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9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讲解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2一、我国事业单位的构成和特点(一)事业单位的构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2019年6月27日)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8个行业3(1)教育(2)科研(3)文化(4)卫生(5)体育(6)新闻出版(7)广播电视(8)社会福利(9)救助减灾(10)统计调查(11)技术推广与实验(12)公用设施管理(13)物资仓储(14)监测(15)勘探与勘察(16)测绘(17)检验检测与鉴定(18)法律服务(19)资源管理事务(20)质量技术监督事务(21)经济监督事务(22)知识产权事务(23)公证与认证(24)信息与咨询(25)人才交流(26)就业服务(27)机关后勤服务(28)其他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5事业单位数量人员总数130万3000多万教育事业单位48万1400万卫生单位10万400万文化事业单位8万150万科研单位0.8万69万6(二)事业单位的特点1.国有性2.公益性: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3.专业性:要求高,专业技术人员,4.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财政拨款、非财政性资金收入1993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按其经费来源将事业单位分成了自收自支、差额补助、全额拨款三类;2019-2019我国文化事业单位被做成试点改革对象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2019年至今,我国着手于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性质、公益性质、经营性质三类进行改革和管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发展沿革1978-19881966《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89-20191988《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2019-20192019《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92019《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9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第一层会计法预算法第二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第三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会〔2019〕22号)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9〕27号)《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等10个行业准则与制度的区别1.指导思想不同:根本性区别•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2.侧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比较抽象简略;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其内容比较直观、具体。3.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4.职业判断的需求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需要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正确选择,需要较多的专业判断;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不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原理进行判断选择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2019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谢旭人2019年12月6日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背景、必要性和原则(一)修订的背景(二)修订的必要性1.促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标准的内在一致性。2.促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出现的、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4.符合国际惯例,并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奠定基础。18(三)修订的原则1.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2.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3.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4.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19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重大变化(一)扩大了准则的统驭范围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原准则仅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准则将统驭范围扩大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二)首次确立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会计目标的两大观点1.受托责任观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决策有用观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21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22(三)重新界定了会计基础原准则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23(四)首次建立了“费用”要素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统驭性,新准则将旧准则中的“支出”要素修改为“支出或费用”要素。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24(五)首次提出了六个质量要求新准则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对原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原则要求进行重新表述和排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将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251.可靠性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262.全面性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273.及时性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284.可比性第十五条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295.相关性第十六条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06.可理解性第十七条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31此外,考虑到事业单位并无自行根据业务事项的重要性而调整会计报表格式的权限,从而取消了旧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原准则第二十条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32(六)新增了“在建工程”资产类别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要求,为各会计制度将基建项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33(七)统一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一般原则适应统驭范围扩大的新定位,也考虑各会计制度的具体情况,新准则不再对各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项目的确认计量原则(交由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规定,而是统一规定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34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35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36(八)首次引入了折旧和摊销要求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真实反映资产的消耗水平提出了统一要求,有利于为加强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行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37(九)调整了净资产项目的构成第三十条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细化财政基金与非财政基金的核算。)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39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40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41新准则适应统驭范围扩大的新定位,对各会计制度净资产构成中的共性项目作了规定,其中:1、适应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项目,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2、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相协调,将原“固定基金”修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42(十)首次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新准则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并完善和统一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构成及列报格式。431.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上,为了增强报表结构的合理性,明确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构成,不再包括收入和支出。442.首次引入了流动性分类标准,对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第十九条和二十五条)为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开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等的分析和评价,新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相应地,旧准则中的“对外投资”也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453.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一变化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46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1.适应范围第二条2.内容及定位第三条3.财务报告目标第四条4.会计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第五条(2)持续经营第六条47(3)会计分期第七条(4)货币计量第八条5.会计基础第九条6.会计要素第十条7.记账方法第十一条48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第十二条2.全面性第十三条3.及时性第十四条4.可比性第十五条5.相关性第十六条6.可理解性第十七条49第三章资产1.资产定义第
本文标题:2019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2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