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1
1专题三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以及依据的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本课以“图片导学——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升华——发散思考”为主要的教学设计思路。由于抗战期间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全民族抗日战争这两个目的内容有时间、空间的直接联系,因此,拟将这两目整合为一个目进行教学,这样本课将是三个目的学习。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体验历史、主动探究历史和深入感悟历史的能力。本课设计以历史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历史。同时,给学生留下探究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扩展。本课拟用一课时进行教学,要求了解日军大局侵华的原因、日军的暴行;简述抗日战争初期社会各基层的反抗斗争;掌握全民族抗战时“一条主线、两个战场、三个阶段”;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艰苦绝伦的反侵略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内容既在本专题中呼应了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又为下一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起了奠基作用,同时显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怀。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玉林地区的高一学生,刚经历过中考,在初中阶段,《抗日战争》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初中阶段关于抗日战争的课标要求已经比较全面地囊括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史实信息和基础,但对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对历史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需要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和知识容量。三、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三课,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暴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四方面内容,内容较多,时间穿插稍为混乱。高中新课程课标内容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本课拟整合为三个目。第一个目为“日军铁蹄下的中国黎民”,讲述日军侵华原因及其暴行;第二个目为“众志成城——从抗日救亡到全民族抗战”,分点讲述抗日战争初期关内外爱国力量的局部抗战;重点讲述全民族抗战中“一条主线,两个战场,三个阶段”具体内容;第三个目为“伟大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各方面的努力和抗战胜利的意义。对于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和贡献和当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看法,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伟大的抗日战争》在专题二中作为近代中国维护主权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的战争,在抗战中各阶层爱国力量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期间各阶层的力量发展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的锻炼和考验,这对中国近代民主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距今69周年,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历史素材也很多,为引起和激发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和顺利完成教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史料,尤其是利用乡土教材进行课本知识的串联,更加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教学重点: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四、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概括日军侵华原因,讲述日军侵华暴行;2.阐述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七七事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中共七大等知识点;3.归纳分析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中各爱国力量的努力,理解分析“两个战场,三个阶段”;4.探究分析抗日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过程与方法]1.自主查找乡土抗战资料,了解本土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的破坏和人民的抗日还击;2.分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多层次多角度学习抗日战争中全民族一致对外作战的意义和影响;3.教师通过史料讲解,配合课本知识,穿插知识乡土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领悟到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性和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日本侵华历史,预防民族极端主义、民族仇视思想的发展和蔓延。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学生从图片中准确提取历史信息有困难时,教师可作一定的图片内容提示引导;如果学生解读文献材料、归纳提炼观点有一定困难,将视实际情况临时设置台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如果学生对多元史观的理解有先后,可以改成先小组学习、交流,再向全班表述的方式。如果教学时间紧,无法充分展开最后的思考探究,改为课后学生思考探究,以课后作业的方式呈现;反之,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看法。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师采用讲授法、情节创设、分组学习等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层到高层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本课知识。学生采取史料阅读法、讨论法等积极投入学习。充分利用电脑平台、投影及音响设备;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使用本课的PPT课件。3六、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新课导入:乡土资源分享材料:玉林当地关于抗战时期的标语图片玉林是抗日战争期间广西重要的前言阵地,玉林人民表现得十分勇敢和具有强烈的反侵略意识,时至今日,玉林境内仍保留有较多的抗日宣传标语,这些标语是日本侵略中国、侵略广西、侵略玉林最好的历史见证和重要的抗战史料。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查找相关的材料。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周老师布置的任务想必同学们都完成得非常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自愿起来分享所找到的资料。教师补充:展示图片,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意识。设计意图:通过玉林当地的抗战资料分享,学生意识到抗日战争不仅是东北、华北等地的反侵略斗争,远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玉林也遭受了日军侵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步骤二:新课教学之一:日军铁蹄下的中国黎民(一)日军大举侵华原因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通过阅读下列史料并结合课文,概括日军大举侵华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史料:材料1:“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田中奏折(1927年)材料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3:1927~1937年间,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消除异己、镇压革命人民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主要有:收服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战争,讨伐国民党内部各派军事集团的历次战争,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次战争。学生回答后共同学习史料,总结出答案:(1).根本原因: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田中奏折》)(2).现实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可乘之机(二)日军侵华进程教师讲解:利用PPT课间,以大事记按时间讲解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过程。重点讲解七七事变这一历史史实。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日军侵华过程一条以时间为线索的理解,有利于往下的抗战斗争时间方面4的理解和学习。(三)侵华日军暴行图片展示:重点展示并讲解南京大屠杀,以及日军研制细菌化学武器、扶持傀儡政权、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同时,穿插同时期玉林地区所遭到的日军的暴行。(图片略)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并由学生先自主理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穿插在玉林当地日军暴行,有利于学生对日军暴行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义愤精神。步骤三:新课教学之一:众志成城——从抗日救亡到全民族抗战(一)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图片讲解:教师通过中共态度、东北人民、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爱国学生等多方面爱国力量在关内外抗战的相关的图片讲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重点讲解瓦窑堡会议和“西安事变”历史史实。(图片略)板书:进行总结性板书,将关内外抗日救亡运动以不同力量分别总结展示出来。1931年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宣言(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中共态度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坚决抗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2)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核心力量)松沪会战1932年第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长城抗战:1933年安德馨,宋哲元(3)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多伦抗战:1933.5冯玉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西安事变: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4)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1935.12北平设计意图:以图片进行历史陈述,创造历史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记忆更加深刻。(二)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教师提问: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如何?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学的抗日救亡运动,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内容,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展示答案:1、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4、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初步形成5、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全面抗战开始6、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57、1937年红军改编8、1937.9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正式建立2.全民族抗日战争(1)纲目式板书:纲目式板书,展示出全民族抗战期间所开展的两个战场和三个阶段。一条战线: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两个战场:敌后战场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三个阶段: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展示出抗战的两个战场、三个阶段,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了抗战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学习时有一个纲领,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课后记忆。(2)史料学习:“……在抗日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要力量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兵力,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国民党数百万人在日军进攻的正面战场,特别是抗战初期的一些大张、胜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摘自抗战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导言教师提问:联系课本,分点概括国、共“浴血疆场”在不同抗战阶段具体表现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解读结合书本知识,在教师的提示之下,学生自主归纳,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最终师生共同合作,教师总结概括学生的回答得出答案并进行讲解。答案:(1)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国民党)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片面的抗战路线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两个敌
本文标题: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