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验专题》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2)该实验原理是。(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4.探究“沸腾的规律”实验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33.544.555.56…温度/℃…92959798989898…(1)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只填序号)。A.60℃B.80℃C.100℃5.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2)纠正错误后,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选填“有大变小”或“由小变大”);(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6.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按图T4-1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入射光线AO和其反射光线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保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照图乙所示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透明塑料硬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图1),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8.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____。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自制光具座上,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的位置,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AB图T4-3(1)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T4-3甲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他可以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3)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时,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看到了烛焰正立的像如图乙所示(A′为A点像的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4)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使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_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蜡烛恰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征是(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或“实像/虚像”)。(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带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12.喜欢书法的小明同学用压纸石块设计了如下测量与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小明在学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压纸石块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横梁平衡。(2)将石块放在天平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盘,在另一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m=________g。(3)他在量筒中装入40mL的水,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V=________cm3,由密度公式ρ=mV可算出它的密度是。13.我国自行研制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的用量达到了8.8%,为了测量该铝锂合金材料的密度,某中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用相同材料的铝锂合金材料样品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3)改正错误后,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g。(4)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样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则样品的体积是________cm3,此样品的密度是________kg/m3。14.王军和几位同学,在河边游玩时,捡了几块好看的鹅卵石。他们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量了鹅卵石的密度。(1)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为g。(2)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①;②。(3)把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鹅卵石的密度是g/cm3。15.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g/cm3;(5)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6)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的杯子。(ρ水=1g/cm3)16.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大?(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__的。(2)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7.6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9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3)图9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__。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质量(g)花生油的质量(g)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3)花生油的密度(g/cm3)150107.6答案1.(1)2(2)v=ts(3)小(4)0.032.(1)A、B、C;A、D、F(2)100;1.02(3)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做实验(4)控制变量法3.(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4.(1)98;保持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验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6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