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1-6-(3)
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及特点中国第一代导演默片时期时间: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人数: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4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发展历程5郑正秋原名郑芳泽,号伯常,笔名药风,广东潮阳人,生于上海,1902年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曾从事新剧运动,受聘为《民言报》剧评主笔,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郑正秋一共编、导、演53部影片,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区别于同时代大多数“惟兴趣是尚”的电影人,他有自己的艺术主见与追求,提出影片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研究者认为,郑正秋以其艺术实践探索出一种以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为中心,结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发展,同时展开和完成一个社会性主题的创作模式,对同时代的电影家和后来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片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中国电影的启蒙和发展打下了基石,成为我国电影史上伟大的一页。郑正秋比同时代的导演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有感于“清廷的腐败、民生的困苦”,主张改良旧戏,提倡新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和“为恋爱而恋爱”,“觅取题材,往往打从替穷人叫屈的各方面着想”,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提倡“有主义”之影片。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中国第二代导演8中国第二代导演简介: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特点: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9蔡楚生蔡楚生(1906—1968)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第二代导演作品的发展方向中国伦理情节剧主要特征①家和国的交织②政治和伦理的交织③社会批判和道德抚慰的交织④现实和言情的交织⑤采用一种喜闻乐见的传奇化的叙事方法——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分析中国第三代导演简介: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一群从战争年代过来的革命文艺战士开始在电影艺术创作中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在如何表现生活本质、反映时代风貌、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努力探寻中国式的表达,这批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人,被称为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12中国第三代导演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活跃时期13代表导演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是第三代导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他执导了36部影片,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主要作品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凌子风: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中华儿女》展示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是新中国最早得到国际荣誉的影片之一。1960年执导影片《红旗谱》,在处理革命历史题材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作品还有《李四光》、《骆驼祥子》、《边城》水华:他五十年代拍的《林家铺子》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成名作《白毛女》。成荫:一生共编导20余部影片,以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著称。代表作有《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拔哥的故事》(上下集)、《西安事变》等。第三代导演由于阅历丰富(大多横跨两个时代),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素养较高,与后来的新晋导演相比,显得大气,不卖弄技巧但又自成风格。在民国电影的基础上,表现手法愈加成熟。不过,第三代导演受时代的限制,在许多方面舒展不开手脚,比如爱情的表达,就只能浅尝辄止。在观念上,也受那个意识形态至上的时代的影响。文革结束,百废待兴。越过了历史大灾难的第三代导演的谢幕,也许只是宣布了一个红色电影经典时代画上了句点,却并不代表中国电影最好时代的终结。将中国电影发扬光大,让中国电影站立成树,也许这就是对第三代导演最好的纪念。正如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所说,“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要用自己的行动继承衣钵,把他们对中国电影的忠诚热情和不懈探索的精神继承下去,以此祭奠一个逝去的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中国第四代导演16“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还包括在同一时期自学成材的人。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吸收新鲜的艺术经验,不懈地探索艺术的特性,承上启下,力图用新观念来改造和发展中国电影。他们提出中国电影要“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和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导演寻找历史底蕴,更多地表现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7谢飞湖南宁乡人,1942年出生于延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第四代导演中最有成就和有国际影响的导演之一。代表作品有《我们的田野》、《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和《黑骏马》等他的作品贯穿着严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精神。谢飞电影的常见题材,是在大自然的慰藉下人性的复苏,人的心灵创伤和苦难的消解,生命意识和人格理想的重新振奋。谢飞电影中浓郁的民族意味和东方气质,正是他引起欧美电影界注目的原因之一。18吴贻弓193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0年与第二代导演吴永刚联合执导的《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城南旧事》为中国的散文电影提供了一个难以企及的范本。80年代中期以后,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我们的小花猫》、《姐姐》、《海之魂》、《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用自己的创作在电影中注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成功的实现了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19代表导演黄蜀芹代表作品有《人·鬼·情》、《画魂》、《童年的朋友》、《青春万岁》、《嘿,弗兰克》、《我也有爸爸》等。黄蜀芹是一个不多产却力求完美的艺术家,女性的身份注定她与生俱来的关怀取向:书写女性,关怀女性。吴天明代表作品有《人生》、《老井》、《首席执行官》、《变脸》、《非常爱情》等。他凭借电影《百鸟朝凤》在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吴天明以深沉、饱含忧患意识的目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手法去发现、弘扬美好的东西,在长期的电影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浓郁的民族特色。翟俊杰翟俊杰擅长导演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其代表作品有《血战台儿庄》、《大决战·辽沈战役》(上下)、《大决战·平津战役》(上下)、《大决战·淮海战役》(上下)、《金沙水拍》、《长征》等。·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是中国第一代影人电影导演。·第四代导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国历史、中国革命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第四代导演之手前所未有地被提升到诗意化和浪漫化的高度。中国第五代导演22中国第五代导演简介:“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特点: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23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及作品:•陈凯歌1984《黄土地》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无极》。•2008年,导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2012年,执导的电影《搜索》•张艺谋《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李少红代表作《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红楼梦》,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女导演。•还有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胡玫等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元、王小帅、娄烨、宁浩、路学长、张扬、王全安、陆川等•代表作品:张元作品:《妈妈》、《东宫西宫》•王小帅作品:《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
本文标题: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1-6-(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7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