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画透视法中国画提倡用活动的视点观察景物,强调景随人移,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不受视域的局限,具有时空的跨越性。故又称之为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中国画的透视法三远法三远法由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宜于表现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景象,“高远之势突兀”之感、“高山仰止”之感;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采用的高远透视法,画面正中有山峰巍然耸立,壮气夺人,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气势逼人。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重水复,“使人望之莫穷其际,不知其为几千万重”的艺术效果,宜于表现幽深的意境;元代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图中曲曲折折的溪涧,不知有多深多远,重重叠叠的山峰不知有几千万重,使人有“江山无尺”的感觉。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物象多属山林薮泽,远浦遥岑。元代倪瓒的《安处斋图》,此图描绘了坡陀林屋,远山一角,画面景物简淡平实,不为“奇削之景”,给人一种宁静、肃穆、安逸的气氛。所谓“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高远法表达崇高,使欣赏者视之有高大的感觉,是一种体现崇高美不可缺的手法。范宽著名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所谓“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深远法最能表达深邃幽远之境界,视之有如心随重叠的物象逐渐释放。这种形式是很能表现含蓄的美。王蒙所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王蒙《青卞隐居图》所谓“平远”,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平远法以俯视的视角构图,最易表达平淡冲和之境界,呈现优美。犹如登高望远,心胸豁然开朗,一览众山小,心境获得极大地释放。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场景开展,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元代的倪云林也是一位善作平远山水的高手,所作《江岸望山图》,以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平远风光,正如题画诗所云:“江山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疏松近水笙声回,青峰浮岚黛色横。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蹇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塘半日程。”元赵孟頫《水村图卷》“高远、阔远、平远”的境界也展示了艺术家在高度、纵深和视野面的三维世界观和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世界。“三远”绝不仅仅是构图的创新,更是中华美学观和人生观所孕育的独特艺术范畴。让我们记住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绘画作品,让我们记住“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一串串诗坛丽珠!元倪瓒幽涧寒松图元倪瓒容膝斋图五代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爲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爲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夜宴賓客的曆史情景,細致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豔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羁、沈郁寡歡的複雜性格。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全卷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各個情節,每段以屏風隔扇加以分隔,又巧妙地相互聯結,場景顯得統一完整。布局有起有伏,情節有張有弛。《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原迹已失傳,今版本爲宋人臨摹本。此畫在美術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筆重彩的最高水平,無論從技法、構圖、人物心理刻畫上看都已達到極高水平,是一件難得的人物畫傑作。這幅長卷線條准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色彩絢麗清雅。被稱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独特的透视方法。《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唐周防捣练图簪花仕女图
本文标题:中国画透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3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