASE1PHASE2PHASE3PHASE4PHASE5PHASE6设计分期与手法:沿路空间=沿旧山手路的线性空间+建筑群中临街角的点状空间(线型街路+雁型建筑+点型广场)街路空间与底层室内空间渗透公共的步行者空间以高差限定,与街道连接又自具场所感12六个点型广场形成形成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核心序列,构成这个街区的基本特征,亦是整体规划的构图介体……13街角广场复合广场购物广场都市中的村庄性格……14庄园广场庭院广场阳光广场都市中的村庄性格……15虽然25年间外因变化,但从基本的总体设计思想直至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统一控制于独立完整的构思之中……16•1.桢文彦的理论•2.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总述及主要特点•3.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分期阅读17第一期1968-197018在代官山集合住宅的设计中,已经暗示出了一种从槙文彦早期的大尺度的城市思想向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局部的转变,并且开始出现了对细部的关注。“我发现在大尺度的城市设计中很难去关注细节。”从大尺度往小尺度的转变很自然地伴随着对单个元素的重视和对当地遗产中精华的认识而产生的。1920第二期1971-197421空间的概念来自于把城市的流动空间延伸到单个的建筑空间中去。通过不同尺度的程度的围合,槙文彦形成了随着运动,或者是潜在的运动而变化的空间,它的空间囊括了传统设计的茶室风格和现代主义的连续空间。2223第三期1975-197824与一期工程相隔十年,改抹灰墙面为方形瓷砖饰面,出现曲线形的门斗台阶以及一些入口处的凹廊……25丹麦驻日本大使馆1979-198326故意模仿街线的形状,给人一种移动的感觉27第四期1984-19862829第五期1987-19903031第六期1991-1992三座建筑的组成帮助与旧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保持一种比例感32高度维持首次向街的外墙置于南侧庭院采光极佳33钢框给予主体感,波状铝板,多孔铝板,冠状的瓷砖,赋予建筑物一种适宜的时代感……34空间的通透感35建筑与街道形态上的对话,贯穿与整个山坡平台的设计过程之中。公共空间是这个对话的重点,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公共空间特征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富有吸引力……在设计中槙文彦运用日本传统“庭”(niwa)和“奥”(oku)的概念来组织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庭”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日本传统院落空间的原型,人与空间相互依存,空间的尺度显现出人作为空间使用主体的地位,而“奥”更确切地说是代表了日本民族对于空间的认知结构,表达了人们对于空间层次和深度的偏爱,具有视觉属性361998年山坡西侧第七期立面由一开始能体现空间的理论演变为越来越内向的发展,直至其屏障作用越来越强,到山坡西侧的设计时,立面变成了溶解在一起的层叠的、没有确定的形式表皮.立面材质人行步道37群造型的基本概念体现于众多的历史城镇、自然聚落之中,它没有孤立的形象和构图,不是一种风格化的或已经建成的实体的组合,而是用一种事件和流动的模式来应对动态、多样的城市,是对过去城市与建筑设计中那种静态的构图方法的一种批判。建筑之间彼此尊重,每一栋建筑都以一种非常礼貌的姿态面对街道,形式组群和场所形成,运动空间的原则一直贯穿始终……38
本文标题:代官山集合住宅—桢文彦设计理论分析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3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