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提纲古代埃及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埃及,公元前15世纪时,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到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与阿拉伯人融合。2、古代埃及国王自称法老,称自己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古埃及的文明: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埃及文明的象征,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罗马立法以及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此。医学-----制作木乃伊的过程,初步知道一些医学知识: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开始分科治病。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古代西亚国家1、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4、《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5、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这些文字的出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为以后的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一些小国。2、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3、古代印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4、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手段:兴建佛塔佛寺;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经典;派僧侣到邻国传教。5、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时间)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早期国家和社会1、夏商周被成为“三代”。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他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灭夏建商。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4、鼎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司母戊鼎最有名。5、甲骨文的特点: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属于象形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6、为了巩固统治,西周进一步实行分封制,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分封制:封赐自己的兄弟和功臣——诸侯。权利:得到土地和人口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意义: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宗法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礼乐制: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7、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3、春秋五霸两种说法;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4、春秋五霸的目的是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战国七雄的目的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5、战国时的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变法目的“富国强兵”6、商鞅变法的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3)奖励军功(4)建立县制。7、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8、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简表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或著作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道家老子春秋晚期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为”庄子战国时期顺其自然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兵家孙子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2、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西方文明的摇篮1、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希腊出现“城邦”‘城邦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小国寡民”2、城邦:雅典。公元前6世纪,克里斯提尼确立雅典民主制度,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达到全盛。雅典公民有参政议政,享受工资津贴的权利。3、陶片放逐法,可以防止某些人权利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4、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看,使公民享受更多的权利;消极的方面看,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5城邦:斯巴达。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6、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城邦时代终结。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7、亚历山大帝国影响深远,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罗马帝国的兴衰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尚武执政官“法西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但独揽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代替。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地中海“罗马人的小澡盆”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2、罗马的共和国制度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3、公元1世纪,被罗马人镇压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创立了基督教。西方文明之源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福利定律。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动物学等学科体系。2、《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唱长篇文学作品。3、罗马法:公元前5世纪颁布了第一步成文法典,又称为《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称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第二单元提纲一、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中世纪:5世纪后期到16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特点:封建庄园制、封建农奴制和封建等级制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2、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许多小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标志查理曼帝国诞生——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三个国家——英吉利王国在9世纪早期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3、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是: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分君与分臣之间都互有义务。分臣即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所以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4、丕平献土八世纪中叶(75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宫相丕平篡夺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以奠定。5、法兰克国王与教会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教会宣传“君权神授”的观念可以论证国王地位的合法性,维护教会权威;而国王则可以通过物质、军事等力量来维护教会权威,相互利用,借对方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6、查理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教皇加冕意味着什么?a、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以确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b、意味着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教权与皇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7、教会的权势: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A、政治上: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B、经济上: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设立什一税C、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打击异端D、教育文化上:垄断教育和文化8、基督教诞生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经典是《圣经》。原因:犹太人人民不满罗马帝国残暴统治,在多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9、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基本特征:自给自足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领主。为取得份地的使用权,他们必须承受地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税杂役,领主侵吞了他们绝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的人身属于领主,并世代相传,处于依附于领主的地位。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生产、生活设施齐备;经济上自给自足;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行会:西欧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建立的同业团体组织。11——12世纪产生。目的:反抗封建领主的剥削,保护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市民农奴生活的比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理解新兴城市的代表市民阶层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伊斯兰教:6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创始人:穆罕默德时间地点:610年麦加经典:《古兰经》教徒:穆斯林教义:A、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B、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这年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3、阿拉伯帝国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到他去世前,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巴格达是首都。10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逐渐衰落。3、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表现:传播阿拉伯数字清真寺医学文学《天方夜谭》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突出特点:兼容并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三、日本的大化改新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苏我氏政权。随后,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646年元旦,孝德天换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内容: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影响:积极: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消极: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探究二:第三单元提纲一、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定都咸阳。2、巩固统治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官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巩固统治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后世。文化上: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思想上:焚书坑儒。评价:1、加强思想控制(也是目的),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评价秦始皇的功和过。二、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
本文标题: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4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