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1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二、释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三、背景简介那么诗人跟谁喝酒呢?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2四、知人论世李白(701年—762年),祖籍陇西成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上元三年(762年),李白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翰林,为皇帝储才之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处,可成为皇帝的秘书。),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论世: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3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贵州一带),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五、读出诗韵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字音: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裘(qiú)2.个别诵读,教师指导。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4.解释诗意提示——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请快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4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六、课堂小结《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七、布置作业熟读或背诵全诗八、板书设计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九、教学反思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自然地引出课题。5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佳作。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2、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三、情感分析1、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悲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6我们先看第一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刚刚我们说了这一层作者的情感是悲伤的,那么从哪里能读出诗人的悲?明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3、李白悲的是什么?——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我们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50多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比兴。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将进酒》一开篇,就把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7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大家看第二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7、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这几句描绘的是痛饮,充满的是豪
本文标题:(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9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