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综合333-202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综合333)202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5*6=301、教育者【答】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2、科教兴国【答】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3、活动课程【答】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4、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其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5、有意义学习【答】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6、记忆【答】记忆,是神经系统存储过往经验的能力,关于记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在记忆形成的步骤中,可分为下列三种信息处理方式:1.译码: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2.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纪录。3.检索: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二、简答题4*10=401、简述“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其中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智育是前提,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是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体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健康的基础,是其他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所以五育之间并无主次之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之间不可分割;其次,各育之间不能互相替代。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对待五育的关系上,既要坚持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五育并重,实现五育的整体配合,发挥五育的整体功能;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爱好,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2、简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关系【答】(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教师是主导性的,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正确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是由教师教得好坏决定的,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学生。(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能动作用,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要珍惜、爱护、循循善诱。(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在教学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片面性:一个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另一个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则指责传统教育以学科为教学的中心,应该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上述两派的共同特点,都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对立起来,唯有师生积极合作才能产生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整体功能。3、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答】(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着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实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民权”并不能划等号,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3)论学制梁启超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5岁以下(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岁(儿童期--小学校期),14-21岁(少年期--中学校期),22-25岁(成人期--大学校期)四个年龄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智、情、意、自观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4)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4、简述《国防教育法》【答】(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该法要求让更多的青年学习这些学科。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办职业技术训练,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3)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接受更深的教育,从他们中间培养出拔尖人才。(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三、论述题4*20=801、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答】(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现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尤其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胜任教师的职责。(2)加强在职教师能力的提升。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由师范生到正式任教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是教师在职培训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之后,还应关心新教师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2、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和意义【答】朱熹酷爱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朱熹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切实遵守;最后,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2)熟读精思。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要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3)虚心涵泳。虚心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4)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见之于具体行动。(5)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必须精神抖搬,勇猛奋发,绝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6)居敬持志。读书的关键还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敬”指读书时要端正态度,精神专注。“持志”即有坚定的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的局限性在于所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读书法主要强调怎样读书,不重视书本与实际知识的结合。3、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答】苏格拉底方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他受他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产婆。因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实质上,他是用各种问题去诘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便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自己很无知,从而产生学习和拥有真理的愿望,去思考各种普遍的问题。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付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地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寻求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苏格拉底一生都在不断地变换着助产术的对象,讨论各种不同的问题,这种方法也被他的弟子柏拉图所继承和发扬,这不仅对哲学也对后来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苏格拉底的哲学,通常被称为是“实践哲学”,但是,这种“实践”并不是现实的生产实践,而是抽象的道德实践。准确一点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是非实践的唯心论。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答】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一般我们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首先是前习俗水平(0-9岁的儿童)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习俗水平(9-16岁),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或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后习俗水平(16岁之后),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个体判
本文标题: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综合333-202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6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