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现代社会学理论笔记1
现代社会学理论笔记Chapter3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I,结构功能主义与评价(P92)本世纪最醒目的社会学理论,但已步入没落。德梅拉斯:结构功能主义已是明日黄花。结构与功能可以分用,可仅仅只考虑结构,或功能,但同时兼顾更具代表性。II,分层功能主义(P93)戴维斯+莫尔:社会分层永远存在并有充分理由。社会分层能保证:1,社会中的重要岗位(对社会生存有重大意义的)能有人占据;2,岗位上的人有足够的技能与勤奋以胜任此岗位;为保证重要岗位有人问津,社会自然地为重要岗位提供名声、工资等条件——赋予在岗人员特权以换取岗位安全。否则岗位人手不足或在岗人员素质不足,将导致社会崩坏。批判:1,此理论在为强势群体说话以持续其特权;2,社会分层未必永存,可能未来不会再有;3,岗位的待遇未必真与岗位的重要性成正比;4,岗位待遇高可能因为人员垄断;5,岗位安全可以通过在岗人员自身的功业心实现,未必是特权。III,塔尔科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前期与后期社会学观点有不同,现主要研究后期:(1)AGIL图表:适应(A)——目标(G)——整合(I)——维持(L),适应:行为有机体系统;目标:人格系统;整合:社会系统;维持:文化系统;四大系统由低级向高级过度,最高级为中级真理,最低级为物理事实。低级为高级提供环境能量,高级控制低级系统。AGIL法是帕森斯提出的,能够针对任何“行为系统”的分析方法。(2)行为系统七大前提假设:系统有自身秩序,其内部互相依赖;系统自身存在均衡以保证系统自运行;在“change”进程下,系统能保持自身稳定;系统内部各部分可互相施加影响;系统自动维持与外界的界限;系统有自身新陈代谢功能(分化与整合);系统发生改变时,首先会维持自身稳固,以及系统对内外组分的控制。(3)社会系统:帕森斯:社会是由众多社会行为体在互动和与环境互动中,寻求总系统的最大福利,并形成文化的系统;帕森斯在社会系统中,考虑的是社会地位-角色,即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功能,而非社会行为体本身。帕森斯提出了社会系统存在的七大条件:1社会系统必须拥有结构以与其他系统适应;2社会系统同时需要其他系统(人格、行为有机体、文化)的支持以生存;3社会系统必须以合适的比例满足其成员之需要;4社会系统需要其成员的参与;5,社会系统必须对潜在的社会分化有控制力;6,社会系统需要有对以发生的社会分化有控制能力;7社会系统需要维持其生存的社会语言;【帕森斯】:生于1902年,1924年获阿默斯特学院学士,1925年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曾多次参与韦伯遗孀组织的学生集会,于其中深受影响。1927年任哈佛将是,1937年获终身教师职称。1941年,出版《社会行动的结构》,1944年,成为哈佛社会学系主任,1946年任社会理性创新学会主任,1949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51年,帕森斯出版专著《社会制度》,自此执美国社会学牛耳。自1960年,帕森斯因为政治思想保守与社会理论的静态化等弊端开始逐渐受到批判。1979年,帕森斯逝世。(4)社会行动者与社会系统:帕森斯所关注的是,社会系统是如何将其自身存在所需要的价值观灌输予社会行动者心中,继而成为社会行动者的心智的。他认为社会行动者是社会价值的被动接受者,从儿童时期开始接受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巩固定型。帕森斯关心的是社会化的功能。社会化的过程并不能解决个体差异,而个体差异并不能导致社会解体,因为社会系统本身存在应对社会解体的社会机构,而且社会自身也能消化个体差异,更何况,社会本身提供了各种各异的社会角色,以供不同差异的个体选择。(5)社会:社会同样也可以分割成一个AGIL系统,其中A为经济,G为政治,I为社区,L为社会化。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集体,并能满足所有成员与团体的需要。(6)文化系统:帕森斯认为文化是维持社会各要素稳定的重要系统,文化系统能将自身渗透到其他的系统中(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价值标准,成为人格系统中的内化需求),并能将自己以知识、观念的形式保存下来(这种存在方式不为社会、人格系统所包罗)。文化可以通过传播的方式在社会系统之间复制,也能通过学习与社会化的方式在人格系统之间复制。文化系统在四个系统中处于最高级,因而帕森斯自称为“文化决定论者”。一体化理论者认为帕森斯对文化系统给与的关注太高,因而阻碍了各个系统间的平衡性。