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家庭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家庭教育【摘要】:“21世纪的中国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它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德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文章通过对造成这种现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实现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家庭作为教育的一个基层单位,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古书《大学》有云:”所谓治国必先治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同样,在国外的教育思想中,家庭教育也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对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水平受社会环境、家长的思想意识、家庭人际关系、文化素质以及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一、家庭教育的现状(一)家庭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一些家长的望子成龙心切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们以孩子尚未意识到的生存危机支配着孩子,把家庭教育狭隘的理解为仅仅是智育,片面的追求功利价值。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严重的偏差,片面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并成为有用人才,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一心扑在学习上,对身边的其他事情不闻不问,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些家长急功近利,甚至不顾孩子心智发育的规律,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违背儿童天性的教育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孩子的自信。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二)对孩子过于溺爱,重情轻理。现在,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一是家长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们中出现了攀比现象,使孩子形成了过分的虚荣心,使孩子形成不劳而获的恶习,不利于孩子勤俭、节约等良好习惯的形成。二是对孩子的大事小事统统包办,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欠缺。孩子遇到困难,背后有父母,这样孩子根本就用不着费心费神去寻求解决问题和困难的途径,慢慢地孩子的问题意识弱化了,创造的灵性泯灭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被窒息了,孩子失掉了能动性,像木偶一样,很难再有探索、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一旦重”情”轻”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孩子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相当严重。过度的溺爱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忽视了孩子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挫折的能力训练,使孩子的生存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三)家庭教育以成人为中心,缺少民主气氛。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家长是陶匠,孩子是陶土--没有声音,也不能有声音。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依照自己的期望与方法来雕塑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这样,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孩子的个性、兴趣、需要也得不到尊重。并且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不敢也无法与家长进行思想上、感情上的沟通,不利于对孩子思想上、品德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有时甚至会造成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和疏远。(四)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据调查,在家庭中,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在他出版的新书《父亲的因素》中论证说你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与你拥有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有相当大的关系。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总之,目前素质教育下的家庭教育,仍停留在强调科学文化教育的单一层次上,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与发展,即重视智商,忽视情商,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二、家庭教育现状形成的原因(一)社会的原因1、我国人才选拔制度有失偏颇当今家庭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综合复杂的诸多原因中,片面的人才观是一个根本因素。目前,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家长会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开玩笑,故许多父母也期望孩子的学历越高越好。而努力读书取得高分数是获得文凭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以分数论英雄”、”唯学历论”的社会环境中,在中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和家长只有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加入”分数大战”、”文凭大战”的行列。2、传统的儒学家庭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儒学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则,即儒学对于传统家庭起着主导性的规约作用。尊卑有序、贵贱有位、老少高低的等级规定是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重要原则。这是家庭教育以成人为中心,缺少民主气氛的一个原因。而当今基于市场社会的现当代家庭中,平等、独立是人之间的主要关系。(二)家长的原因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偏低,其中主要是家长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不高,从而使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不够全面。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是一种驾驭自己的能力,主要指”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思想、意志等等心理过程,协调控制心理结构中的气质、性格、能力和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家庭教育需家长示范,孩子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用家长的形象作镜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成长。家长自身素质中的非智力因素较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感情色彩教育孩子。这直接会导致教育方法的不当,教育能力的缺失,对孩子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家长教育孩子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和完善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适应社会,紧跟时代,因此家长要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素质,全面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途径(一)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指标体系,把品格、能力、学历、经验等作为主要依据,改变现有的”唯学历论”倾向。这是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根本前提。(二)家长加强自身的学习1、理论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还应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重孩子的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重点在于引导家长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了解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发展观”破除“分数至上”重智商轻情商的狭隘发展观,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2)转变”主体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要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充分尊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以民主、平等的心态教育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身心的自由发展。(3)转变”育人观”破除以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家教方法,树立言教与身教结合并注重身教的教育理念,促进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注重榜样的力量和感受、熏陶的育人功能。2、实践锻炼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中的情绪与毅力是意志力的反映,心态与性格则影响着人的应变能力与协作精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适时调控自己,消除带有感情色彩地教育孩子,是家长自身情商培养的一个重点。(三)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大多家长来说,教育并不是他们的本行,他们中多数人不懂教育。学校作为从事教育的专业单位,无论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经验等诸方面都有义务、有能力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改变家庭教育现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四、结论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而家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单位,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必须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明确家庭教育的任务与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和艺术,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参考文献:[1]张燕镜:《教育学新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张世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张纪东:为家长提高教育本领助力,《青年教师》2006年12期[4]谭虎: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十个方面,《中国家庭教育》2002年第4期[5]刘旺盛﹑刘文杰:关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思考,《大学时代》,2006年1月下半月[6]蒋立新、邓薇:全面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7]韩玲梅: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主实现的社会基础,《社会》,2002年11期作者简介:胡水清(1980,5--),女,河南郑州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研究生
本文标题: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家庭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7123 .html