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工艺美术史②(名词解释及大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②(名词解释及大题)中国工艺美术史名词解释①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②《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③越窑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主要烧造青瓷,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④夹缬xie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花纹对称。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⑤顾绣明清的一种著名刺绣。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⑥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铜为胎,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⑦《髹xiu饰录》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⑧珐琅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基本为御用器,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简答题及问答题(大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工艺的发展走向衰落的原因。①、三国曹魏政权建立后,朝廷下令禁止厚葬,作为明器生产的玉器生产减少了。②、魏晋谈玄之风盛行,用以比德的玉器又恰与孔孟儒学结合紧密,作为反礼教的上层士大夫为冲破礼教的约束,对礼仪的玉器排斥,所以玉器在这个时代衰落了。③、在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吃玉成风,历代珍玉此时被毁。“宋代五大名窑”的艺术特点:①、汝窑特点:以“天青”为佳。大多“素面”无纹饰,蟹爪纹,香灰色胎,满釉支烧,有“芝麻挣钉”。②、官窑特点:以天青为上。紫口铁足。有蟹爪纹,以粉青为代表。造型多仿商周秦汉青铜器和玉器。③、哥窑特点:“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冰裂状开片”。④、钧窑特点:釉厚粘稠、“窑变”、“蚯蚓走泥纹”、“底款刻数字”。⑤、定窑特点:“芒口”、“金银铜扣”刻“官”款最多,创造了“支圈覆烧法”,器体薄、早期多为素地,后多刻花或画花。“明式家具”的定义及特点①、明式家具准确定位应该是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生产的一批优质硬木家具。因主要制作年代为明代,因此习惯上被称为明式家具。②、明式家具的用料很讲究,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木、楠木、樟木、胡桃木等硬木。③、明式家具的另一种特殊工艺就是不用钉钉,也不用胶粘,只是采用严密的榫卯工艺。④、明式家具很重视人体工程学。比如,总结出桌椅之比例:“尺七,二尺七,坐着正好吃。”以此种比例制作家具。⑤、明式家具上极少附加装饰,偶尔有一二雕饰,也都是附着在一些辅助构件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唐代雕塑艺术的特点。①、在唐代造型艺术雕塑中,以皇帝陵墓前那些气势雄浑华丽的大型纪念性群雕最能显示时代的风格。②、其艺术造型也由雄浑转向庄重,到唐太宗时代在前代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代雄浑风格的特征。代表作是昭陵六骏。③、唐代雕塑装饰艺术成就反映在陵墓石刻,宗教雕塑,佣像雕塑,小型陶瓷雕塑。④、在陵墓石刻装饰艺术方面主要表现加强了细部刻画。⑤、在宗教雕塑方面典型反映在佛教造型艺术上。⑥、在佣像雕塑方面唐代的装饰艺术最突出的表现早色彩的使用方面。⑦、在小型陶瓷雕塑品方面,唐代主要流行小型瓷器,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均很突出。简述半坡型彩陶,庙底沟型彩陶,马家窑型彩陶的发现地区及风格造型特点。1、半坡型彩陶:①、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②、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等,其中主要以鱼纹为主,这表现了人与鱼的关系极为密切。2、庙底沟型彩陶:①、发现于河南狭县庙底沟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②、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简洁明快。3、马家窑型彩陶:①、发现于甘肃马家窑;②、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动势的,如果说庙底沟型体现为阴柔美的话,那么,马家窑型则具有阳刚美。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旋涡式的滚动中所出现的原点——恰恰又产生静态美。江西景德镇元瓷的发展特点:元瓷在胎、釉、纹饰、造型等方面都较多地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蒙族的特点。元瓷造型古朴敦厚,胎骨厚重,大件器物比较多;另外元瓷的装饰方法,改变了以往以划刻、印为主的技法,而以绘画纹为主。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等器物全部是绘画而成的花纹图案,它的题材除了以往的花草、缠枝花卉、花鸟以外,还出现了八宝纹、云头纹等少数民族的花纹及图案。明代漆工艺专注《髹饰录》主要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漆工艺的创作方法是什么?主要谈了四个方面:其一,材料性能;其二,历代工艺与易产生的弊病及修补方法;其三,装饰工艺;其四,胎骨种类及其工艺技法。创作方法主要是:“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明代家具的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代。1、明代家具源于民间家具:它的做工精巧,采用硬木,以黄花梨、紫檀木最为常见;2、结构方面采用小构建拼接,使用榫卯;3、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既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又富有典雅之美,使艺术和实用相结合;4、名家具极少髹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形成清新雅致、明快简洁的风格。具有这种特色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5、明式家具的种类很多,可分为椅凳,几案,箱柜,床塌,台架,屏座等6大类;6、明式家具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可用简(造型简练)、厚(敦厚有分量,庄重大方)、精(做工精巧)、雅(典雅)四字概括;7、在制作上,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意匠美②材料美③结构美④工巧美。总之,明式家具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典范,是环境艺术中园林和室内陈设的精华。
本文标题:中国工艺美术史②(名词解释及大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9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