(7)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塑造需求倾向,需求倾向影响人格系统,而人格系统所需的需求则由行为有机体系统以及更底层的物理系统提供。社会行为者有着三种需求倾向:一是从社会关系中寻求爱与个人成就感等;二是通过内化的价值观去观察文化标准;三是从自身社会角色出发去参与到人际之间的互动中。在人格系统中,帕森斯给出了一种人格在社会与文化中的被动与从属关系。过分注重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而较少提及人格本身对社会与文化的创造。帕森斯仅仅将注意力放在需求倾向上,因而使得他的人格系统愈发苍白。帕森斯对人格系统的被动态度也同样可以从他对个人社会化的研究中看出来,他注重社会系统对人格系统,对社会化的影响。他的这个态度主要来源于涂尔干以及佛洛依德—尤其是他的超自我理论。以帕森斯而言,他完全可以发掘出更多关于人格系统的理论,但他依然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社会与文化系统中。行动理论能够对个人行为作出规划。(8)行为有机体系统:行为有机体理论在帕森斯理论中所占比重很小,个人有机体系统本身是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但在个体一生中却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帕森斯理论中的动态理论】:帕森斯的理论以概念化的内容为主,着重静态性的描述。因而以无法解释社会变化而饱受责难。60年代,帕森斯终于发展处自己的社会变化理论,尤其是他的社会进化理论。A,社会进化理论帕森斯的社会进化理论得益于生物学良多。他认为社会系统中,通过分化形成众多结构与功能迥异的子系统。当社会演变时,分化也随之进行。进化的结果就是系统适应力的升级。帕森斯认为社会演变将造成社会与环境的更加协调融合,而马克思与此相反,则认为演变讲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崩溃。帕森斯的社会演化往往只着力于社会变化中的积极因素,因而它往往被诟病为非产保守的社会思想家。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有关社会适应的问题。社会中的个体为了适应新问题,分化出新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分化出新的价值观。新的价值观为了整合新旧世界,需要比原先价值观更高的视角,而价值观的进化则因常常遭到旧势力的地址而并不总是顺利。但社会进化并非在所有的社会形式中发生,在某些社会中,进化停止了,在某些社会中,甚至会出现退化。帕森斯相信社会进化,但并非直线的单一的连续性的进化,他以文化为准绳,得出了三种进化阶段—原始社会,中间社会,以及现代社会。原始与中间之别在于书写文字的有无,中间与现代的差别在于法律的发展。帕森斯的演变理论虽然研究社会变化,但其着力点仍然在结构与功能上。B,社会交换中的普适媒介社会交换需要彼此认同的媒介,钱就是其中一种,在经济系统中的交换媒介。帕森斯关注交换中的概念性媒介,如钱,政权,影响力,价值观等。帕森斯关注这些概念性的媒介,其目的正是要反击别人对他理论过于静态性而无法解释动态问题的指控。正是这些交换中的媒介,在帕森斯四大系统之内与之间流通,给予其理论与动态性。IV,罗伯特·墨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墨顿作为帕森斯的学生,对结构功能主义的部分极端方面提出了批评,并在理论上作出了新的贡献,延长了结构功能主义的作用时间。墨顿关注中层理论,并比帕森斯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因此墨顿与他的部分学生可能将结构功能主义推向了左翼阵营。(1),墨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模型;墨顿对马林洛夫斯基提出的功能分析三大原理提出了批评,这三大原理分别是社会功能统一原理---社会信仰对全社会统一起作用;功能普遍主义---所有的社会结构范式都对社会有积极作用;功能必需主义---所有的社会结构范式不但具有积极作用,更是社会所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他认为这些假设都是纯粹构建于理论之上的非经验性假设。墨顿反对帕森斯过于抽象化的概念,而强调有实物对应着的概念。墨顿批评早期的结构功能主义者将个体动机与社会功能混淆了,社会学研究应关注后者而非前者。同时,基于早期结构功能主义者往往只研究社会的正功能,而墨顿提出了社会的负功能概念。同样的,他也提出了社会的“无功能”概念,即某些现存的结构在当下并没有功能可发挥。为解决正功能与负功能孰高孰低的问题,墨顿提出了网络平衡的概念,提出了功能分析的层次这个概念。