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定义(Definition)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本病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原发型:占95%一般均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病因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饮食的改变,小儿回盲部系膜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腺病毒感染有关。继发型:占5%成人肠套叠80%为器质性病变,可继发于肠炎、肠壁血肿、肠重复畸形、肠息肉、急腹症术后、肠恶性淋巴瘤、美克尔憩室等,60%为肿瘤。肠道肿瘤易引起肠套叠的原因:由于肠道(一般为小肠)肿瘤导致局部肠管狭窄,从而引起不全性肠梗阻,肠蠕动波传至肿瘤处不易下传且肠蠕动波易被激惹、蠕动节律紊乱、力量加强、肿物随肠蠕动或食糜向前推进而发生肠套叠。病因(Etiology)病理(Pathology)肠套叠的方向: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端内,极少数可逆行。肠套叠的构成套叠的部分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层为鞘部(外筒),中层为套叠肠段的折入部(中筒),最内层为套叠肠段的返回部(内筒),套入部的前端称为头部.套叠肠段的人口处称为颈部、系膜附着于肠壁的一侧,随套人肠段进人中筒与内筒之间。头部套入部颈部鞘部肠套叠的构成简单肠套叠—绝大多数复套—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再套入远端肠管内肠套叠的病理类型:•约50一60%约30%约10%特点:回盲瓣是头部特点:回肠是头部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后再套入结肠内•较少见很少见极少见病理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鞘部收缩颈部压迫血循环障碍肠套叠套入部肠管充血水肿时间发黑坏死过度膨胀小动脉受压鞘部肠管呈小块缺血性坏死穿孔临床表现1.阵发性腹痛:阵发性,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其它疼痛表现:神萎、面色发白、痉挛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发生率90%。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晚期为粪质。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临床表现4.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临床表现诊断(Diagnosis)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2.辅助检查: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诊断2.辅助检查: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诊断2.辅助检查: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诊断2.辅助检查: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诊断2.辅助检查: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脂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一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诊断2.辅助检查:CT表现:当套叠肠拌的走行与CT扫描层面相垂直的时候,套叠段表现为典型的高低不等五层同心环状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中心密度较高,为萎陷的套入段肠管(内简);第二属呈环状低密度,为肠系膜脂肪,共内多发小点状影为肠系股内血管断面,第三层的高密度环,为中筒的粘膜层;第四层表现为稍低密度环为中简的粘膜下层和肌层;最外层为高密度环,为中简的浆膜层和外鞘(鞘部)共向构成。当中筒与外销间进入气体时,在二者之间入时还可见到不连续的气体影。当出现腹水和肠壁内气体时-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强化与正常肠管强化比较,强化程度减弱或者延迟强化,提示肠壁血运障碍。:诊断
本文标题:肠套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9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