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头针疗法概述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来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专门针刺疗法,属于微针疗法之一,又称“头皮针”、“颅针”、“头穴透刺疗法”。头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概述历代医家对头部功能及重要性的描述,在很多经典中医著作中均有着相关记载。“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均说明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血的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等都由脑所主宰;“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则扼要表面人之阳经皆上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联系的事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导以发挥作用。由此可知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脏腑器官关系密切。概述目前国内在头针取穴方面主要有六大体系,即山西焦顺发的头针、陕西方云鹏头皮针、上海汤颂延头针、南京张鸣九的头部经穴疗法、北京朱明清头针治疗带、上海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此外,中国针灸学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和要求,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标”。我科目前主要采用的头针方案主要源于焦氏头针、国标、林氏头针、朱氏头针和靳三针中的部分针法。各论三个带(额中带、额顶带、顶枕带)额中带——自神庭向下刺1寸(神庭透印堂)额顶带——从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旁开0.5寸的条带,此条带的后1/3(前顶透百会)顶枕带——从百会至脑户左右各旁开0.5寸的条带,此带的中1/3(后顶透强间)各论智七针——额五针(减去第1针和第5针)+四神聪;三带、头维、四神聪(国标)左右2针;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三带、四神聪(国标)左右2针、左右大脑外侧裂表面标志(针刺向运动区上点)、大脑外侧裂与前发际交点和前后正中线与前发际交点的中点(针刺向运动区上点);各论焦氏头针需明确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点(正中线前点)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线后点)经过头顶的连线。眉枕线: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连线。各论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cm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为上肢运动区,下2/5为面运动区,亦称言语1区。各论运动区上部(即运动1区),主治对侧下肢、躯干瘫痪;运动区中部(运动1区双上肢),主治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部(言语1区),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其他概念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保留言语功能;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是说“坐的”;其他人说椅时,他能听懂;感觉性失语——理解言语能力功能障碍,经常答非所问;失用症——又称运动不能症,病人肌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扣、拾硬币等;各论感觉区——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即是本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制颤区)——在运动区向前移1.5cm的平行线;运动2区——上点是运动1区的上点后1cm处,下点与运动1区下点一样;以上均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与之前运动1区的讲述一致;各论晕听区——耳尖直上1.5寸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的水平线;言语2区——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命名性失语;言语3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感觉性失语运用区(精细动作区)——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40度的前后两线,条线长度均为3cm,适用于失用症;各论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适用于对侧下肢瘫痪等。视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适用于皮层性视力障碍。平衡区(平衡区1号)——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各论脑三针(平衡区2号)——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天柱——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玉枕——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情感区——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向后平刺1寸。心肝区——左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长直线,为肝区;右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中点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长直线,为心区;各论颞三针——第1针: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cm处,向后上方刺3cm;第2针:耳尖上1.5cm处向后上方刺3cm;第3针:耳尖下2cm再向后2cm处,向后上方刺3cm;以上3针皆与水平线成15~20°角制痉三针——额中带与额顶带2针之间中点为起点,在前后正中线上向后引2cm长直线为第1针,旁开1cm平衡于前后正中线为第2、第3针;操作及疗效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选用30-40号长40mm的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留针时间与年龄大小相关。在留针期间,可进行捻针,每15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3-5分钟,速度180-200转/分,也可加用韩氏电针仪以电针治疗20分钟。头针疗法的疗程与疗效:隔日针一次,每针10次,休息15~20天,针刺30次为一疗程。据国内有关报导头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在70%-94%间。注意事项电针刺激量应从小到大,根据每个患儿的体质、敏感度而定。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应用强刺激。若针刺后,患儿异常姿势有加剧者,应停用;头针留针期间,应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重症患儿可做被动活动;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因此起针速度应快,针孔用干棉球按压数秒,避免出血;小于6个月婴儿忌用,患儿癫痫发作期慎用;防止晕针;极个别患儿发生晕针,表现为面色苍白,木呆,四肢发凉,冷汗,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拔针,让患儿平卧休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即可。具体方案智七针(四神聪透百会、百会透四神聪);智九针、四神聪、百会;颞三针、言语3区;制狂区、失算区;运动1区(+双上肢区)、感觉区(+双上肢区);运动区(左侧上下肢);运动1区(左侧加强);运动1区(+左侧上下肢);运动1区、运动2区、感觉区;运动1区、感觉区、制颤区;
本文标题:头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6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