认为功能分析的对象不单是整个社会,也能是其中的组织、机构、群体,这样的网络分析法应比笼统的一概而论更加理性。墨顿提出了潜功能与显功能的概念,潜功能与墨顿的另一个概念“未预期后果”异曲同工。但“潜功能”只是“未预期后果”中的一种,另外两种是“潜负功能”与“潜无功能”。墨顿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正功能与负功能可能同时存在,他也认为并非社会中的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希望进行结构功能研究的学者来说,墨顿的学说有着极为广泛的作用。(【墨顿自传】:对我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包括前系主任索罗金,指导我认识欧洲社会学;有年轻的帕森斯,以及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理论;生物化学家兼社会学家亨德森教育我disciplinedinvestigation;经济历史学家E·F·gay教育了我资料分析法,尤其重要的是科学史院长萨顿,他允许我在他著名的工作室中跟随了他多年。除了这些直接为我提供教育的学者外,涂尔干、齐美尔、还有人类学家默里也都是我的良师。我也向我的同事,拉扎斯菲尔德(美国实证社会学家)学到了不少,在我们这三十年来无数次的谈话中。在多年求学之路上,我决心跟着我的兴趣走而选择了社会学,我决心追随我的精神导师涂尔干,而不是我的现实导师索罗金。涂尔干在他的研究中不断改变研究对象,先是社会分工、社会类型,然后是貌似与之前毫无关系的自杀、宗教、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等等。他认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才能发展的社会学理论。而萨顿,则与此不同,他在他的大作《科学简史》中研究历史。自此我开始了我对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演变的研究,我感兴趣的是社会设置如何使社会中的个体变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我避免去研究那些特殊的课题,而是多种多样的社会事实。30年代,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的研究中去了,尤其是对17世纪英格兰的研究。40年代,我的理论兴趣拓展了,我开始研究社会中的非正常行为,研究官僚制度,研究大众劝服,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沟通,研究知识分子的角色等。50年代,我开始研究社会结构的基础单元:角色设定、地位设定以及角色偶像等。我也进行了一项对于医学教育的调查。60至70年代,我重新研究科学的社会结构以及其余认知结构的互动中,这二十年正是科学社会学渐入佳境的年代。在这些研究中,我的主要定位还是放在对社会学理论、询问类型、物质性的经验研究之间的联系上。我出版的第一部书是关于社会行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十七世纪英格兰研究》,博士论文),此后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发表于三十年前。若时间精力允许,我希望写书总结我的研究,那些关于社会结构分析、角色设置、社会结构背景、功能、反功能等等的研究。)(2),墨顿的社会反常理论:墨顿认为,社会反常的根源是“文化”与“社会”的冲突,当“社会结构”赋予个人的“资源”(贫农)无法满足文化对个人的目标要求(作官)时,社会与文化将产生冲突,而文化则呼唤某种行为(造反)去阻止社会结构发生作用。从而社会反常发生了。墨顿的社会反常理论是对分层功能主义(戴维斯+莫尔)的一种批判,正是社会的分层导致了社会反常的发生。VI,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1,实质性批判:批判回应结构功能主义无法研究历史——内在的非历史立场错,我们可以,只是我们没有无法有效地研究(同时期的)社会演变的进程这是研究者而非理论本身导致的无法有效地研究社会冲突而只研究“和谐社会”同上普遍认为,结构功能主义有着保守的立场,并忽视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人似乎是社会系统中的被动者而非创造者。结构功能主义更被诟病的是,他们调查的对象,往往是被社会精英所粉饰过的社会景象,而非真正的社会事实。总之,结构功能主义就是因为他们不够
本文标题:现代社会学理论笔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1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